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推荐几本书

 

 
来源:【学习小组】
 
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各地开始了一场“同题作文”比赛。
 
最近,凤凰传媒出版集团以及其旗下江苏人民出版社出了一批图书,努力出色完成这次考试。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徐海称,出版“背后的故事”有时候比“书本身”还要精彩。
 
今天,小组推荐其中几本有代表性的书供各位组员阅读。
 
(一)《试点:改革的中国经验》
 
 
 
人民日报社办公厅主任郑剑等人集体撰写的《试点:改革的中国经验》这本书也很有代表性。这本书的创意产生的背景是:2017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
 
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试点在改革全局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试点是重要改革任务,更是重要改革方法”,“试点目的是探索改革的实现路径和实现形式,为面上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看到这篇新闻的时候,我正在去北京的高铁上。当时准备去参加国家出版基金的一个评审会。”江苏人民出版社社长徐海回忆说,中央深改组会议上“抓好试点对改革全局意义重大”等论断对他触动很深,能够围绕“试点与改革”这个主题写一部书呢?
 
忙完公务之后,徐海并没有回南京,而是在北京直接去找了一位他之前熟悉的理论研究者,也是江苏人民出版社的作者——时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郑剑。
 
徐海向郑剑谈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对方的肯定。于是,郑剑随即召集了一帮得力作者,创作了这部《试点:改革的中国经验》。
 
这本书系统梳理了陕甘宁边区建设时期以来我国在党领导下开展试点改革的实践情况,提炼其对国家建设发展的规律性经验,以及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改革发展的启示。全书既有现象层面的案例梳理、经验做法,也有认识层面对规律的提炼。 
 
“中国的改革路径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只有一步步去试。这种改革方法和路径,与俄罗斯以及西方国家的改革都是迥异的。”在徐海看来,试点的经验很重要也很值得总结,但国内之前并没有太多系统化谈试点的著作。
 
(二)《邓小平在1984》
 
 
这本书的作者是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主任刘金田,他长期从事中共党史、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相关文献的编辑和研究工作。
 
刘金田写过《邓小平的历程》、《邓小平生平全记录》等等,对邓小平同志的生平、思想等有着全方位的熟练认知。
 
刘金田也是江苏人民出版社的“老作者”,长期在该出版社出书。那么,这位“金牌作者”如何写出新意?
 
于是,他们定下了“1984”这个年份,且一拍即合。在徐海看来,1984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它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年。那一年,中国的改革之船,已行驶了五年。该如何总结之前的经验,同时思考接下来该怎么走,很是重要。
 
刘金田以1984年这个特殊年份为切入口,描述了邓小平在这一年前后支持农村改革、肯定经济特区、扩大对外开放、倡导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生动叙述了邓小平是如何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并将其用来解决香港问题的,等等。
 
(三)《我们深圳四十年》
 
 
 
《我们深圳四十年》的作者斯培森,他之前的成名作《金城往事》,正是被江苏人民出版社“慧眼”识中并出版的。
 
这次的《我们深圳四十年》,也是江苏人民出版社基于对斯培森了解的基础上,交由其完成的著作。
 
斯培森的祖父斯继唐是金融家、上世纪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父亲斯英琦是深圳市作协副主席,也是《汉语大词典》当时最年轻的编纂者之一。在5岁时,斯培森随父亲“移居”深圳,从小学到大学,从银行、券商到党政机关,斯培森的大部分时光都在深圳度过。
 
《我们深圳四十年》以斯培森个人的小视角来讲述深圳四十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作者采用编年体的方式,通过国事、家事、深圳事三条主线,勾勒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路径选择,详尽介绍了主要领域改革的肇因、瓶颈和阶段任务,记载了深圳建设史的每一个重要步骤,生动描绘了自身家庭的变迁及身边人物的悲欢离合。
 
这可能是唯一一本从深圳市民的视角来写改革开放40年的书。在他看来,在深圳长大、对经济和金融领域驾轻就熟、文笔和思路很好的斯培森,恰好可以胜任这样的作者角色。
 
(四)《我的海南梦》
 
 
 
本次发布的系列图书中,其中有好几部都是集中展现江苏改革开放发展成果的,比如江苏省党史办编著的《江苏改革开放实录》、《中国改革开放全景录(江苏卷)》,以及江苏泗洪本土作家许卫国所著《春到上塘》等。
 
本系列主题图书之一的《我的海南梦》,作者是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接到这部书稿后,江苏人民出版社仅用了十余天时间便完成了从编辑到出版的各项工作,恰好赶上了今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的举办,效率如此之高,堪称其出版社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
 
 
 
 
 
编辑:张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