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新闻网》:“北大医学”星夜兼程驰援武汉

1月28日晚上9点,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改建完成的传染病房正式启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鄂医疗队员正式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救治护理工作,成为国家卫健委组建的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第一批进驻病房的医护人员。

两天前的晚上10点多,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与兄弟医院专家共同组成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连夜抵达武汉。在从机场去驻地的路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生吴文芳在车窗上默默留下几个字:“武汉加油!人民必胜!”后面还画上了一个笑脸,似乎在满怀信心与笑容地说,“武汉,加油!我们来了!”

“1月26日,北京,阴……早上刚刚6点,就睡不着了,想起昨天郑康老师说长头发工作不方便,也可造成感染,没时间犹豫舍不得了,一剪子剪了,养了15年的长发,丑是丑了点,但切断传播途径更重要。”临出征前,主动请缨投入抗疫战斗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队员王军红,登机前收到丈夫的微信,“我和闺女爱你,等你平安归来”。她一下湿了眼眶,这是平时内向的爱人,第一次表白,“瘟疫无情,集体有情!背后家人默默无私的支持,是我前行的最大动力!”

当天,在接到国家卫健委通知后的几小时内,北京大学三所综合性附属医院迅速集结选派60名医护人员,与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的同仁一道,组建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共赴疫情中心湖北武汉,参加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我和我的队员们都清楚到第一线意味着什么,但我们更清楚患者需要我们,武汉疫情防控需要我们。作为一名北大医学人,在抗击新冠疫情的第一线我们不需要豪言壮语,我们会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立足岗位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抗击疫情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队长、重症医学医生张柳说。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重症医学科医生潘佳忻所在的这个20人小分队里,有刚满24岁青春活泼的护士,有刚当上父亲的青年医生,有吻别三岁稚子的母亲,有刚刚断奶的妈妈,覆盖了医院的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管理科。

“抬眼望去,我的老师、同事们义无反顾地冲在了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线,他们中的很多人虽已不再年轻,却仍旧默默地穿起隔离衣,戴上N95口罩、护目镜,推开半污染区的门,坚定地走向发热门诊诊室,护佑着患者平稳度过每一个日日夜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感染科医生王越 深受触动,“每个人都知道前路艰险,但虽险犹往!疫情防控之路,虽坎坷,但无畏!”

在新年伊始开始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全民战役中,以北大医疗队为代表的北大人,用精湛的医术、无畏的奉献,诠释着北大人的担当与使命。抵汉的两天时间里,前线医疗队为正式进入临床全面开展疫情防治,做着最后的冲刺准备,行程安排紧锣密鼓——

1月27日上午,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举行首次工作会议,会后各医院分别召开队内会议;

1月27日下午,进行感染防控培训,对疾病特点、救治指南、防控细节进行再一次学习演练;

1月27日晚上,进行防护服穿戴演练,队员们根据培训视频,将穿戴流程整理成文字版本并将重点标记,反复演练;

1月28日,队员们分批进行病房踩点,熟悉病房环境,查看储备物资,对于进入病房流程进行最终确认;当天晚上,首批队员正式进入临床,全面开展救治。

医疗队中,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20人中,有7名党员、4名入党积极分子。出征前,考虑前方形势紧张,任务紧急,医院决定在医疗队内成立临时党支部,由该院感染管理科副主任袁晓宁担任支部书记,为疫情应对和医疗救治工作提供政治保障、组织保障。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抵汉后的两天里,临时党支部收到多名队员递交的入党申请书,申请书中饱含了他们从医报国的理想、挺身而出的信念。

“当与死神的拔河获得胜利、当瘫痪在床的病人能站稳他的脚步、当痛苦的表情被微笑代替,那一份内心的满足和喜悦是言语无法形容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护士巩志慧在申请书中写道,突如其来的疫情激励着医务工作者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感动着、激励着她积极向党组织靠近。

(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柴葳 通讯员 武慧媛)

作者:记者 柴葳 通讯员 武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