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人爱科普】戴口罩、手卫生、勤通风、保持社交距离一个不能少

编者按

秋冬季节来临,新冠、流感出现高发风险。新冠与普通感冒、流感有何区别?如何理解新冠是自限性疾病?现如今,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听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为您详细解答。


新冠肺炎、普通感冒和流感有何区别?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新冠病毒感染,这三种疾病、都属于上呼吸道的感染疾病,它们有共性,也有很多不同。

从病原学来讲:普通感冒有很多的病原,包括病毒、衣原体、细菌等,最常见的是腺病毒,鼻病毒等;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导致的;新冠是由新冠病毒导致的。目前,新冠病毒不断的变异,不同变异株都可以导致新冠感染。

从传染性来看:这三种疾病差别较大。普通感冒基本没有传染性,或者极小的传染性;流感是传染性疾病;新冠传染性最强。尤其是目前的奥密克戎毒株,它的传染性接近麻疹,可以说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加大防控力度,避免大规模的爆发。

从流行的季节来说:普通感冒随时可以发生,抵抗力下降就可能出现这些症状;流行性感冒和新冠,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但秋冬季是高风险高发的季节。

从临床表现来看:普通感冒症状很轻,流涕、咳嗽、鼻塞,个别可能会有低热,大部分都不发烧;流感的表现就重一些,表现为发热、肌肉关节酸痛、周身不适、头痛等;新冠差别很大,从无症状到重度肺炎都可以出现。目前奥密克戎毒株的感染者中,大部分是无症状,但是对一些老年人、有基础病的人,容易出现继发的基础病加重,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所以我们必须要关注。

从治疗方面说:普通感冒一般不需要治疗,1-3天就好了;流感目前有抗流感病毒的药物,早期干预可以减轻症状,降低重症的风险;新冠病毒感染目前有抗病毒药,早期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尤其在秋冬季节,我们要非常重视,流感和新冠的重叠感染问题。一旦出现发热、肌肉关节酸痛,包括咳嗽、流涕等,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甄别是流感还是新冠。一方面控制疾病的进展,一方面控制传染的风险。


如何理解新冠肺炎是自限性疾病?

首先我们强调,自限性疾病不等于不需要干预。

自限疾病是感染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名词,当然有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用自限性疾病这个词。

从传染病来看,自限性疾病的基本定义就是:不需要特殊的病原治疗,它的病原自动的就被清除——即通过我们机体的免疫,就能把病源微生物给清除掉,不变成慢性病。

但是自限疾病不等于“不重”,不等于“不死人”。

像麻疹,就是一个典型自限性疾病。感染以后,终生免疫不会再得麻疹了,它也不会变成慢性病,但是麻疹合并肺炎,合并脑炎就会致命,就有很高的病死率;甲肝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是也有1/1,000左右的患者出现重症甚至死亡。

很多传染病都是自限性疾病,新冠病毒感染也是自限性疾病。也就是,它不会变成慢性病,感染后,在机体免疫的作用之下,我们可以有效的清除新冠病毒。但是新冠病毒感染以后,有一部分可以导致肺炎,严重的呼吸衰竭,甚至多脏器的功能衰竭。目前的奥密克戎毒株,致病率下降了,肺炎发生率少了,但是新冠病毒感染会诱发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出现基础病的恶化,导致病人的重症和死亡。

所以我们强调,新冠病毒感染以后,一定要早期的诊断,早期的治疗干预,避免重症的发生。尤其强调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通过疫苗接种,加强免疫这样的手段,进一步降低,新冠病毒感染出现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秋冬季,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目前我们强调的戴口罩,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等,都是很好的、行之有效的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办法。

尤其是在相对密闭的空间、人群聚集的地方,一定要戴好口罩。目前从国内外的数据都明确:戴口罩可有效降低传播风险,尤其是感染者戴口罩能够降低90%以上的新冠传播风险。

我们强调,规范的戴口罩,才可以有效的降低新冠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很多人戴口罩没有很好的进行密闭,露着口或者露着鼻。戴口罩一定把口鼻都要覆盖住,鼻托要压实,和面部要很好的密合,这样的话,才能有效的降低传播的风险。同时摘口罩的时候,一定不要触碰外表面。因为一旦有飞沫在外表面存在的话,手触碰以后会污染手,如果再触碰眼睛、口,会造成进一步传播。

口罩戴时间长了后,防护效率会下降。建议4小时左右就换新的口罩。如果口罩打湿了,要及时更换。

手卫生、勤通风和保持社交距离也是有效手段。所谓手卫生,就是勤洗手,不仅针对新冠流感这类疾病,对很多其他的传染病,尤其是一些消化道传染病,也是非常有效的。定时开窗通风可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在一些不得不摘口罩的情况下,保持社交距离,可以有效的降低传播风险。我们强调,保持1米,甚至1米以上的距离,可以有效降低呼吸道的飞沫传播。

还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感冒打喷嚏,一定盖住口鼻,避免飞沫造成进一步的传播。




(北大医学部宣传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宣传中心共同出品  记者 / 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