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征文】从“抗疫“到“战疫”,他们走了多远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热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以文字的形式总结回顾北大医学与中国共产党的紧密联系,反映建党100周年来的时代变迁和人民生活变化,激励师生员工坚定理想信念,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创建“双一流”工作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医学部开展以“牢记初心使命 书写时代芳华”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北医新闻网选登优秀征文,以飨读者,同时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随着鼠年的来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中华大地上打响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肆虐,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武汉的疫情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一夜之间,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随着一声令下,奔赴武汉,抢救患者,为了保障资源供应,无数医疗设备生产线提前开工。

短短的春节假期,大家再没有节日的气氛和欢声笑语,取而代之的是紧张又忐忑的心境。我们无时无刻不关注着疫情的变化,一线白衣战士们的讯息牵动无数人的心弦。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自发生以来,习主席高度重视,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名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一个个战斗堡垒巍然矗立,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作为一名医学生,离疫情的距离尽在咫尺。很多的故事发生在身边,很多的英雄就是我们的老师和朋友。还记得一年前的今天,不忍关注又不得不关注着疫情的动向和讯息。看着前线的战友剪去长发,脸上印满一道道压痕,心酸又不舍,同时又迫切地希望能成为她们中的一员,尽一份力量。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正是那些在疫情中为我们奔赴前行的人,用肩膀为我们承担着重量。在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能置身事外,对于我们这些没能奔赴前线的人来说,能做的就是“宅”在家,这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更是对社会、对国家的支持。

在疫情期间,北医三院派出的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共113人,包括25名医生、1名医务管理人员、87名护士,来自全院37个科室。北医三院眼科中心的三名年轻护士李思齐、李颖、乔莉也在其中,李思齐同志更是作为小组长。她告诉我们,当她接到院里的通知时,没有时间害怕和彷徨,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

下午接到通知,凌晨便要奔赴前线,他们没有时间探望父母、拥抱爱人、告别尚幼小的子女。她们仅仅利用有限的时间与家人通过电话,便奔赴前线。因为“这是医务人员的责任,守护大家,才能有小家;懂得大爱,才能成全小爱。”她们坚毅无悔,一个个逆行在寒冬中的身影,是最美的中国风景。

正是我们的同胞——一批批抗疫斗争的逆行者们,为我们托起了这个超长假期的一片温暖和光明。他们穿着一层层的防护服,带着口罩和手套,在病毒横行肆虐、危险重重的病区里,救治着数以万计的病人。

我们利用空余时间采访了对李思齐护士。李思齐老师是北医三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员,在武汉已经工作四十余天,主要负责同济医院中法新院区危重症病区的医疗救治工作。她说刚到武汉的时候,工作较重,3个小时在病房,3个小时在清洁区,采用“3+3”的工作模式;适应之后,工作强度逐渐增加。对于重症病人,她们特地向重症科的同事学习了重症护理;除了正常护理之外,还要照顾生活,送水、送饭、安抚病人。在一日日的磨练中,眼科女将们学会了重症护理,只为提供更多的救治及帮助。

李思齐老师告诉我们,新冠肺炎也是诛心的疾病,时常的开导和安慰是重中之重。而且隔离的患者是没有家属陪同的,他们的孤独和恐惧可想而知。因此,除了正常的护理之外,更要照顾患者们的生活,甚至成为他们的心灵支柱。

在支援武汉的空余时间,李思齐护士将抗疫生活画成了一幅幅漫画,她希望通过这些漫画可以帮助一线的同道们调整心态,苦中作乐,也帮助在武汉外为她们担心的我们了解她们在武汉的生活,让大家放心。李思齐护士透露,当有病人出院,或是看见病人病情减轻时,她们会很开心。这份乐观与自信,既来源于他们战胜疫情的实力和勇气,更来源于他们对祖国强大、万众一心的坚定信心。“初生牛犊不怕虎”,穿上防护服可以把生死置之度外;“我命由我不由天”,在危险和困难面前处变不惊,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正是这群乐观从容的青年人,给予了病中的人们冲破黑暗、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曾几何时,在老一辈看来,这些出生在改革开放后富裕年代的孩子,是在蜜罐儿里泡大的。他们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捧为“掌上明珠”。他们没有经历过战乱,没有忍受过饥饿,似乎很难指望这些少不更事的孩子能扛住什么风雨,“任性”“自我”“娇气”“不靠谱”时常成为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然而,事实给人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在4.2万余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95后”甚至“00后”,更有千千万万青年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的各个战线、各个关口、各个岗位。在他们中间,有的人推迟婚期、坚守一线;有的人日夜兼程,骑自行车四天三夜奔赴岗位;有的人和爸爸妈妈一起走上抗疫的战场……他们主动请战、冲上前线、披荆斩棘、勇挑重担,留下了一个个刚毅果敢、充满活力的身影。“90后”、“00后”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抗疫战场上的勇士,为祖国和人民撑起了一片天。

看到总书记的回信,李思齐老师表示,大家都很振奋。一开始大家看到总书记给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的西藏医学生的回信后就有了写信的想法,但是又害怕耽误总书记的工作。后来在乔杰院长的鼓励和帮助下,战友们连夜写完,上交给总书记,总书记也很快就给了我们回信。“90后”一线人员一定会坚定信心、脚踏实地,以不怕苦、不怕牺牲的精神,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在这场抗疫斗争的关键阶段,站好最后一班岗,打赢疫情歼灭战,贡献“90后”的青春力量!

李思齐老师告诉我们,说这个过程不辛苦是不可能的。但每每看到病人出院,或者重新充满活力和生机,他们就会很开心,瞬间动力满满。李思齐老师的话语深深打动着每一位与她同龄的“90后”。除了像李思齐老师一样的医护人员,还有不顾个人安危,深入一线探访疫情真相的记者;在社区起早贪黑从事疫情防控工作的青年志愿者;坚守一线的青年人民子弟兵……

曾几何时,抗击非典、支援汶川救援时的他们,还都是孩子,如今“当年的孩子”已经成长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流砥柱,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这群曾经大家眼里的“叛逆少年”,面对病魔的挑战和威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守护着人民的健康和平安。不怕吃苦、不怕牺牲,成为“90后”的代名词。我们没有机会去到抗击新冠疫情的第一线,无法亲眼看到像李思齐护士一样在重症监护室与死神较量的医护人员,但是我们能从照片中看见他们憔悴的面庞,看到护目镜、口罩留下的压痕——他们是最美的年轻人,他们是我们的榜样。

作为在祖国繁荣强盛时期长大的一代人,爱国之情早已深深地扎根在这一代青年的心里。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他们把祖国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把浓浓的爱国之情化作坚定的报国之行,“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成为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最强音。

危难时刻方显英雄本色。我们看到,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数以万计的90后、00后“白衣天使”逆向而行,主动奔赴战场,奋战在与死神搏击的最前线;一支支青年突击队日夜奋战在科研攻关、医院建设、物资生产的第一线,及时建立了抗击疫情的生命线;300万青年自愿报名,组成一批批青年志愿者队伍勇毅前行,穿梭在乡间街头,坚守在社区卡口,筑起了保护群众的屏障。

“祖国有难,我们就应该冲锋在前!”“国有难、召必回、战必胜!”“穿上白大褂,我就是战士!”……大疫面前这一句句铮铮誓言,吹响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爱国奋进、为国担当的集结号。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共克时艰,他们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人民的安危紧密相连,他们的青春之火为人民燃烧,他们的青春之心为祖国跳动。乐观、向上、从容、自信,这是疫情当下的中国青年给人们留下的直观印象,更是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他们的精神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在这场人民战“疫”中,广大青年用实际行动充分证明,他们是有远大理想的一代、是有家国情怀的一代、更是能担当大任的一代!我们坚信,经过抗“疫”战火淬炼的中国青年,一定能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更加绚丽的青春光芒!

(北医三院研究生9班 胡晨曦、申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