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征文】讴歌时代变迁,见证幸福生活——民以食为天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热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以文字的形式总结回顾北大医学与中国共产党的紧密联系,反映建党100周年来的时代变迁和人民生活变化,激励师生员工坚定理想信念,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创建“双一流”工作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医学部开展以“牢记初心使命书写时代芳华”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北医新闻网选登优秀征文,以飨读者,同时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

最近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山海情》以福建省与宁夏回族自治区进行的“东西协作”扶贫为背景,讲述了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吊庄移民们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不惧困难,努力建设新家园、走向富裕生活的故事。在看剧的过程中,剧中的凌一农教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个科技人员,他带着菌草到条件艰苦的宁夏帮助农民种植双孢菇致富,也正是他的到来,让当地众多的百姓先后实现了脱贫的目标,剧中的故事情节也赚足了观众们的眼泪。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经历过无数次惊涛骇浪的中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攻坚克难、奋勇前进。2020年末,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向全世界发出“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重大宣告。这一宣告,掷地有声,让疫情笼罩下的世界倍感振奋和鼓舞!至此,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这个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7.5亿人成功脱贫,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经济建设飞跃,科技力量崛起,生态环境改善,文化事业繁荣。这一切,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小康”这个亿万人民耳熟能详的时代词语,早已融入了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润物无声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我的家乡理务关来说,以前是坑坑洼洼的土路,现在成了条条宽阔平坦的大马路,公交车几分钟一趟,去哪都非常方便,家庭小轿车也非常普及。以前摇摇欲坠的土房子,现在也变成了宽敞舒适的大平房。以前过年才能买的新衣服,现在也一年四季换着花样穿。以前我就读的理务关小学还是破破烂烂的小土房,现在已经变成宽敞明亮气派的大教室。

在这些变化中,最大、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吃。作为一个“90后”,我之前常从父母长辈那听到他们谈论以前的生活以及度过的艰苦岁月。几十年前,在爷爷奶奶他们那个物质及其匮乏的年代,人们坐在餐桌上想的是能吃饱,从身边的土地找食物。尤其受到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60年代的人们很难吃饱饭,野菜、树根都成了充饥的食物。到了建国初期,在计划经济的岁月里,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票证,粮票和大锅饭成了父辈那一代人刻骨铭心的记忆。买粮要粮票,买肉要肉票,买油要油票。那时候饮食结构比较单一,以土豆、玉米等杂粮为主,只能勉强解决温饱问题。到了70年代,人们基本上都能吃饱了。逢年过节还可以吃到大米、白面、红烧肉。这一时期还有了爆米花、棉花糖、麦乳精等小零食和营养品。到了80年代,实行大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粮食生产有了明显的增长。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发展,市场物资逐步增多,粮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时候,人们的餐桌日益丰富起来,生活水平从温饱走向小康,开始由吃饱肚转为吃得香。人们开始走出家门享受外面专业大厨的烹饪味道。餐桌上逐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盛。各种食品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到了90年代,物资更加充足,大米白面成了人们的主食。无论冬夏,市场上都能买到新鲜的蔬菜,人们告别了货物短缺、凭证供应的历史,迎来了市场繁荣、供应充足,米袋子品种丰富、菜篮子琳琅满目的时代。全国各大菜系也开始互相渗透,同时,西餐逐渐进入中国并被国人接受,大街小巷可以看到各种档次和风味的餐厅,百姓进餐馆尝鲜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进入21世纪,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质的飞跃,温饱不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现代人的脑海里再也不会留下“吃不饱”的记忆。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更要吃得多样。餐饮不再是单一的饮食功能,聚会、宴请等场景消费开始流行,要求菜品的种类丰富多样,满足不同人群的喜好口味。而且更加注重饮食的健康,“绿色健康”食品成了餐桌上的主角。

北大医学部餐厅美食

历史的齿轮转到现在,现代人开始追求更健康、更营养、更美味的生活方式。吃不再只为果腹,而是一种享受,是平凡的生活有滋有味的注脚。比如现在学校的食堂,从淮扬风味到韩国石锅拌饭,从广州的煲仔饭到蒙古的手抓饭,从饺子到冒菜,从砂锅到炒饭,一应俱全。软糯香甜的青团,韧劲十足的扯面,鲜掉舌头的过桥米线,香辣爽口的泡菜等等。人们对味道的探索滋生了无数的异地菜馆,一个地区就能尝到其他不同地区的特色风味,已经说不清是味道的交汇,还是文化的互通。此外,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紧密,各国美食在中国也是遍地开花。人们在享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各国美食的同时,也开始思考对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态度。近年来,中国积极向外传播自身的饮食文化,邀请世界各国友人前来品尝美味佳肴,中国的大厨也正不断地创新发展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家里的年夜饭

餐厅里可以品尝各色美食,而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也可以任意购买,各种反季节蔬菜水果都能买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买东西可以不用出门,人们获得美食的方式变得越来越简单,由此改变的不是饭菜的种类,而是获得饭菜的方式。我们可以尝到天南海北各地的食材:羊肉串离开新疆、海鲜被运往内陆、大闸蟹热卖全国,南边可以吃到北边的滋味、北边可以尝到南方的新鲜。那些曾经吃不饱饭的人怎么都想不到,现在不仅能天天吃饱饭,还能吃到全国各地的美食。现在人们坐在餐桌上,想的是如何搭配饮食更健康。美食能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滋养你的胃、温暖你的心。此外,互联网导致电商助农兴起,越来越多的贫困县农民可以在网络上出售自己的农产品,人民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得丰富的同时,支付方式也变得极为便利。人们的饮食习惯,由原来的饱餐型向营养型、新鲜型、简便型转变。外卖行业发展如火如荼,各色饮食都可以通过网络轻松下单,快速便捷地送到顾客手中。外卖餐饮带来的便利性体验,加上单品餐饮带来的特色化体验,已成为当今人们餐饮消费的新趋势。从“出门吃饭”到“送饭上门”,互联网的冲刷让无数人可以坐享其成,人们的生活品质也更上一层楼。

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要吃饱、吃好,吃出文化、吃出品味,而且对食品安全更加注重。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科技工作,为切实保障我国消费者健康,维护我国食品进口贸易安全,实施了“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利用“反弹琵琶”的方式,瞄准国际食品安全科技前沿,抓住我国食品安全全程控制中的关键问题和瓶颈问题,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中的主导作用,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升食品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吸收消化与再创新能力。作为一名食品人,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加强食品安全的艰巨使命。

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主要重点加强风险评估技术、食品安全标准、检测技术、预警与溯源技术、全程安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攻关,突破关键技术约束,全面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完善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保障我国食品和农产品国际贸易安全。其中,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加强了食品安全检测新方法,如ATP生物发光检测技术、化学发光和电化学发光检测技术、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检测技术、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检测技术、纳米探针技术和适配体技术等的研究和应用。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食品安全诚信体系等也是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的必要手段,这也正是广大消费者的期望所在。

不同年代的餐桌有着不同年代的记忆,民以食为天,中国老百姓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自家餐桌的变化。从米袋子到菜篮子,从简单到丰富,从饱腹到健康,这些餐桌上的记忆成了历史上的符号,国人餐桌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这些变革最直观地表现了国家的富强与繁荣。人民在衣食住行上、经济上和思想上都有着巨大的变化。但无论什么变化,都在说明一件事:社会在发展,在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实惠。如今,饮食不仅作为日常所需能量的补给,更是作为一种放松身心、体会生活的生活方式。人们在追求“味”的同时,也更加注重饮食本身传递的生活理念与态度。因此,让我们立足当下,将“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融入自己的生活中,祈愿明天更美好,祖国更繁荣。

(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丁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