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征文】寒舍虽简巷子深,杏林桃李遍天下

——草岚子变迁小记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热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以文字的形式总结回顾北大医学与中国共产党的紧密联系,反映建党100周年来的时代变迁和人民生活变化,激励师生员工坚定理想信念,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创建“双一流”工作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医学部开展以“牢记初心使命 书写时代芳华”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北医新闻网选登优秀征文,以飨读者,同时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全党掀起了学习党史的热潮,后勤党委组织的“庆建党100周年 我与北医共成长”征文让人思绪飞驰。沿着历史的脉络,南湖之上、红船之中,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这一百年,是无数革命先烈用汗水、鲜血、生命写就的一百年,是中华儿女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一百年。英勇顽强的中国共产党人无所畏惧、毫不退缩,在探索中壮大、在挫折中前进、在创新中飞跃,带领中华儿女从站起来、强起来到富起来。再结合自己所做的工作,回望北医这么多年可见可写的变化实在太多了,但提起笔来又不知从何开始。

草岚子初印象

仔细一想,自己来北医也将近十几个年头了,这十多年随着党和国家对学校建设的不断投入,自己也见证了北医的变迁。学校硬件设施不断完善,一代代北医人秉承厚道文化薪火相传,医学领域人才辈出,海内外成绩斐然。因为工作安排,自己于2019年来到了城内学生宿舍,也对宿舍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第一次接触这个宿舍区还是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时从事工程审计工作,城内学生宿舍新建南楼,加固北楼刚刚竣工进入结算审计阶段。面对繁多的工程资料,我每日穿梭于行政楼组织审计协调会,最后终于完成工程审计,支付完工程尾款。那时候,我的精力都集中在繁忙的工作上,对宿舍区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2010年,宿舍区准备启用,需要引入专业化物业公司,我和城内宿舍区的管理人员一起参与对物业投标单位的考察。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才第一次进入宿舍区。宿舍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崭新的楼宇和新建的设施,地处胡同之内空间狭小但配套齐全,食堂、活动室、自习室、宿舍区一应俱全。

等到再一次与它相遇时,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我因为工作调整进入宿舍区为学生做后勤保障服务,才对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北京大学医学部城内学生宿舍位于草岚子8号,曾经是进入临床医院学生住宿的地方,目前也是北京大学离党中央中南海最近的校区,与北大红楼分别处于中南海的东西两侧,在北医的发展历程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校友口中的牛圈,到后来的城内生活科,再到现在的草岚子8号,每一个“名字”都留下了一个时代烙印,见证了一段历史,记载着一代人的记忆,在那年那时的校友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芳华岁月。

校舍虽简 杏林春满

随着时间的变迁,在北医人的心中,城内学生宿舍的存在感却在逐渐淡化。也许一些北医新人都不知道在中南海附近还有这样一个校区。值此学习百年党史之际,挖掘草岚子宿舍的过去,让过去的那段岁月更加丰满充盈,也能给师生更加生动的素材。

经过去档案馆查阅资料、采访离退休职工,从一页页泛黄的档案中得知,城内学生宿舍最早修建于1953年,当年宿舍区主要有南楼、中楼和北楼三栋两层楼宇。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历经数次修补与改建,宿舍区的楼宇终于不堪重负,并于2002年经北京市房屋鉴定管理所鉴定为危险建筑并建议拆除重建。

但是从这简朴的校舍却走出来一个个大师,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卓有建树,这些“人物”中,有耄耋之年依然奋斗在工作岗位的老前辈,还有现在做出瞩目成绩的中坚力量,也有许多名人之后……

家国情怀 使命担当

曾经住在的城内学生宿舍的人同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在战争年代派出医疗队支援朝鲜战场救助伤员,在革命建设年代救助唐山地震伤员,在非典、新冠肆虐时冲锋在抗疫一线,医学生在前面抗疫救死扶伤,后勤人在大后方为他们筑起坚固的疫情防护网,守护他们的安康与补给。

在城内学生宿舍中更是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老一辈后勤人在这里默默无闻,用厚道的北医精神从事着餐饮、宿管、供暖、维修等保障服务,为学生的衣食无忧、专心学业保驾护航。

华丽转身 开启北大医学新时代

从2002年宿舍区被鉴定为危楼启动改造以来,历经方案报审规划审批,各项前期手续逐一完善,城内宿舍区南楼新建、北楼加固改造终于在2008年开工建设,并于2011年投入使用新大楼。这个过程凝结了多少后勤人的汗水与心血。

新楼掩盖旧址,让人耳目一新,开启了北大医学的新时代,并用它博大的胸怀迎接北大医院、人民医院、肿瘤医院进入临床实习期的医学生。一代代后勤人也以其厚道情怀、上善若水的初心服务着一代代的北大医学人,他们默默无闻但提供的服务却无时无刻、无处不在,他们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杏林春满时,他们在丛中欢笑。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城内学生宿舍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城内学生宿舍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城内学生宿舍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以史为镜、以史明志,在高校推进立德树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进程中,开展学党史、学校史的时候,城内学生宿舍用它详实的史料、丰富的红色故事、身边的校友事迹多角度呈现给在校学生,滋养后来的青年一代,让他们从中汲取开拓前行的精神力量,为北大医学厚道行医、兼济天下不懈奋斗。

附上一些当年的老照片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透过泛黄的纸张能找寻到当年的记忆。

当年宿舍区的老校门

当年后勤人员集体照

(后勤 渠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