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征文】不畏艰险,青春有我——记线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热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以文字的形式总结回顾北大医学与中国共产党的紧密联系,反映建党100周年来的时代变迁和人民生活变化,激励师生员工坚定理想信念,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创建“双一流”工作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医学部开展以“牢记初心使命 书写时代芳华”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北医新闻网选登优秀征文,以飨读者,同时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重大考验和深刻变革并存的一年,是泪水和笑颜相伴的一年,是令每个人都印象深刻的一年。

2020年初,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党中央第一时间成立防疫领导小组,迅速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彼时我已经放假离校,安全到家,然而每天听着新闻里的疫情播报,认识到疫情的严峻,内心很难平静,在我的家乡,由于流动人口较少,防疫措施到位,因此感染人数非常少。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公共交通停运了一段时间,我还记得爸爸在大年初一的早晨,天还未亮,顶着风雪,骑自行车去20公里外的单位上班,他所在的部门是工厂的物流单位,每天都需要一辆辆货车拉进原料以供生产,为保障国家工业部门与建筑行业能够平稳发展,他们在疫情期间也没有停工停产。他每次下班回来,毛线帽子都是湿的。我常常因为自己不能分担更多而感到愧疚,但我知道,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使我们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依然能够正常有序地生活。而其中最宝贵的,当属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

就读于医学部,我总是能够听到身边医务工作者们的故事,这些医务工作者中有我们的老师,有我们的同学,还有毕业生校友。然而抗击疫情有别于日常医疗环境,无论是患者还是医务工作者,都面临着巨大的身心压力,也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正因情势危机,此间的种种才格外牵动人心,让我们远隔千里也能同呼吸共命运。

在一线参与抗击疫情的医务工作者中,有相当数量的“90后”,他们是经历过2003年非典疫情成长起来的一代,17年前,大家还是被精心呵护的祖国花朵,如今羽翼渐丰,已做好了搏击风浪的准备。年轻的面庞被口罩和护目镜压出了深深的血痕,防护服被汗水层层浸湿,但他们脸上的坚毅与无畏,展现了青春最美好的样子。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在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这封回信令人感动,令更多的年轻医务工作者收获了前行的力量,在同学们之间引发了热烈反响,我所在的医学人文学院研究生支部也在第一时间召开了线上学习交流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

最直观的原因是,这次学习的内容是鲜活的。在我看来,相较于以往的党史与理论学习,这就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与我们每一个人生活都息息相关的事情。而且收到回信的人,恰恰就是我们身边这群可爱又勇敢的“90后”,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医学史专业的学生,内心曾有过这样的疑问:历史是过去的事情,是已经发生过的,结束了的,确定了的,那岂不是意味着每一届学生学到的都是相同的内容?相较于前沿学科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好像只是在不断重复昨日的故事。但正是这次学习让我明白,历史不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相续写就的吗?历史中的人物,不也都是鲜活的生命吗?无论当下取得何种成就,精神品质是不会变的,正是这些重要核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发展的脉络,见证了一路走来的曲折与艰辛,通过历史的学习,我们得以体悟不同时代的思想跃迁,从而在历史中收获经验,更好地理解当下。

新一年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也是同样的道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我们解放思想、不断创新、开拓进取,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没有变。在新时代学习党史,不仅是为了通过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同时更加生动鲜活地呈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既让我们看到了时代前行中的变化,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些从未改变、世代相承的精神血脉。

此外,作为新学期第一次学习交流会,这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采取了线上视频的形式,对于相隔千里居家学习的同学们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云分享”体验。相较于在校期间,大家围坐一堂,彼此面对面却偶尔不好意思开口的场面,线上会议的气氛反而更加热烈,大家也都能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说一说心中的所思所感。

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斗争中,我们虽然不能和临床专业的同学一起并肩奋战于第一线,但我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我们支部心理系的同学们,参与了抗击疫情心理热线的服务,在线为寻求帮助的咨询者提供指导和安慰,有效地缓解了咨询者的焦虑与压力。与此同时,院里不同专业的老师也都积极投身于抗击疫情的事业中,开展了一系列线上讲座。张大庆老师从医学史的角度出发,回顾了历史上人类曾经遭受过的重大传染病,从文化与社会层面探讨疫病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样的活动,不仅起到了科普的效果,丰富了疫情期间的文化生活,而且让人们了解疾病认知的不同阶段,理性客观地正视疫情,沉着冷静地应对疫情。更重要的是,体现出医学的人文关怀,让医学更有温度。

这次线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内容紧贴生活,形式有所创新。我们虽然分隔在祖国各地,但都深深牵挂着前线的老师与同学,心与心的距离也变得从未有过的亲密。尽管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曾有那样一个时刻感到茫然无助,但更多的时候都抱着必胜的信念,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在各行各业的团结奉献中,我们一定会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

疫情是我们每一个人面临的大考,而新时代也为青年人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所讲:“光阴荏苒,物换星移。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每个青年人都应当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畏艰险,青春有我;创造历史,青春有我们。

(医学人文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 陈雪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