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征文】践行新时代的英雄精神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热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以文字的形式总结回顾北大医学与中国共产党的紧密联系,反映建党100周年来的时代变迁和人民生活变化,激励师生员工坚定理想信念,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创建“双一流”工作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医学部开展以“牢记初心使命 书写时代芳华”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北医新闻网选登优秀征文,以飨读者,同时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

彭亦凡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三病区的一位主任医师,是一名在党的旗帜下坚定前行的中共党员,是一名治病救人的医者,一位德才兼备的学者,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患者眼中的好大夫。

彭亦凡主任时刻牢记自己入党的初心,为集体多做贡献、为社会多做贡献,在科室工作和生活中时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始终践行一位医生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犹记得几年前,一位院外患者来病区找医生,却突然晕厥,瞬间没了呼吸、心跳,大家立即进行抢救。这时刚下手术的彭主任顾不上放松一下吃口饭,立即奔赴现场,组织大家抢救。彭主任的到来使慌乱的抢救现场瞬间秩序井然,让患者转危为安。彭主任常说,抢救患者生命,维持病区工作秩序顺畅都是自己的分内之事。

在和平年代里,彭亦凡主任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治病救人,而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毅然挺身而出。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彭主任踏上了奔赴汶川抢险救灾的第一线。殊不知,那时候彭主任的父亲刚过世不久,他本应该好好陪陪伤心不已的母亲,但却没办法留在母亲身旁宽慰。彭主任的母亲当时也鼓励自己的儿子前去支援,她告诉儿子:“现在祖国和那里的群众更需要你。”

到汶川后,看到灾区群众,虽然彭主任满心悲痛,但必须迅速冷静下来,沉着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在救灾现场的二十几天里,他和很多大学时代的同学们在战地重逢,但根本来不及多说话,简单地握握手,互相鼓励几句,就迅速地投入到护送和医治伤员的紧张战斗中。当时医疗队住在成都的一个宾馆中,他的房间在23楼,余震不断,灯和屋子里的物品都在晃动。回到北京后,同事们都叫他“彭大将军”,而他却称,自己只是尽了医生的本分。

2016年11月3日上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动员胃肠专业的医生参加中组部第17批博士团到宁夏援建。这一去就要一年,此时彭主任的母亲已经78岁高龄,女儿也正要中考,彭主任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正是家人需要他的时候。然而前后不到10分钟,当彭主任向家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前去支援,为提高那里的医疗水平做出贡献的想法,家人都表示理解和支持。

就这样,彭主任再次远征宁夏。在银川自治区人民医院挂职的一年中,他充分调研,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对于胃肠道肿瘤综合治疗的经验带到了自治区人民医院,并作为桥梁和纽带,为北大肿瘤医院和银川自治区人民医院建立了紧密联系,协助自治区人民医院打造了宁夏地区领先的肿瘤规范化诊疗基地。在西部的大舞台上,他脚踏实地、鱼渔双授,与同道们并肩作战,为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发展和西部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彭亦凡是胃肠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是彭大夫。参加援宁博士团后,他到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区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既是彭院长,也还是彭大夫。

参与援建源自短信报名,但成行背后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你知道宁夏多少医院抢这个北京来的医学博士?”宁夏回族自治区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罗永峰坦言,“国家每年都往宁夏派博士,但医疗领域的一年就一个。人才一定要放在最关键的位置上,来了就是让他领衔。”

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有三家三甲医院。其中区人民医院处在发展转型期。医院想组建肿瘤科室,还建起了肿瘤中心大楼,正需要人来指导。所以彭亦凡刚到,肩上的担子就比较重,既要做管理、建学科、配人才、采购设备,还要上手术台。

区人民医院西夏分院普外科主任医师马建文是北医的老毕业生。毕业后同学都留在北京了,他选择回乡发展。再次见到校友,他最先感觉到变化。

“做胃肠道肿瘤手术时,全国各地都做了腔镜下的微创治疗。我们起步晚,还开大刀呢。”彭亦凡来了,带着他们做胃结肠肿瘤腹腔镜手术,这是明显的改变。

彭亦凡的车也发挥了作用。区人民医院有5个分院,其中做外科手术的有3个分院,院间跨度动辄超过20公里。“他自己开车,在几个分院轮流跑。好几次疑难手术,我凌晨两三点给他打电话,街上已经没车了,他自己开车过来做,从没推辞过。白天再回分院,给年轻医生开讲座,讲解手术。”

还有一点让马建文印象深刻,彭亦凡做事很爱讲“规矩”,而且说这两个字时还带有一股浓烈的京腔。这一点,在彭亦凡查房时就能体现出来。普外科有很多青年医生和实习生,他们写的病历彭亦凡不太满意。“大家都是做医生过来的,再忙也有时间给病人签字,也有时间写首次病程。规矩不能破,这是前人用血的教训留下来的经验。”

他问还没毕业的医院实习生:“你了解病人病史吗,几年级了?”“五年级。”“五年级也是个大夫了,知道什么是肠梗阻吗?”小伙子不敢说话。“病人没见过,书应该看过。这个肠梗阻,是机械性的还是绞窄性的?”小伙子继续沉默。“不知道没关系,可作为一个外科医生,你应该直接告诉我,您问的问题我不知道,回家看书,明天告诉您!”听了这话,彭亦凡身后的一群年轻医生都笑了。

作为区人民医院西夏分院的副院长,魏述军对彭亦凡说话直来直去,做事不拖泥带水的个性印象很深:“在督导工作时,他直接就说明了,我不怕得罪人!”

今年7月,国家卫计委对区人民医院进行三甲复审,医院处于复审冲刺阶段,彭亦凡是手术科室的督察组组长,每天到临床科室纠正问题,写整改报告。

“打个比方,我这个级别的领导,平时和某个主任谈问题也抹不开面子。可他不顾及这些,一下子让我耳目一新,这恰恰是医院需要的。”魏述军眼中的彭亦凡,工作雷厉风行,“认为你不对,我就追到底。”复审过后,全院庆祝,被他批评过的人一样服气。

此外,令人振奋的是,区人民医院终于有了自己的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这离不开彭亦凡和“娘家”北大肿瘤医院的支持。

彭亦凡到任不久,就陪着宁夏的院领导回了一次“娘家”,宁夏需要什么,北肿全力支持。很快,宁夏急需的肿瘤专业人才直飞北京进修,北肿党委书记也亲自带专家到宁夏现场帮扶。

进修期间,放射治疗科医生张宇卉在北肿亲历了多场MDT讨论,“讨论会规格极高,不仅北肿院长亲自主持,呼吸内科、外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诊断科等大课室的专家也全在场,大家一起把疑难患者的病情讨论了一遍,我旁听都感觉收获巨大”。

张宇卉说,有了MDT,患者的治疗方案就不再是某个学科的单一结论,而是多学科集体讨论的结果。方案科学了,直接关系到疾病控制和患者生存。现在每周四下午,彭亦凡带着大家开消化道肿瘤的MDT讨论会,坚持了一年,也形成了区人民医院的制度。

在职业生涯里,彭主任锐意进取,刻苦钻研专业技术,立志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的折磨,在祖国和社会需要的时候第一时间挺身而出,时刻践行着新时代的英雄精神,当为社会楷模。

(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