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征文】百年风华 砥砺前行 我与北医共成长

——学史悟史 争做优秀北医后勤人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热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以文字的形式总结回顾北大医学与中国共产党的紧密联系,反映建党100周年来的时代变迁和人民生活变化,激励师生员工坚定理想信念,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创建“双一流”工作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医学部开展以“牢记初心使命 书写时代芳华”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北医新闻网选登优秀征文,以飨读者,同时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

2021年,注定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辉煌的一笔。2021年,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又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交汇点。立足在重要的历史节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教育引导全党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了解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认清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历史自觉,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在乱云飞渡中把牢正确方向,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动力,风雨无阻,坚毅前行,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

《旧唐书·魏徵传》中提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习近平总书记也在《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指出:“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纵观党的历史,是一部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历史,是一部为人民谋福祉、为民族谋发展的历史,更是一部矢志不渝、感天动地、鲜血铸就的历史。

党的历史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更是鼓舞着我、滋养着我、引导着我。幼年,常从姥爷这位老党员口中听到建党、建国之初的艰难困苦,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上学后,读着课本中过草地、爬雪山的故事,总是让我热泪盈眶、心绪激荡;大学时,第一次宣读入党誓词时,革命先烈的身影不断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意识到了字句之间的分量;工作中,对《中国共产党章程》的学习,更是让我深刻了解了其背后的感人故事。

1922年7月,上海辅德里625号,经过8天的讨论修改,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诞生了。中共二大后,党中央印制了一些党章分发给中共党员,其中就包括张静泉。他于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早期党员之一。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白色恐怖笼罩着上海,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当时,张静泉手中保存着中共二大和三大的大批重要文件,其中就包含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在危急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首先考虑到的是这些重要文件的安危,既不能被反动派搜去,也不能够简单地付之一炬。思虑再三,他决定把文件送回宁波霞浦老家。

那是一天深夜,夜色沉沉,张静泉的父亲张爵谦突然见到了许久未归的儿子,还没顾得上嘘寒问暖,张静泉便直接告诉父亲,希望他能代为保管一些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书籍文件。望着儿子坚定的双眼,张爵谦老人接下了这项光荣但艰巨的任务。经过几天的辗转反侧,老人谎称次子张静泉长期未归,又毫无音讯,恐早已不在人世,所以要为儿子建一座衣冠冢,将他和早逝的儿媳合葬在一起。不久后,合葬墓便建成了。除了老人,没人知道,墓穴一边是张静泉早逝的妻子,另外一边就是用油毡纸层层包裹的重要文件。

这个秘密,一埋葬就是二十三载。二十多年间,老人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儿子,期盼他能够再像那夜一般推门而入,但希望却每每落空。老人多方打听,但还是一无所获。直至1951年,全国形势基本稳定,身在宁波霞浦的张爵谦老人也没能等回自己心爱的儿子。考虑到自己年事已高,这些儿子用生命守护的文件即使不能亲手交还,也要让它们回到党和祖国的怀抱。为此,他特意召回了三儿子张进茂,嘱托他将这些重要文件带回上海交给相关部门。就这样,第一部党章的孤本以及二大、三大的大批重要文件得以完好无缺地保存下来。

党章和其他重要文件回了家,但党章守护人张静泉又在哪里呢?直到2005年,亲属们才从一篇1933年刊登在《红色中华》报上的悼词中得知,张静泉离家后一直战斗在革命一线,于1932年12月在工作途中因病去世。他用最赤诚的理想和信念书写了党章守护人的感人事迹,留下了父子同心护党章,红色精神永流传的历史佳话。

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这一百年的风雨飘摇中,无数的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从铮铮巾帼英雄骨的民族英雄赵一曼,到以身殉国的第一名将张自忠,再到最美奋斗者焦裕禄,像他们一样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还有很多。他们是民族的脊梁,用一己之力撑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他们是时代的先锋,为推动时代进步、国家发展奉献全部;他们更是党员学习的榜样,他们所铸就的红色精神号召着人们砥砺前行,用汗水书写时代的风华。

作为年轻一代,既要通过学史悟史,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从党的历史中汲取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宝贵经验;又要知行合一,将红色精神与先进理论运用到工作、生活中去,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时代前进的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更大更好的发展。

时光飞逝,光阴如梭,我成为北医后勤人也已经有五年的时间了。通过在不同的岗位和实体间轮转,我对后勤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北医后勤人有了更深的了解。

早期的清晨、晚归的深夜,都有宿管的贴心关怀;一日三餐、四季饮食更是厨师们的用心付出。校园的一屋一墙、一餐一饭都凝聚着后勤人的辛勤付出。岗位虽然平凡,但后勤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平凡也能造就伟大。也让我坚信,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为群众切实办实事、解难题、排忧患的使命,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所有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更让我下定决心,要将自己作为一块砖,时刻准备着搬到需要的地方去;还要将自己作为一块海绵,吸收红色精神的养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为群众办事的能力;更要让青春之花植根在北医后勤的沃土中,通过不断地砥砺自我,争做一名优秀的北医后勤人,为北大医学和北医后勤的建设添砖加瓦,让青春之花绽放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动人芳华。

(饮食服务中心党支部 关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