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行 家国情】李士杰:用一年半的时间,做终生难忘的事

編者按

承担社会责任,彰显厚道精神,是北大医学人百余年来的优良传统。在脱贫攻坚、服务国家的战略中,北医人始终牢记使命,无私奉献、扎实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出色完成了各项任务。“一次援疆行,一世援疆情”,是援疆干部的共同心声。他们结合当地医疗水平和环境,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开展医疗对口支援;通过义诊、讲座、帮扶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指导当地提升医疗水平;他们还经常深入到当地群众中,送医送药,送科普......官微开辟援疆专栏,讲述北大医学援疆干部的经历、感悟和情怀。


援疆干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李士杰

生命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过程,我们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通过增加它的高度(境界)、扩张它的宽度(奉献),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援疆干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士杰就是这样一个孜孜不倦、倾其全力追求生命高度和宽度的人。

2019年2月,北京的早春乍暖还寒,李士杰响应党的号召,接受北京大学党委委派,作为教育部第九批第2期援疆工作队员,带着组织的嘱托、家人的牵挂和自己的信念,来到戈壁绿洲石河子,挂职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

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和石河子大学一附院的领导和支持下,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成立天山北坡肿瘤专科联盟、签约肿瘤防治远程医疗协作平台、成立兵团肿瘤学会MDT专委会、举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新进展研讨会”、在兵团消化内镜开展一系列新技术、深入兵团各师及南疆地区进行义诊、讲座……

如今援疆工作已结束,回首来时“用一年半的时间,做终生难忘的事”的信念,李士杰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为患者除病痛

李士杰是一个热忱执着的人,他深知援疆时间有限,来石河子工作的时间像白驹过隙,而需要做的工作千丝万缕。

自从踏上石河子这片热土,他的生活就像开了加速,永远有新的患者要接诊,永远有新的技术要推广,一刻也不敢懈怠。

李士杰在工作中

2019年初,一名初中学生因“消化道穿孔保守治疗后1个月,再次发热腹痛待查”从外院转入石大一附院。因诊断不明,下一步治疗难以决策。李士杰为患者实施了超声内镜检查,并采用EUS-FNA技术确诊患者为临床中少见的胃壁脓肿这一疾病。经过对症治疗后,又与消化内科团队为患者实施了内镜下胃壁脓肿切开引流术,去除病灶。

2020年初,一名梗阻性黄疸患者来到石大一附院就诊,患者肿瘤标志物正常,但CT和MRI均未能发现病变位置,外科难以为患者实施下一步治疗。李士杰通过超声内镜检查,发现患者胆总管末端管壁增厚,考虑肿瘤性病变,并为患者实施了ERCP+IDUS检查,确认了胆总管末端占位。随后患者接受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证实为早期胆管癌。

2020年中,一名多年来饱受巨大咽食管憩室困扰的患者,慕名来到石大一附院,经过缜密的研究并认真指定术前计划,李士杰与消化内科团队为患者实施了新疆首例内镜下隧道憩室中隔离断术(STESD),去除了患者长久以来的困扰。

这些只是李士杰在石大一附院援疆工作期间为边疆患者解除病痛的一个缩影。一年多来,李士杰为石河子各族群众解除病痛的事迹,在垦区各族干部群众中产生良好的反响。

同时,李士杰还抽出时间,多次应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会诊请求,为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会诊、为早期直肠癌患者实施ESD、为胆管结石患者实施ERCP等治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石河子垦区患者解除病痛。

李士杰到十师186团医院义诊

把技术留边疆

李士杰深知“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才能为受援地“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作为现代消化内镜技术的三架马车之一,超声内镜成为了许多疾病重要的诊断依据,也改变了许多疾病的诊疗模式。

李士杰来到石大一附院后,在陈卫刚教授的支持下,从超声内镜入手,通过积极的宣传、规范化培训、手把手带教等多种方式,推广并开展超声内镜胆胰系统规范化扫查、超声内镜下穿刺术、超声内镜下造影术、超声内镜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超声内镜下胆管引流术等,帮助石大一附院培养了多名合格的超声内镜人才,将技术留在边疆。

此外,李士杰先后十余次前往兵团下辖各师市及团场医院,通过巡回讲座、实操带教、义诊会诊等手段,为提高当地消化内镜诊疗意识及诊疗水平作贡献。

李士杰“手把手”培训超声内镜下穿刺技术

李士杰开展消化系统疾病及消化内镜讲座

2019年7月,在两家医院党委的支持下,李士杰牵头在石河子举办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新进展研讨会,进行了两院间肿瘤防治远程医疗协作平台共建签约。

借助这一平台,与石大一附院巩平教授团队合作,使当地疑难肿瘤病例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来自北大肿瘤专业的医疗指导;也通过该平台,定期为肿瘤专业医师带来肿瘤规范化诊疗远程专题教学及讲座,反响热烈。

同时,李士杰还利用业余时间以石大一附院及北大肿瘤医院的身份完成多篇SCI及核心期刊论文撰写,与一附院同事一起申请并获批兵团级课题。2019年冬,又代表石大一附院参加2019年全国EUS-FNA/FNB大赛获得全国第二名,为疆外地区了解兵团、认识石大一附院贡献自己的力量。

尽心力践誓言

作为援疆专家,李士杰不仅承担着为患者诊疗手术、推广超声内镜技术、培养专业人才的任务,同时作为体检科、保健科、社区公共卫生的主管领导以及医务科的协管领导,通过实地调研考察、访谈座谈、听取反馈等形式,掌握各科室的服务对象及服务领域,共同研究延伸服务功能、扩大服务人群、优化服务内容。承担并圆满完成兵团、八师及石河子大学党委委派的相关医疗、保健及社区公共卫生任务。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袭,分管科室在石大一附院党委的带领下,通过及时沟通、相互配合,圆满完成了师市及医院的各项防疫任务。2020年7月,乌鲁木齐再次出现“新冠”疫情,石河子距离疫情中心仅150公里,疫情如命令、危难显担当,接到兵团统一调度命令后,在石大一附院党委的领导下,通过积极协调、统一部署所辖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先后接受并完成了院内预检分诊、乌鲁木齐相关人员核酸检测、社区核酸检测、支援兵团十二师核酸检测等任务。

李士杰参与石河子市全民核酸检测工作

在“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中,李士杰与来自阿勒泰地区富蕴县的一名哈萨克族国防生“结亲”。在2019年国庆节前,到“小亲戚”家中看望了他的母亲和奶奶,同时也受到了热情的招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他还先后4次前往南疆喀什、库尔勒、和田、克州等地,对当地“访惠聚”干部进行体检及慰问,带去组织的关心和关怀。

援疆路两地情

在第九批援疆任务期间,李士杰获得了第七届北京优秀医师、石河子大学优秀领导干部、石河子大学优秀援疆干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优秀员工、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优秀员工等荣誉。在援疆工作结束时又被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聘为荣誉副院长。

李士杰说到:一年半前,初到石河子的景象仿佛就在昨天,自己有幸能够参与援疆,“援疆干部”这个词已经不止是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是融入血肉里的烙印,那是极大的热爱与认同;一段援疆路,终生兵团情,把援疆的选择当成必达的使命,把兵团的记忆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正如来时所想,“用一年半的时间,做终生难忘的事!”

李士杰(左四)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一附院领导合影

北大肿瘤医院领导在机场迎接李士杰




(来源:《北医》报2021年1月15日第2版  图片由北大肿瘤医院提供  文字:北大肿瘤医院 刘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