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第四届成员会议顺利召开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第四届成员会议于2019年10月24日如期召开。

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教研室董爱梅主任对学系既往工作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在过往的三年时间里,学系牵头修订了全科医学本科教程及教学大纲,完善了全科医学专业研究生、科研型博士生的培养方案及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机制,并制定临床基地及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医师职称晋升岗位机制。在基地建设方面,学系推动综合医院成立全科医疗科、全科教研室,完善基层实践基地准入制度及评审标准,力求将基地建设做到标准化、同质化。与此同时,学系积极推进社区师资队伍建设,牵头组织多个培训项目,并通过转岗培训壮大骨干师资力量,探索卫生行政部门-高校/综合医院-社区一体化的培训模式。

 

 

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主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迟春花教授对全科医学学系未来的工作做了规划与展望。迟教授提到要巩固已有成果,完善全科医学教学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全科医学师资培训、全科医学规培基地建设,发展全科医学科研项目。秉持创新和发展理念,推动高校本科生全科医学教育和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建设发展。学系将建立年度表彰项目,设立“优秀全科基地”、“优秀全科带教老师”和“优秀全科住院医师”奖项。全科医学作为临床二级学科,其学科发展离不开医院的支持、科室的建设和人才的管理。全科医学教育是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核心任务,师资队伍培养尤其重要,教师队伍承担着助力全科医师成长、促进“健康中国”的责任与使命。迟教授倡导学系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齐心协力打造国家全科医学品牌,提高百姓对全科医师的认同感。

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老年科王晶桐主任做了“临床教师的转变--顺应以胜任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改革”的主题汇报。王晶桐教授提到医学教育改革要符合医学发展的本质和规律,医学本质观是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的有机结合,正如威廉·奥斯勒医师所言“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医术,是一种专业,而非一种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在这个使命当中,用心要如同用脑”。医学教育观应坚持临床教学和提升岗位能力的核心教育理念,在医学教育中须结合医改和教改,基于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为一体的模式,实现培训内容和胜任力导向的有机衔接,探索中国医师岗位胜任力导向的培养思路和原则。

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全科教研室曾辉主任进行了“充分发挥社区基地在全科医学培训与考核中的作用”的主题汇报。在汇报中特别提到,基层全科医学教学基地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担任重要角色,基层医疗卫生实践是提高全科医生岗位胜任力的重要场所和阶段。全科医师应具备“以人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基础”的理念和具备“为个体和群体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服务”的能力。为提高全科医师的社区服务意识和能力,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基地在全科医师培训与考核中的作用,同时加大对社区的师资建设和投入,丰富社区基地的教学资源,保证基地的教学质量。

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教学干事张丽娜老师同大家分享了全科住培基地评估的经验,对迎检流程、重点检查内容、纸质材料准备、迎检PPT汇报要点、访谈准备、教学查房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也对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为其他基地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会后,各位成员就“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提高全科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带教热情”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推动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是北大全科医学学系应当肩负的重要使命,目前全科医学学系汇聚了一大批有能力、有追求、有热情的成员,而这使命感和责任感必定为全科医学事业的繁荣注入坚实的力量。“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全科号动车”的前进离不开每一位成员的努力,而我们为之努力的当下,势必成就全科盛放的未来。

“凝心聚力发展,共创全科未来”,是全科医学学系主任迟教授的愿景,也是我们每一个全科人为之奋斗的方向!

(北京大学医学部全科医学学系 文/李灿祁祯楠)


编辑:郑凌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