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心语】王红漫:读书为国家,学问为百姓

  —— “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维一体卫生国情教育

   【编者按】医学部党委宣传部自2014年6月启动了“医路心语”主题征文活动, 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投稿,从求学、从医、教学、科研等多个角度,分享了自己在读医求学之路、教医育人之路、行医问诊之路上的故事与感悟,感情真挚、发人深思、引人共鸣。北医新闻网特开辟“医路心语主题征文”专栏,从众多稿件中择优摘编刊登,以飨读者。

  北京大学“卫生国情教育”是我从1997年提出、倡导,2000年躬身践行的,至今扎根在北大沃土上已经是第十五个年头了。我采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维一体教学模式和“金苹果教学法”,指导校本部和医学部千余人次本科生和研究生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横向上,带领学生实践团队先后到达全国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纵向上,在对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进行了连续十年的典型调查跟踪研究,自2008年我提出“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的理论框架”以来,又在江苏、辽宁、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重庆、陕西、山西等全国多地开展“卫生国情教育教学一体化”科教事业,并进行全民医保状况的连续跟踪调查。本文总结2010-2014年所指导的“卫生国情教育”,每一次都分为前期准备、现场实践和终期总结三大部分。带领学生一方面,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倾听老百姓真实的声音;另一方面,关注医改、发现问题,在实践地探寻政府机关对相关政策的解读、医疗卫生机构的执行情况及生存现状,更好地了解区域社会民生建设成就和现存问题;第三方面,服务群众、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参与式观察中贴近群众受教育、深入社会求真知,将书本知识、政策条文、社会客观实际以及百姓的感受相结合,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做到学以致用。我所指导的一届届青年学子展开了一次次社会实践的接力、谱写了一首首动人之歌。

一、前期准备——“厉兵秣马,韬光养晦”

  “卫生国情教育”突出教育教学一体化,自从2008年以来,以带教医学部学生为主,每次的现场实践都是我所开设的《高级医学社会学》、《国际卫生与卫生国情概论》等课程的一部分。作为教师我把自己的学习体悟告诉学生们“三分听课、三分实践、四分读书”、“读书为国家,学问为百姓”。虽然每次在现场仅有短短一周左右的时间,但在前期我都会提前数月指导学生开展大量的准备工作。在每次实践出发前,我都利用休息时间,对不同实践团队中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多次集体培训与个别指导,讲授卫生相关问题,社会学调查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等;还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卫生保障相关书籍,阅读中央及当地政府工作报告,查阅当地医保政策等方式提前掌握调研地点的医疗卫生保障状况,充分做好理论与各项知识、方法的储备;在临行前安排全体同学进行调查现场模拟,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并提前与实践当地进行联系和协调,为学生现场学习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我也会让学生们通过自荐等方式安排每一位同学轮流担任负责人,这个过程不仅给了学生权威,也是对每位学生的锻炼,提升其对团队负责的责任感。此外,我还教导学生们“爱国、爱人民并不是空泛的。要领会《孟子》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从关心自己身边亲友的医保情况开始,继而了解自己家乡的医保政策,进而将知识面扩展到爱天下人;要具备《大学》中‘修身治平’的抱负,主张由近及远,由己及人,提高自身修为,管理好家庭,治理好国家,安抚天下百姓苍生。” “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要认真负责的对待每一份问卷”,“要有北大学子的良好风范”,我对学生们的这些指导都使得实践团的每一位成员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以更坚定的决心,更认真的态度去对待这次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积极参与调查培训与模拟训练,用知识丰富自己,用责任完善自我,为后期的实践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现场实践——“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一)田野调查

  带着“仰望星空、心系民生、脚踏实地、亲历民情、读书为国家、学问为百姓”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每一届的实践团成员们都不畏骄阳,不惧骤雨,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与当地百姓进行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察民风、感民意、历民情,体验科学研究全过程。在田间地头、在街头巷尾,在细雨微蒙中、在烈日骄阳下,倾听百姓真实的声音,关切询问他们的医疗行为、对医疗保险的满意程度、对定点医疗机构的意见和建议等问题,了解当地医保制度的实施现状;并对村卫生室及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和管理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在医疗现状、卫生资源、人力资源、药品采购、补贴补助等方面的运行情况。学生们深入基层、扎根社会、急民所急、思民所想,在贴近群众、虚心向百姓学习的同时,也向百姓传递了党和国家的政策。这其中会有被拒的苦涩,会有难言的困惑,但学生们提升了与人沟通的技巧、锻炼了说话办事的能力,积累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对基层民情的了解;锻炼的不仅是能力,更是心系苍生的胸怀。学生通过实践所学是书本中远没有的知识,在做人做事做学问方面收获的成长是多方面的。

  每日调研结束后,一如既往,我按照教学计划和“当日事当日毕”的惯例,安排学生在调研地点及时交叉复查问卷,以便查漏补缺,完善问卷内容,提高问卷质量。每天晚上也都会对每一届实践团的学生们进行集体指导,安排学生及时总结、汇报在调研中百姓提出的问题和自己发现的问题,教导学生要通过研判辨别问题的真假,进一步深入探究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启发学生们运用横向思维对不同调查地点进行对比,运用纵向思维对同一地区不同年份的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融会贯通,梳理异同,发现趋势。向研究生成员重点强调“更加要注重学术性,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统计分析上,更要学会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判别分析、结构方程等高级统计学方法对调查数据科学研究”。同时指导学生及时整理、发布实践活动纪实前方报道,锻炼学生的总结和文字能力,传递北大学子青春正能量。

(二)访谈当地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

  我也将课堂延伸到了政府部门,带领实践团队的学生们走进各级公立和私人医疗机构,各级卫生部门和人社部门,上至市委组织部、下至社区居委会,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访谈学习。让学生在参与式观察中学习访谈与交流技巧,同时对当地医疗保障制度的具体实施情况、当地医疗机构的运行现状及有待解决的困难、当地政府部门对卫生政策的解读及对卫生改革的关切等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也总结并发现了一些问题,并留下了数万字的访谈记录。学生们收获到理论、知识与方法上全方位的成长。

(三)人文素质养成教育

  此外,我还借助调研平台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养成教育,安排全体同学参观调研当地爱国实践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欣赏当地自然人文景观,领略当地风土人情;参观当地历史博物馆,感受当地历史文化积淀。一方面激励学生们“作为北大学子,要有‘奉献社会,服务百姓’的信念和责任。在战争年代,不畏艰险,为国牺牲;在和平年代,更要刻苦学习,服务百姓!为社会的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在帮助学生了解地方民族文化、开阔眼界的同时,丰富人文素养、拓展知识面,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实现全方位学习成长。 

三、终期总结——“稽古振今,至臻完善”

  在每次实践结束后,每一同学都用心完成访谈记录、指导记录和学习收获,对现场调研的文字、图像、视频等资料进行汇总整理。我也会为学生们讲解调查问卷录入、分析数据等基本知识,并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问卷编码、录入和分析,撰写实践报告,对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为当地现行基本医疗保险、医疗卫生制度等提出针对、可行的改进建议,真正做到“学问为百姓”。 

四、当地媒体报道

  每次的实践活动都得到了学校网站、微信群,实践地报纸、电视台、官方微博等,以及各大全国性报刊的肯定性报道。  

五、实践收获

  在每一次社会实践中,学生们都是“三维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和“金苹果教学法”的真正受益者,体验了科学研究的一整套过程。

  在实践前,相当于“开题”。学生们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政府文件,在理论上有了一定的储备,对实践地现行的政策条文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到现场开展调研后不至于无的放矢。

  在实践中,相当于“科研过程”。学生们将书本所学的知识在社会大课堂中延伸,聆听百姓声音,亲身感受各地医保政策的实施情况、老百姓的满意度、以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现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在对调研进行全程记录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文字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实践团中既有博士生、硕士生,又有本科生,不同层面的学生在一起总结、探讨、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每一位成员都获得了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上的成长。

  在实践后,相当于“得出科研结论”。学生们对问卷进行了编码、整理、和录入,运用所学的统计学方法完成了数据的定量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追寻成长成才之梦。

  每届社会实践团的学生们都将谨记我所教导的“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虚心‘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在社会大讲堂中扩展眼界、磨砺意志、增长才干。‘服务社会,服务百姓’,在与百姓的交流中察民意、感民风、历民情,珍惜北大的学习环境,‘勤学明辨求真知,修德笃实建功业,’树立为国为民服务的责任和信念。”

  学生们将书本所学的知识在社会大课堂中延伸,在田间地头、社区基层,亲身感受各地医保政策的具体实施情况、老百姓的满意度及其期望缴费和报销水平、以及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生存现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获取新的知识。经过万事开头难的摸索,学生们尝到了被拒的苦涩、也有过难言的困惑,但在实践中逐渐丰富了与人沟通的技巧、锻炼了说话办事的能力、更积累了书本中远没有的知识。虽然学生们可能汗湿了衣背、晒黑了皮肤、沙哑了嗓音,但在百姓侃侃而谈的心声与希望中甘之如饴。不同层面的学生通过实践团一起总结、探讨、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每一位成员都获得了不同方向和不同程度上的成长。每一次现场实践结束,学生们都行囊厚重,里面装载的不仅是沉甸甸的问卷,更多的是实践地群众对医疗卫生发自内心的关切、对医保政策的所知所感和对卫生改革的殷殷期待。

  不仅如此,学生们学有所获,在收获个人成长的同时,也摘得了一些荣誉。不仅多次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公共教学部社会实践二等奖、一等奖,而且也多涌现出首都大学生社会实践集体和个人最高奖,并在在北京大学范围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生课外学术科创活动“挑战杯”系列赛事等中多次二等奖、一等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出发前的紧张兴奋、跃跃欲试相比,学生们回程时更多的是一份沉静的深思。真正走出课堂、深入基层、扎根社会,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丰富了知识、磨砺了意志、提升了能力,而且清晰地感受到了基层人民生活的疾苦、生计的不易和对改革的期盼。“牵挂民生、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学生们更加明确了肩扛的责任,对世间民情的求索依旧在路上。

  作为国之最高学府学生承载着国家命运,担当着社会重任,在拥有知识的同时,应将所学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百姓,并在是学习与实践中与时俱进,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  王红漫)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