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学骏、黎晓新荣获第五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称号、马志中荣获“首都健康卫士”称号

  守卫健康是医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健康卫士”更是医务工作者的职业荣誉。6月10日下午,第五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颁奖典礼在北京电视台隆重举行,北大医院皮肤性病科朱学骏教授、人民医院黎晓新教授荣获“首都十大健康卫士”称号,北医三院眼科马志中教授荣获“首都健康卫士”称号。

  “首都健康卫士”评选活动由首都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委员会和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联合举办,自2006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由社会各界评选出10名“首都十大健康卫士”以及20名“首都健康卫士”。他们亦或是医德高尚、爱岗敬业、甘于奉献,认真履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神圣职责的白衣天使;亦或是技术精湛、业务优秀、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工作中做出卓著成绩的技术骨干;他们中也有身先士卒、奉献社会、热心公益,在大灾大难面前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的援外战士。

  朱学骏教授是北大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北京大学皮肤性病学系、北京大学皮肤性病防治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朱学俊教授在自身免疫性大疱病、遗传性皮肤病以及副肿瘤天疱疮发病机制研究以及诊治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提出了整套诊治方案,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大大提高了大疱病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在副肿瘤性天疱疮的临床及研究居国际领先;在国内首先开展遗传性皮肤病基因突变研究及产前基因诊断,所带领的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红斑肢痛症的突变基因,对疼痛机理及止痛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在他和同事的多年努力下,北大医院已经形成了若干个国内领先的研究中心,在大疱病、真菌感染、遗传性皮肤病、皮肤病理、皮肤外科、皮肤美容等诸多亚专业方向开展了临床实践,做出了研究成果,带出了学科梯队。可以说,我国皮肤学界的多个亚专业方向都是从北大医院开始萌芽、壮大、规范、引领的,皮肤科的发展历史也是我国皮肤病学向多个亚专业纵深发展的历史,朱学骏教授也是我国皮肤科学界学科规划与学科建设的一位杰出贡献者。朱学骏教授不仅是皮肤病学界的权威,更是人民心中不折不扣的好医生。他满腔热忱、敬业乐群、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心系患者、博爱仁和、幽默诙谐的人生情怀,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勇攀高峰的大医风范,无不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黎晓新教授现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北京大学眼科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荣誉主任委员、眼底病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会长,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学会主席、美国眼科学会全球顾问委员会委员。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德奥分会会长,兼任《中华眼底病杂志》总编辑、《中华眼科杂志》副总编辑等。 黎晓新教授一直工作在眼科临床一线,专注于眼底病(玻璃体视网膜疾病)领域,是我国现代玻璃体手术的主要开拓者。她完成了我国第一例复杂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术、第一例黄斑裂孔手术;创建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防治模式,主持制定卫生部《早产儿用氧规范和视网膜病变筛查指南》;组织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完成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流行病学调查; 享有国际声誉,应邀在世界眼科大会、美国眼科年会、欧洲眼科年会等大型国际会议上做专题学术讲座,为亚太地区玻璃体视网膜学会主席,亚太地区眼科学会常委、临床指南委员会主席;热心于我国眼底病事业的发展,经常深入边远贫困地区对当地医生进行传帮带;热心于教育事业,培养了数十名博士生、硕士生,为我国眼科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黎晓新教授救治了上万例重症和手术失败后转诊的患者,深受患者信任,为中国眼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让上万患者获得光明,守护了广大患者的健康,被誉为“光明使者”。

  马志中教授是北医三院眼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眼科原主任,曾任解放军眼科学会主任委员,历任中华眼科学会眼外伤眼整形眼眶病学组组长、中华眼科学眼外伤学组组长,现任中华眼科学会眼外伤学组名誉组长、中国微循环学会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理事、国际眼外伤学会中国代表、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学会理事。 马志中教授从1989年开始着手建立了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个眼外伤数据库。2007年,马志中在全国30多家地市级医院设立防盲协作体系,制定符合国际标准化筛查和诊疗流程,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糖尿病眼病防治模式。马志中自主研发新型手术方法“自体Bruch膜带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移植治疗老年黄斑变性(AMD)”,涉及眼底外科手术“禁区”—— 黄斑下及脉络膜手术,2007年被美国眼科年会评为最佳论文。马志中还设立眼科遗传疾病诊断咨询平台,对眼科遗传病患者提供致病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马志中教授视病人如亲人,只要不出差,每个工作日的早上他都会抽出一小时为外地患者看病,这种额外“门诊”,一出就是14年。 虽已到退休年龄,并从科室管理岗位上退下来,但马志中教授依然坚持工作在一线,出门诊、做手术、带学生、做科研,样样不落。他说:“劳动是幸福的,幸福是在过程中!” 

  本次评选活动通过对医疗卫生系统先进典型的宣传,积极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了正能量,彰显了敬业精神。

(本网综合)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