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京藏联手成功救治藏族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

  2018年7月27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四批“组团式”援藏专家抵达西藏,心脏中心心血管内科张前副主任医师,血液科吕萌主治医师,眼科苗恒副主任医师,肾内科王琰主治医师,神经外科王斌主治医师,计划生育与生殖医学科王艳槟主治医师,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曹煜隆管理研究实习员7名专家,正式开展了医疗工作。

  踏上援藏之路,他们就是天使

  一天,援藏医疗队长张前大夫的诊室来了有一位特殊的病人,她的呼吸十分厚重,然而病人是一名藏族同胞,本就习惯了高原的她,又怎会轻易地有“缺氧”的表现?

  当张大夫看到她拿起手中的布帕满布了鲜血,立刻警觉起来——咯血!详细地追问了病史,张大夫得知22岁的曲珍自幼就被诊断为“心脏病”,每当有重体力的劳动时,她总会觉得憋闷,气喘,但是当地的医疗知识和条件如此匮乏,她的病情一拖再拖……直到去年,曲珍生了宝宝以后,她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了。正常的走路过程中也会发作憋喘,还出现了下肢的水肿,晚上睡觉无法平卧,每次躺下时就会咳嗽,咳痰,直到咯血。反反复复的咯血,曲珍的血红蛋白已经降到了7g/dL左右,要知道,其实在青藏高原这样的环境中,居民的血红蛋白水平是要比平原地区的居民(11.0~15.0g/dL)更高的。

  当她和家里人得知人民医院援藏团队来到时,就满心希望地来到医院,超声心动图的结果是:二尖瓣轻度狭窄,重度关闭不全。张前大夫为她进行了全方面的查体,并告诉她:现在的情况,是需要手术治疗的!否则心脏功能越来越差,生活质量也会越来越差,甚至危及生命。在应用了强心利尿等一系列治疗之后,曲珍的感觉有些好转了,和家人商量之后,他们终于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行程……

  “顺手”查出的波折

  在曲珍和罗布的意识里,这一次到北京,就是“住院-手术-回家”这样简单的行程,但是现实却带给他们一些出乎意料的波折。

  陈彧主任与张前大夫交接过曲珍的病情之后,顺利安排她入住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一系列的常规检查有条不紊地开展着,曲珍的病情也切实地摆在所有医生的眼前: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本已流入左心室的血液又反流回左心房,心房负荷越来越重,心腔也越来越大(已经将近10cm,正常应小于4cm);同时,从肺静脉来的血液被膨胀的心房阻挡着,只能无奈地继续蜗居在肺里;接下来,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负荷加重……曲珍的整个心脏都扩大了!陈彧主任说:“病程如此漫长,曲珍的心脏功能早就已经处于衰竭的状态,很大一部分血液反流回左心房,能够有效进入体循环血量是明显不足的,所以她的心脏需要更加努力的工作,如此进展,心功能只会是进入更加衰竭的恶性循环。左心功能衰竭,肺淤血所表现出来的咯血症状,又让她处于贫血的状态,这些对于心脏手术而言,都是负面的影响,因此,尽管手术是解除瓣膜疾病的主要手段,但对于曲珍而言,走到手术这一步,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治疗调整。”

  并没有意识到病情如此严重的曲珍和罗布一家显得有些焦虑了,来北京之前举家筹备了三万块钱,眼看就要花完了。这个时候心脏外科的陈彧主任、李熙瑶护士长、李思萌工会小组长站了出来,他们一方面积极向院方申报备案,另一方面发动科室全体工作人员为曲珍进行爱心募捐。随着治疗的有序进行,曲珍的心脏功能也逐渐稳定、好转起来,手术的安排,已经可以提上日程。

  因为入院已经一周左右,想要了解一下曲珍接受治疗后的状态如何,大夫“顺手”为曲珍开了血常规的检查,结果发现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并且血小板计数从入院时的207×109/L,骤然降到72。再次复查,竟然还在下降,40,35……韩增强副主任医师盯着全血细胞分析的化验单,略露愁容。检查结果又成了曲珍手术计划的另外一个拦路石。

  力排众“疑”的决断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对机体的止血功能极为重要。当我们的血管受到创伤而失血时,血小板迅速黏附于创伤处,并聚集成团,首先形成较松软的止血栓子,接下来还可以促进血凝并形成坚实的栓子,最终发挥出止血的效果。看到血小板的数量或者功能下降,是让外科医生很头疼的事情,毕竟手术的创伤性出血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心脏外科而言,更是如此!而针对曲珍的病情,她的瓣膜手术还必须要在体外循环的支持下完成,而肝素(抗凝)的应用,以及体外循环本身对血小板的消耗,无疑又是一个雪上加霜的不利因素。

  手术计划暂时搁浅,有些大夫认为,曲珍的心脏功能太差了,目前又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血小板减少,手术风险太高了,目前的保守治疗方案还有一定的空间,可以先采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观察效果,可以让他们先回去,能不能手术,随诊之后再决定。

  “综合医院一定要发挥出综合的优势,曲珍的心脏已经负累太久,本次北京之行,我们不应该让她无功而返!”陈彧主任坚定地说,“她还这么年轻,我们发起一次全院会诊,让更多的科室参与进来,多学科联合诊治或许能创造出转机。”

  曲珍不仅仅是血小板不明原因的减少,还存在肝脏功能的异常,血液科,肝病科,麻醉科,肝胆外科……众多科室齐聚心脏外科,医务处也有专人参与,为临床决策的实施提供行政上的支持。听取了各位会诊专家的讨论意见,韩增强副主任医师为曲珍安排了一系列的检查,同时,为她输注了1个单位的血小板。输血之后,曲珍的血小板数量竟然只是从38上升到46,再次复查,又下降到40。这样的结果让所有人都头疼不已,在科室的例行术前讨论中,更多的大夫倾向于暂缓手术,选择先进行药物保守治疗了。

  “再给她用一次血小板吧!”陈彧主任说,“我们还是应该继续努力,为她争取手术机会的。她也许并没有更多的机会走出藏区看病的,更何况是要在心脏上做手术。如果这次让她就这样回家,可能就意味着让她选择放弃了。再输1个单位,如果血小板能如愿升起来,至少说明还有纠正的机会,那咱们就敢去做手术!”

  终于,曲珍的血小板从44到69,意味着可以做手术了。曲珍的瓣膜置换手术顺利完成,回到心外重症监护室。术后,曲珍的血小板竟然涨上来了,升到了75×109/L!大家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最担心的出血、术后低心排都没有发生。氧合满意,尿量满意……曲珍的各项指标都处在平稳的状态,清醒,拔管,进食,下床活动,舒心的笑容也渐渐展露在曲珍和罗布的脸上。

  如此美丽的藏语,如此纯洁的哈达

  “我们想回家了,想孩子了!”是呀,曲珍的心一直牵挂着家里1岁多的孩子!

  出院当天,曲珍和罗布一家为心脏外科的医生护士们献上了洁白的哈达!还写下了一段话,得知陈彧主任此时已经站在了手术台前,便拜托范桄溥大夫将它转交给大家。范大夫突然发现,藏文是如此美丽!

  其实,曲珍的诊疗并没有结束,瓣膜置换之后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抗凝管理,陈彧主任和张前大夫早已及时沟通,让曲珍返回西藏之后能够继续得到完整的治疗。

  北京与西藏的千里之隔,援藏的天使和留京的战士,用爱心架起了一座健康桥梁!

曲珍为陈彧主任献上哈达

  

曲珍一家与心脏外科医护人员合影

  

曲珍用优美的藏文写下感谢信

  

曲珍回家后发来生活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