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医工合作高端对话在北医三院举办

  9月12日,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系列活动之“医工合作高端对话午餐会”在北医三院举办。

  

  民政部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樊瑜波,民政部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综合部主任陶春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天使学院院长王田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王蕴红,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助理王豫等领导和相关专家与北医三院副院长付卫、宋纯理,科研处处长张纯,泌尿外科、康复医学科、肿瘤放疗科、骨科、中医科等科室负责人及相关科室科研骨干共同参加了会议。双方就医工合作的难点、突破点和如何加强医工合作充分交流想法,并达成一系列共识。会议由北医三院科研处副处长、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主任姜雪主持。

  

  宋纯理副院长在致辞中强调,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临床遇到或提出的问题,可以由工科来解决,医学与工程学密不可分。希望通过医工合作让医生进一步解放思想、激发科技创新灵感,产出新的科技创新成果,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形成良性循环。

 

  付卫副院长认为,要实现医工的真正合作,资金和人才非常重要。医院和学校层面可以设立项目,保障对研究的支持力度;同时,可以通过双聘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调整相关考核激励制度的方式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鼓励双方积极参与。

  

  樊瑜波主任认为,很多发达国家的工科只有两种,一种是与医学结合的工科,一种是不与医学结合的工科,可见医工结合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的医工合作应该坚持从临床中来,再到临床中去的原则。

  

  关于医工合作的难点,王田苗院长提出了三个观点:交叉性、长久性和条件性。对于医工合作的突破点,王教授也提出了定期举办高端论坛、发布技术热点方向与评论、与医院科研项目组对接、与创业公司合作等建议。

  在研讨环节,与会各方充分交流了观点,并表达了合作的意愿。北航教授提出医学与工程学存在行业差异,合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专业和理念上的互动与理解,从项目负责人到一线临床医生和科研工作者建立紧密有效的合作梯队至关重要。要建立高效的保障机制,保证双方价值观一致、目标一致,才能拧成一股绳把事做好。领导层面需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执行层面需要切实行动、积极沟通、紧密合作。

  北医三院专家则从学科特色及发展定位角度出发,提出了医工合作的可能领域。如:普通外科利用生理腔道的柔性机器人、骨科关节置换手术传感器及辅助机器人、眼科基于瞳孔影像动态分析的青光眼早期筛查系统、立体腔镜与机械臂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康复科利用物联网与APP的基层康复医疗、肿瘤放疗科3D打印技术与精准粒子植入治疗及中医科便携治疗仪等。专家们认为,顺畅的医工合作离不开具有引导性的高效的制度保证,并建议双方聚焦重点领域、凝练优质项目,集中优势,重点攻克,打通流程,提高速度与质量。

  会议在轻松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北医三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