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学院教授参加香山科学会议

公卫学院教授参加香山科学会议

    以“纳米尺度物质的生物效应(纳米安全性)”为主题的243次香山科学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聘请中国科学院白春礼院士、北京大学刘元方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叶朝辉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强伯勤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赵宇亮研究员担任会议执行主席。全国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41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此次学术讨论会。我院有两位老师参加了会议。
 
    会议中心议题有:(1)纳米物质与细胞及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生命过程的影响;(2)纳米物质的一般生物效应与异常生物效应;(3)纳米生物效应实验技术,纳米物质生物负效应消除,与纳米生物效应的应用;(4)纳米尺寸效应对生物效应的影响;大气纳米颗粒的来源,浓度,尺寸分布等;(5)纳米物质的生态环境效应,纳米物质安全性评估与纳米标准等。
 
    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作了题为“纳米科技:发展趋势与安全性”的主题评述报告。他介绍了纳米科技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我国科学家在纳米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随着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各国对纳米安全性问题的重视不断加强。目前各国政府和科学家面临同样的难题:①纳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可以通过何种途径进入人体?②纳米颗粒污染在大气污染中占多大比重,是如何产生的,以何种形式存在?③如何检测,如何治理等?国际、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都刚刚起步,相关的研究成果在文献期刊上偶有报道,无系统研究数据。白院长指出在发展纳米技术的同时,同步开展其安全性的研究,使纳米技术有可能成为第一个在其可能产生负面效应之前就已经过认真研究,引起广泛重视,并最终能安全造福人类的新技术。
 
    刘元方院士在“纳米材料的生物活性和安全性”主题评述报告中指出,目前许多国家的政府、科学团体和环保组织都已经高度关注纳米科技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尽管迄今并无临床医疗和流行病调查中发现纳米中毒病案,但是,由于纳米物质可能产生诸多特殊的生物效应。他对于纳米材料的生物活性和安全性提出了主要探讨的四个基本问题:①团聚;②跨膜;③越过血脑屏障;④生物的相容性。同时概述了纳米生物效应所覆盖的研究领域:从分子水平如对对蛋白质和酶的作用和构象变化的影响、细胞水平如在胞浆,核和亚细胞器中的分布、动物和人体水平如生物分布和蓄积,以及群体和环境如流行病学调查,等四个层面的诸多研究内容。此外还特别强调了纳米测量学的有关技术的重要性,其中包括电子束技术、扫描探针技术、生化和毒理研究技术、放射性示踪技术等。
 
    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毒理学是最近两年发展起来的新的交叉学科领域。在国内外,我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是最早开展纳米生物效应研究的实验室之一。因此,应香山会议邀请,在第243次香山会议上贾光副教授作了《纳米颗粒生物学效应》的邀请学术报告,其研究工作引起大家的重视,并受到大会好评。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 阎蕾 周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