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心语】“嫁”给北医三院的七年之“养”

  【编者按】医学部党委宣传部自2014年6月启动了“医路心语”主题征文活动, 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投稿,从求学、从医、教学、科研等多个角度,分享了自己在读医求学之路、教医育人之路、行医问诊之路上的故事与感悟,感情真挚、发人深思、引人共鸣。北医新闻网特开辟“医路心语主题征文”专栏,从众多稿件中择优摘编刊登,以飨读者。

  时光飞逝,日月如梭,十年如弹指一挥间。日子在每天忙忙碌碌的身影中稍纵即逝,蓦然回头,从我1999年来北医三院见习到现在,已经整整15年了。回想在北医三院的这15年,我觉得,就如一个青春少女与北医三院谈恋爱并步入婚姻殿堂的过程,也是我接触、认识、接受、践行北医三院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过程。

  见习和实习阶段,是我与北医三院相识的过程。“性命相托、健康所系”的庄严的医学誓言还在耳边回响,我怀着一颗火热的心来到了北医三院,开始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学习——见习和实习。初见三院,就如一个其貌不扬的穿着朴实而才华横溢的小伙子。门急诊楼和病房里装修简单实用,然而,病人却熙熙攘攘,医生忙忙碌碌。后来才慢慢了解,北医三院有引领国内先进辅助生育技术的生殖医学中心,诞生了中国大陆第一例试管婴儿,为成千上万个不孕家庭带去了福音;北医三院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脊柱外科,让成千上万患者再次挺直了脊梁;北医三院有国内最早、技术力量最强的运动医学,为我国体育健儿在世界赛场摘金夺银和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北医三院有国内最先开展介入治疗单位之一、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等方面处于先进水平的心血管内科,为心脏病患者搭建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北医三院有技术设备先进、人才济济的眼科中心,让无数患者重见了光明;北医三院有率先在国内开展胃镜、腹腔镜和胃肠道双重对比造影技术的消化科等。与三院的慢慢接触,我认识到三院虽然外表普通,却是真正的学术“土豪”,我慢慢喜欢上了他。然而,是什么使北医三院创造了辉煌?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了与北医三院的进一步接触。

  研究生阶段,是我与北医三院的热恋阶段,这是我真正接触三院文化及“患者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使我真正爱上北医三院。有了见习和实习阶段的了解,2002年我被推荐免试研究生时,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北医三院的心内科,投入到了北医三院的怀抱里,开始了我与三院的热恋。那时我住在北医三院后面的北医校园里,从宿舍到医院走路就几分钟,所以根本就不用担心加班后回宿舍的交通问题。也正因为这种便利,研究生硕博连读5年时间里,除了值夜班和特殊情况,我基本都是晚上10点以后才回宿舍的,每天除了睡觉几个小时,其他时间基本都是在三院里度过的,天天“粘”着三院,正如两个恋人相处得如胶似漆。白天在医院里上班,忙得四脚朝天,晚上静下心来或是继续写病历,或是看特殊病例,或是查阅文献,或是聆听前辈老师的精彩的讲课,对医学知识的渴望就如熊熊烈火在心中燃烧,心中不知疲倦。如果说这是我这样一个研究生的生活很正常,可是我们的导师和前辈经常也这样,为了病人的病情,“上班有点,下班没点”,经常废寝忘食,活到老,学到老,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正是这种披星戴月的生活,让我更好的了解了三院的工作,与我们的导师前辈们有了更密切的接触,从他们身上,我深深地明白了三院取得辉煌的成就得益于“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医院文化,得益于“患者至上”的核心价值观,正是这浓郁的文化熏陶培养了三院人孜孜以求、严谨扎实、敢为人先,把攻克医学难关、提高医学水平视为己任的科学精神,也正是他们的杰出工作推动着三院不断向前迈进,攀登了一个又一个医学高峰。我爱上了三院,因为三院的文化,因为三院人,让我体会到“性命相托、健康所系”的责任,让我体会到医生的辛劳和欣慰,让我体会到人生的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工作阶段,是我“嫁”给了三院的婚姻生活,是我深深认识三院文化及核心价值观,被他们进一步熏陶、吸引,并逐渐践行三院文化及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一个升华的过程。经过研究生5年与三院的“热恋”,2007年我博士毕业,水到渠成般留院工作,我与三院的相识、相知与相恋也就有了完满的结局,我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我“嫁”给了三院,把自己的后半生交给了三院,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三院人。从2007年至今,正好七年。平时常说婚姻生活有“七年之痒”,可我要说的是,“嫁”给三院的七年之“养”。这七年,北医三院养了我,除了经济上的工资收入让我养家糊口以外,更重要的是,三院的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熏陶了我,培养了我作为一名医生必须具备的文化素养。

  在三院心内科这一大家庭里,科室里的前辈老师以身作则,“团结、奉献”这一精神在他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是三院文化及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他们给我树立了好榜样。心内科的疾病急症多,然而,无论是冰天雪地,还是炎热酷暑;无论是寒风瑟瑟,还是瓢泼大雨;无论是周末休息时间,还是半夜三更,只要一个电话,病人急性心肌梗死需要急诊介入治疗,我们相关的老师同事一定会四面八方向三院奔来,开启患者通向生命的绿色通道;只要一个电话,病人心律失常需要临时起搏器治疗时,我们相关的老师同事一定会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三院,给病人的心脏保驾护航;只要一个电话,病人需要急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心脏功能时,我们相关的老师同事一定会毫无怨言奔赴三院,为病人完善检查协助诊断和治疗。心内科的重症也多,而且病情变化快。对于科里的重病人,我们科室领导高炜主任和郭丽君副主任,只要患者病情需要,只要有可能,就会亲自来查房;即使出差不在院内,也经常通过电话或微信等多种途径了解病人病情变化情况,并给予切实的临床指导,在她们眼里,病人总是最重要的。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我刚上班时,有一天我值CCU的夜班,有个心肌梗死刚做完介入治疗术后的病人诉感到头晕,血压由140/70mmHg突然下降至110/60mmHg,我经过分析,怀疑心包压塞,应该做心包穿刺,可是没有超声心动图引导盲穿风险很高。那是个冬天,凌晨2点多,外面刮着凛冽大风,室外温度零下十几度,我心里真的有点犹豫是否要叫做手术的张福春副主任,毕竟他刚做完介入手术,十二点多才回的家,估计也就刚入睡,这一天他真的累坏了;而且,还得把做床旁超声心动图的冯新恒副主任也叫来,我于心不忍。正在我犹豫的时候,病人的血压继续下降。在三院工作的点点滴滴让我作出本能反应,这时我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病人至上”,我毫不犹豫的给张福春和冯新恒打了电话。两位专家接到电话,毫无怨言,马上火速奔向三院。20多分钟后,张福春赶到,由于外面温度特别低,他冲进CCU时,眼镜上全是水珠,他来不及脱掉大衣,直奔病人床边,询问查看病人的情况,并准备好心包穿刺的物品。随后,冯新恒也推着床旁超声心动图机来了。结果,的确如我所分析,是心包压塞,考虑不除外冠脉穿孔的可能。在床旁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张福春马上给病人做了心包穿刺,当抽出血性心包积液80ml时,病人症状缓解,血压恢复到130/70mmHg,治疗是立竿见影的,我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和感动。心包穿刺置管后,我劝张福春回家休息,可是他并没有,他一直陪着我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手把手地教我心包穿刺操作的注意事项,还给我讲了很多临床上碰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直到第二天早上八点CCU的主治医师来了,他也没休息片刻,直接去出门诊了,看着他远去的忙碌的身影,我的泪水夺眶而出。那一夜,很长,因为我学到了很多知识;那一夜,很短,因为我是那么享受那一过程。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成就感让我更加坚信“患者至上”这一核心价值观,而像张福春和冯新恒这样的前辈的言传身教让我深刻体会了“奉献”的真正含义和价值。医院的核心价值观是医院文化内涵的核心与文化建设的实质,是医院全体员工笃定恪守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与医院核心竞争力不断创新的不竭动力。三院这一大家庭的发展,离不开家里的每一分子的不懈的努力,正是每一个家庭分子不断践行着医院的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把它落实到实处,三院才得以长足发展。

  在前辈的带领培养下,在三院核心文化熏陶下,我作为一名真正的三院人,作为三院的一名主人,在工作中秉承“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院训,践行“患者至上”核心价值观,发扬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精神,出色地完成科室分配的各项任务。在我管理病房期间,在“团结、奉献”基础上,结合病房的实际情况,我总结了病房管理的“123原则”,做到了“务实、创新”。“123原则”就是一个中心(以病人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保证病人的医疗安全和提高病人的医疗质量),三种方法。哪三种方法?下面将详细讲述。

  一,要细化标准流程。在心内科现有的诊疗常规基础上,将抽象的指南细化为每一个具体的操作和知识点,并形成常规的操作流程,使住院医师更好的完成,保证医疗安全。例如,一个胸痛疑诊冠心病的病人,从病史采集到检查治疗,将每一步应做的事情都画成流程图,并标明注意事项,做到好记好操作。

  二,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住院医师。医院对下级住院医师的培养,就如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一样,关系着整个家族的兴亡,因此三院特别重视教学工作。由于现在住院医师来源不一,有的是基地培训的,有的是北医的研究生,有的是从其他学校考过来的研究生,还有进修医师;医师的学习背景不同,学习临床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不同,因此必须因材施教,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能动性。不仅要在临床技能方面进行教育,思想教育更重要,培养住院医师“患者至上”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团结、奉献”的文化精神。首先,要让他们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本职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立足点,做好本职工作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对工作的一个最起码的标准。脚踏实地、立足本职,从平凡的工作入手,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担当起自己应负的责任,在工作的实践中锤炼自己,提高工作能力,不要好高骛远,心存太多的欲望和要求。我们一定要增强自己工作中的责任心,坚持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重点,克服一切困难,集中一切精力,做好本职工作,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其次,要让住院医师有归属感。“归属感”源于医院“家”的环境氛围。员工把医院当成自己的家,将对医院高度的信任和深深的眷恋,表现为团队意识、个人能动性体现,从而达到员工价值观和医院价值观的高度统一,自觉把医院这个平台作为个人事业发展的最佳选择。我作为三院人,作为住院医师的前辈,在平时的教育中以身作则,多教育,少批评;多行动,少说教;多指导,少指责,多关心,少埋怨,做住院医师心中的家长;并经常在下班以后组织集体娱乐活动,促进大家的感情交流,加强集体的凝聚力。最后,在充分的思想工作基础上,我努力通过多种方法提高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除了常规的床边查房,我还在下班以后根据每个住院医师的特点进行个别辅导查房,手把手的教他们如何分析处理相关的临床问题;我还建立了学习小组,让住院医师相互学习帮助,集体提高;还每周确定一个时间进行小讲课,让住院医师轮流当老师,结合自己管病人时遇到的具体问题来讲,促进他们学习,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此外,对住院医师定期进行培训考核,针对他们的不足进行及时纠正和弥补。通过以上各种途径,住院医师在我的带领下,培养了崇高的医德,提高了临床技能水平。

  三,重点抓关键环节,包括疑难危重病例的讨论、病案书写质量以及加强与患者的沟通等。每周三上午是我科大查房的时间,各位主任前辈云集在病房,针对病房的疑难危重病例进行讨论。每次讨论的气氛都很热烈,大家各抒己见,取各家之长,经过充分讨论,确定患者的诊疗方案,做到对每一位患者负责任。病案书写的过程,反映了住院医师的思路,对每一份病历,我都会和住院医师一起分析修改,让他们在写病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提高。沟通,对于一位医生来说,其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尤其是在现在医患关系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不仅要与患者沟通,还要与患者家属沟通;不仅住院医师要向患者和家属交代病情,作为病房的家长的主治医师,也要与患者及家属做好充分的沟通。

  在心内科领导和前辈的带领下,我把病房管理得有条不紊,工作干得有声有声,患者及家属满意,住院医师满意,护士满意,我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还被评为三院的优秀青年医师。这些都得益于三院前辈对我的培养,三院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也得益于我在工作中不断地践行“患者至上”这一核心价值观。

  经过了见习、实习、研究生住院医师、主治医师的培训,我逐渐成为了一个有一定临床技能的医生;经过了与三院的相识、相知、热恋并“嫁”给三院,三院的文化及核心价值观培养了我崇高的医德。“嫁”给三院的七年之“养”就如黑夜里无边无际的大海上的灯塔,为我指明方向,为我保驾护航,让我更加珍惜三院,让我更加努力,为三院的美好明天而奋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   徐伟仙)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