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无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生吕天节捐献造血干细胞

  2016年12月15日,与病患配型成功,已准备就绪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2014级直博生吕天节在海军总医院血液科病房为病患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病患获得了重生的希望。

  2014级直博生吕天节今年25岁,来自浙江台州。2014年本科毕业于国内著名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取得临床医学学士,因成绩优异,经免试推荐进入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攻读博士学位。这位优秀、勤奋的医学博士生在兢兢业业进行科研工作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吕天节很自豪地告诉我们:“本科在湘雅医学院时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而且当时还在中华骨髓库的宣传活动中当过志愿者呢!”在捐献前五天,他来到海军总医院血液科住院,做捐献准备。在准备阶段,他每天需静脉注射一次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再进行一次外周静脉取血,以检测外周血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经过四天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当外周血液中细胞数量达到要求后,第五天注射动员剂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事实上,这次捐献的准备工作在几个月前就开始了。据测算,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是十万分之一,而这次竟然是吕天节同学与第三位病患配型成功了(之前两次因患者病情不适合移植未实施捐献)。今年夏天,他第三次配型成功。根据患者病情状态,他开始办理相关手续并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体检,等待移植。而当患者身体状况及病情满足移植时,体检的三个月有效期已过,他必须再进行一次体检。整个过程中,他毫无怨言,也丝毫没有想过放弃。不仅如此,他一直在低调、默默地为捐献做准备,直至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北京管理中心的负责同志给单位发函并坚持要约见导师和单位领导时,此事才被大家所知。除此之外,吕天节平时在所里和课题组也是一位勤奋而又有能力,极具公益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好学生,深得大家的赞扬;吕天节曾因在研究生院评估办公室协助工作的杰出表现而被评为2015-2016学年度校级优秀助管。

  出于保护个人隐私的政策,我们无从得知是哪位患者接受了这次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唯一知道的信息是,这次捐献,也许就能挽救一位身患白血病6岁小朋友的生命。在生命面前,一切的话语都显得无力;而在伟大无私的爱面前,一切赞誉也都无需多言。

  吕天节同学捐献造血干细胞离不开多方面的支持和鼓励:吕天节的女友得知该消息后非常支持,主动承担起捐献过程中的陪伴、照料和关爱,是吕天节此次成功捐献的坚强后盾和保障;吕天节的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王韵教授对吕天节同学这次捐献也十分关心和支持,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北京管理中心负责同志约见后,即将此事向学系及学院负责老师汇报,虽因公务在身,捐献当天未能前往看望,也委派课题组成员代为看望;捐献当天,基础医学院的领导和师生代表前往海军总医院对他进行慰问和陪伴;捐献结束后,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的领导和老师也前去探望了吕天节同学。更有意义的是,在吕天节捐献造血干细胞当天,另一位新加入骨髓库的志愿者也来慰问,两位陌生人因共同的理想而相识,他的伟大付出,给了这位新志愿者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使得这份大爱薪火相传。

  吕天节同学是中华骨髓库全国第6174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也是北京市第269位捐献者。感谢以吕天节为代表的伟大志愿者们,是他们的付出给予了一位位患者和一个个家庭更多希望,给予了生命更多可能。

  当我们问到这次捐献完有什么感受,他灿烂地笑着说:“这是一个光荣的事业,大家都来加入吧!”

  长期以来,在社会大众心中“造血干细胞捐献”看似是很大的手术,提到造血干细胞的捐献,总会有人问:“抽骨髓很疼吧?”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实际上,捐献造血干细胞其实只需要取一定量的外周血细胞。

  造血干细胞是在人类骨髓中存在的一种干细胞,具有造血、分化成为成熟血细胞的能力,因此称为“骨髓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身体特定位置的骨髓中,也可以使用特殊的方式经过动员,进入外周血液循环。目前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方式有两种:取骨髓和取外周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只有由患者家属捐献的情况有可能会使用取骨髓的方式,而对于捐献志愿者而言,只是取一定量的外周血,在外周血中分离所需的造血干细胞。

  捐献造血干细胞类似一个捐献成分血的过程,患者左右双侧手臂静脉插管,从一侧手臂将外周血液从身体输出,经过医学设备的分离,获得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再将取出细胞后的血液从另一侧手臂完全回输到志愿者的外周血液循环中。取出的血液总体积大约55毫升,相当于无偿献血200毫升血袋的四分之一体积。捐献后的两周内,同无偿献血后一样,注意休息、保证健康作息和舒适睡眠,正常健康饮食,同时注意多喝水加速血液循环。

  那么如何在中华骨髓库登记入库?前往任何一个移动献血车都可以注册成为志愿者,现场取8毫升静脉血样,就可以在中华骨髓库留样了。一般情况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年龄上限是55岁,目前中华骨髓库接受45岁以内年龄的志愿者登记。

  当问到吕天节这几天心情如何时,他说:“每天都可好了,我带了电脑,有文献看呢!”“等我回了学校,还想去听詹主任主持的院长论坛,是发现基因编辑‘鸟枪法’的大牛科学家,我的偶像。”更令人敬佩的是,他捐献后第二天即出院,放下东西后直接就到实验室来完成之前计划好的实验,导师劝他休息,他轻松地说:“睡了一觉后,已完全恢复,不碍事。”他不仅为了医学理想身体力行的努力学习和工作,也用自己的事迹行动,诠释着医学人的大爱无疆。

 (基础医学院 研工部)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