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荣获“时代楷模”光荣称号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崇高的事业需要崇高的追求。

2020年9月2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时代楷模报告厅》播出了“时代楷模”——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集体的光荣事迹,引起强烈反响。

“时代楷模”是由中宣部集中组织宣传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充分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是具有很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的先进人物或集体。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在内的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荣获“时代楷模”这一无尚光荣的称号!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面对湖北、武汉的严峻形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整建制地调派医疗力量,全力支援武汉、支援湖北,全国累计派出四万余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

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六家医院800余名医护人员组成,从1月26日起整建制接管新的重症患者收治病区,救治新冠肺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由院长和书记挂帅,先后于2020年1月26日、2月1日、2月7日,紧急组建三支医疗队共计 134人出征驰援武汉,接管病区攻坚重症救治,为危重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寒冬里出征,春风中归来,4月6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抗疫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回京,成为坚守到最后的国家医疗队之一。

“在我们绝望之时,因为你们的逆行奔波舍生忘死,科学施治,拯救了患者垂危的生命,增强了我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你们的到来,让处在疫情风暴眼中的我们,看到了阳光划破乌云的那道光芒!”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一直保存着一封来自武汉市民的感谢信。一段段发自内心的文字,仍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惊心动魄的日子。

出征

“各位队员、各位战士!我们今天代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奔赴武汉、决战武汉!我们要打好这场疫情阻击战,为人民做出贡献!大家有没有信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出发前,姜保国院长发出动员令。“有信心!”的响亮回答,响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从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至2月7日短短13天时间,应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组建三批医疗队共134 人奔赴武汉,医护团队召之即来,从招募到出发只有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医护人员像战士一样快速集结。

万家灯火时,离开温暖的家,告别家人,踏上逆行的征途。疫情、责任和家人、亲情,犹如天平的两端,然而所有医疗队员都默默藏起“小家”的困难,为了“大家”的安康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

先行抵达武汉的第一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看到曾经“九省通衢”的热闹繁华成为一片死寂沉沉,车内一片沉默。在昏黄凄冷的路灯下,队员在起雾的车窗写下了“武汉加油!人民必胜!”,而这正是每一名医疗队员的心声!

集结

作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建院百年来派出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学科最齐全,时间最长的一次救援行动,医院对于前线新冠肺炎救治工作做了综合分析与预判。

据姜保国院长介绍:在人员遴选上,保证来之能战。此次对队员从政治素养、专业范围、工作技能等方面做了全方位的考量,形成了以重症急救为主、经验丰富、专业互补的复合型多学科救治团队。人员新老搭配,既有国内顶级专家,也有参加过抗击SARS战斗的资深医护,更多的是年富力强的业务骨干。同时感染管理、行政管理、临床管理专家是医疗队在前线高效安全开展工作的重要支撑。专业构成上,保证战之能胜。这支多学科团队,在重症患者的病情判断、综合治疗中,从病情分层、综合判断、特异性治疗,最大程度配合互补,发挥出了专业优势。

医疗队抵达武汉后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中。确立医疗队组织架构,到病区现场考察、研讨病区工作方案,设计工作流程,值班排班;对病区里所需要的耗材、药品、床位、护理单元等等进行配备,进行水电气设施设备的连桥联系和网络信息系统开通;对医疗队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了严格的管控防护培训和考核;成立专家指导组,对疫情防护工作进行监督督导咨询,同时对接当地政府和驻地医院,病房设备物资紧急到位。每一个细节都反复论证、认真落实,确保每个细节不出差错,因为拯救生命时不我待!

战斗

就在医疗队抵达武汉24小时后,重症监护病房正式启用!那天正好是中国传统佳节元宵节。

当一切准备就绪,病区大门打开时,患者们蜂拥而入。“国家队来了,太好了!我们有救了!”很多患者拉着医护人员手大哭起来!混乱的场面让大家始料未及,但很快医生护士就有序分工迅速开始工作了。

此次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都具有较多合并症,包括白血病、淋巴瘤、肝癌、宫颈癌、肝功能衰竭等。患者中有几位病情危重。甚至一位患者来病房时就已经休克,吸氧情况下血氧饱和度70%,血压80/40mmHg。

由于很多医护人员是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第一次穿着厚厚防护服进行诊疗工作,难免还是会不适应。紧张的工作过后是从未有过的剧烈头痛和虚脱般的精疲力竭,但当交班时看到入院的重症患者血氧饱和度升到90%,循环恢复、呼吸平稳的状态,大家感到特别欣慰,“一切都值得!”

从病房启用短短三个班次一天时间,全病区50张床位就已经全部收满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重症患者救治,我们一定全力以赴!”队员们表示。

攻坚

重症患者救治是场攻坚战,场场都是硬仗。

作为医疗队中的国家队,一定要体现出“国家”标准与效果。作为这场“战疫”的指挥者,姜保国院长从源头上抓“战法”,提供给患者最佳的治疗手段与最优化的治疗方案,保证诊疗过程的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对重症患者进行评估分层,按照“一人一案”制定医疗救治方案,提高救治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重症隔离病房老年患者数量较多,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性疾病,病情复杂。医疗队增强协同性,每组医护覆盖呼吸、重症医学等不同专业,针对基础疾病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结合新冠肺炎特点,把握治疗关键环节,重点监测临床预警指标,通过关口前移争取抢救时间。

在救治的工作当中,护士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呼吸循环,同时要严格做好人工气道的管理、肾脏替代治疗、俯卧位通气护理等等。对于危重症患者积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等一系列的并发症。

作为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唯一接管新冠肺炎合并透析患者的病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抗疫医疗队和同济医院联合打造了一支“透析护肾小分队”,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大后方”肾内科左力主任等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先后收治了10多名慢性肾衰竭需要透析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新生

疫情终将过去 春暖总会花开。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越来越多的重症、危重症患者陆续好转,病房内时常能看到笑脸,甚至听到歌声。

2月21日中午,在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独立管理的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隔离病房内,两位新型冠状肺炎的夫妻二人同时治愈出院,夫妻双双把家还。

消毒后闲置的病床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静静停靠在角落,仿佛诉说着所经历的一切。一批又一批患者治愈出院,走向新生的春天。

81岁的段爷爷痊愈出院的那天,他趴在床头,眯着近乎失明的眼睛,一笔一划在写下的感谢信,更是令人动容。“拿起笔,含着泪,感谢北京医疗队,不远千里来武汉抢救病人,夜以继日,不知劳累。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为了谁!”

回家

四月春暖,樱花应约盛开,春天如期到来。春光驱散许久的阴霾,一座病痛中的城市慢慢苏醒。

4月4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独立管理的重症病区“清零”,危重症、重症患者治愈率达到96%。离家时还是寒冬,两个多月不眠不休奋战,如今已是春满人间。

2020年4月6日下午3时许,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乘坐的航班在首都国际机场降落。已在武汉鏖战70天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平安凯旋!

4月20日在京结束为期14天的医学观察,全队零感染!“我们带着责任和使命,逆行出征、奔赴湖北,与武汉人民肩并肩战斗,同新冠病毒面对面较量,为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贡献了自己力量!同时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好技术、好传统、好作风留在了江城武汉,播在了荆楚大地。在武汉前线奋战了两个多月,我们的团队非常优秀、非常坚强,是一只能打硬仗的队伍!我为他们感到骄傲!”姜保国院长激动地说道。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惟其磨砺,始得玉成。

从上世纪初东北鼠疫肆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任院长伍连德博士临危受命,逆行而上抗击鼠疫,实现了人类首次成功控制传染病的壮举,到110年后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快速响应组建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驰援武汉,为无数危重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仁心济民、救民于危难之际的“人民”底色绵延百年,一代代“人民医院人”秉承“仁恕博爱、聪明精微、廉洁醇良”的院训精神,为人民的生命与健康赓续使命不懈奋斗。

(人民医院宣传处)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