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抗疫 不忘使命——记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同学们的新冠抗疫活动

始于2019年底的新冠病毒性肺炎疫情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的同学们在响应国家号召居家抗疫期间,回顾了实验室既往发表的文章,并在重温肝炎病毒领域经典文献的同时,放眼于外,紧跟新冠病毒肺炎最新学术动态,以微信推文的形式将学习心得持续发布在“片警实验室”公众号上。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锻炼了学术思维,也提升了自己科技论文的读写能力,为学术同行们提供了阅读便利。目前公众号原创推文数量已超百篇,关注人数达1700余人,并与多家杂志社公众号达成转载合作。

我国充分发挥体制、文化优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目前,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新冠疫情依然严峻。近日在科技部有关部门的邀请下,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的同学们发挥专业优势,对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传染性疾病如鼠疫、1918和2009H1N1大流感等进行梳理,撰写了多篇科普文章,详细介绍了这些曾经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的病原学、致病性、流行病学调查过程及人类战疫的历史。一系列科普文章已相继发表于科普时报社“中国科普网”。这些科普文章兼具科学的严谨性与阅读的趣味性,不仅向大众传播医学知识,还申明了疫病不分种族、疫情无国界、传染病才是人类公敌的观点,病原生物学系的师生用大量历史事实、从专业的角度有力地证明了病毒才是人类共同的威胁和挑战。

此外,疫情期间,实验室的高年级研究生还为医学新生精心准备了“萌新导航”技能培训,并对多所医学院校宅家抗疫的同学们公开课程。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和同学观看了直播,首场观众就直逼直播软件上限,互动热烈,好评如潮。直播结束后,同学们整理培训录播视频与文字资料,上传分享至多个平台,获得了数千播放量,增强了与学术同行的沟通和学习交流。

尽管因疫情绝大多数研究生同学不能返校开展实验研究,但这期间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的同学们依然发表了多篇高水平文章。其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肝酶异常的机制探究》通过生信分析和既往数据的整理,提出了新冠病毒感染人肝细胞的可能性;已被录用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RNA检测的应用》一文详细介绍了该实验室近年的创新研究成果血清HBV RNA的临床应用。目前,该指标已被作为新的乙肝病毒标志物写入我国和欧美的慢乙肝防治指南,此外还有多篇文稿已被包括《Gastroenterology》等肝病消化病领域的顶级期刊录用、发表,或正在投递、修改当中。

科研抗疫,不忘使命,病原生物学系师生的所作所为充分体现了北大医学人的责任和担当,他们同时也正在用实际行动与挺身逆行的医务人员一起坚守着全国人民抗疫的胜利果实,用专业为这场没有硝烟战争的最终胜利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延伸阅读:参与者感受

对科研充满新鲜感的大一新生——2019级基础医学八年制赵云

我作为19新生下半学期初刚刚来到鲁凤民老师实验室,疫情期间受到老师和学长学姐的关照,学习成长进步很快。我参与科普抗疫文章的撰写,负责H1N1流感病毒的预防以及警示两部分,文章不仅有详实的数据佐证,更突出体现了现今抗疫手段更加科学和成熟以及人类面对疫情必胜的决心。最终,在鲁老师的精心批阅和同学们的反复修改后,文章正式发表。实验室还为我们提供旁听研究生课程的机会,同时我积极参加文献汇报,这些学习过程都为我将来学习微生物、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课程打下良好基础。感谢老师和学长学姐们的热情帮助,让一个对科研充满新鲜感的大一新生,得到了深入接触科研的机会。

疫情宅家、学习不坠——2019级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彭思雯

作为新入学的研究生,实验室公众平台引导我加深对实验室的了解认识,为我提供了一个整合的文献大餐:“重温经典”系列带领我们温习曾经的经典文献;“学术动态”栏目让我们读到一些新颖的文献;“萌新导航”系列帮助我们快速补充基础知识和技能。而撰写推文的过程也是文献阅读和概括归纳的一个过程,使得我们对读过的文章印象更加深刻。公众号的运营也体现了实验室欣欣向荣的学术气氛和良好的团队能力,不仅挖掘了同学们的潜力,更是让我们认识到实验室最珍贵的积极融洽的氛围。我于其中参与了科普抗疫文稿的撰写,虽不能在一线抗疫,但为手中的笔可以为抗疫尽一份绵薄之力而感到开心。感谢老师为我们提供的平台与机会,这个假期真的学到了很多,我很喜欢这样的团队,能够在其中出一份力是我的幸运。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党员是先锋——2019级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党员顾智强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线,有很多与我年龄相仿的青年党员,他们的无私奉献和勇于担当让我深受感动。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大援鄂医疗队的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不仅肯定了奋战在一线的青年战士,也极大地激发了我作为青年党员的社会责任感。虽然身在抗疫后方,但是我们想为抗疫作贡献的心情同样非常强烈,青年党员席婧媛师姐克服困难早早地回到了实验室科研抗疫。鲁老师也动员我们对历史上的重大疫情进行整理,撰写科普推送,让我为之振奋。我们五位党员同学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响应,参与其中。以史为鉴,向社会发出“疫情无国界、全人类都是受害者”和“各国人民合作抗疫”的声音。除此之外,我们还坚持阅读前沿文献,撰写推送,也对外公开课题组的技能培训,在自己学习的同时,方便他人学习。推文里成百上千的阅读量,技能培训会上数百位的旁听生,都让我感到由衷的自豪,很高兴我们的努力会对他人有所帮助。作为青年党员,我会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练就过硬本领,持之以恒地为疾病的攻克做好基础科研探索,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老师的话——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教授鲁凤民

始于去年年底的新冠病毒疫情,使不少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也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社会。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的过程中,作为基础医学专业的师生,我们无法像临床的医生同事们那样亲赴抗疫一线,但是我们也要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实验室自“十一五”以来,在“国家传染病防治重大科技专项”的支持下一直从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和实验室诊断新指标的研发工作。在疫情爆发的初期,我们利用承担专项课题所积累的知识与经验,连续发文为新冠病毒感染诊断试剂的研发建言献策,我们和肝病领域专家一起研讨提出的有关利巴韦林用量的修改建议已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更新版中得到了采纳。

虽然说“宅在家里就是抗疫”,但我们的同学们宅家不停学,他们阅读学习了大量文献,在“片警实验室”公众号写作推送了一百多篇肝病相关的推文,既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也为领域同行即时了解学科进展提供了便利。当收到科技部有关部门希望我们发挥专业优势撰写科普文章的邀请后,各年级的研究生、创新计划的本科生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他们团结合作,边查资料边讨论、写作,在来自国家疾控中心景怀琦教授、中山大学吴忠道教授和医科院病原所高磊教授等传染病领域专家老师的指导下,撰写并发表了一篇篇科普文章。这些莘莘学子用另一种方式诠释了北大医学人在大疫面前的责任与担当。

(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