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学院召开赴中国疾控志愿者表彰座谈会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肆虐、向全国蔓延并快速席卷全球。从大地冰封到春暖花开,从武汉封城到社会复工复产,许许多多的北大公卫人运用专业知识,为疫情防控和研判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在国内疫情最严峻的时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快速组建了志愿者团队,于大年初二开始,21名北大公卫人分为四批奔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天24小时全力守候,连续90天奋战。7名线上志愿者组成最强后援团在幕后毫无怨言地默默付出。北大公卫学子过硬的专业知识、投入忘我的工作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可圈可点的工作成果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020年6月28日上午,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20会议室内隆重召开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冠疫情数据分析志愿者表彰座谈会。出席本次座谈会的有院长孟庆跃教授,学院党委书记郝卫东教授,流行病学专家、卫健委全国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新冠肺炎专家组组长李立明教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副主任吴涛教授,志愿者指导老师、流统系副研究员王洪源老师、流统系博士后庞元捷老师,学生志愿者线上指导老师流统系副研究员孙点剑一老师。表彰座谈会现场,还有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参与数据分析的学生志愿者代表,未能参会的研究生志愿者以及2020届毕业生一百余人通过线上会议系统参与了本次活动。座谈会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景怡老师主持。

会议伊始,一段由志愿者刘欣然同学精心制作的志愿服务工作回顾视频,将大家的思绪带回到了那些日夜“战斗”的时刻。

第一批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防控志愿者学生领队韩雨廷同学和线上志愿者团队代表杨淞淳同学分别整体介绍了现场志愿者和线上志愿者的工作情况。他们当中有疫情数据的守夜人,每天凌晨根据最新的数据进行疫情分析并制作约40个演示文稿以便各部门最及时的了解疫情进展;他们当中有自编程序的“数据人”,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争分夺秒快速学习编程,将工作效率提高了近一倍;他们当中有2020届毕业生,白天完成了在疾控的工作晚上还要熬夜修改自己的毕业论文。周川、毛帅、安航、王斯悦动情的回忆了担任志愿者期间的难忘经历,没有人叫苦叫累,流露的都是能够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用所学所用报效祖国的自豪感和荣耀感。

学生志愿者的成长和成绩离不开老师们的悉心指导,老师们也陪伴同学们共同成长。庞元捷老师是2008级本科生,毕业之后在国外深造,刚刚回到公共卫生学院继续博士后阶段的研究,本次临危授命担任第一批学生志愿者领队,她动情地回忆了与同学们一同奋战的宝贵经历。王洪源老师是有着丰富的应急处置经验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家,此次他全程指导四批学生志愿者。王老师生动的分享了他在工作的第一天如何让同学们极快的适应并投入了应急工作状态,在工作最为焦灼的时期为了缓解同学们高度紧张的状态帮助大家更好的睡眠的秘密武器,讲述了90天里从十几个人通宵工作到每个人都以每天可见的增长速度快速掌握工作要领、快速完成工作的成长历程。孙点剑一老师回忆了自己被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所感动和鼓舞,从而自愿报名在家乡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的,代表学系感谢了学院对志愿者的保障支持,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参与疫情防控的工作。

学生志愿者团队得以组建、工作可以持续开展离不开专业领域的前辈和学院领导的支持。流统系副主任吴涛老师讲述了公共卫生学院组建学生志愿者团队的渊源,代表学系感谢了学院对志愿者的保障支持,感谢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无私付出。

李立明老师用机遇、传统和感悟六个字概括了本次学生志愿者的工作,赞扬了北大公卫学子的优秀素质以及学院立德树人工作优良传统和显著成效,勉励同学们努力增长本领、厚植家国情怀、勇担责任使命。学院党委书记郝卫东教授讲述了学院老师们在不同领域的抗疫工作,对于同学们经受住了考验和收获了成长表示祝贺,对于老师们的指导和付出表示感谢,勉励同学们传承公行天下、卫戍健康的精神。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孟庆跃教授高度赞扬了学院志愿者的工作,并转达了相关单位对北大公卫学子的一致好评,表示学院也会从新冠疫情反思预防医学教育,促进公共卫生体系整体的能力提升。孟院长肯定了北大公卫校友在国家新冠防控各级战线中做出的重要贡献,希望同学们可以传承社会责任、提升公共卫生领导力,为公共卫生更美好的春天贡献积极的力量。

会议最后,与会领导为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老师和同学代表颁发了证书。本次座谈会不是公共卫生学院抗击新冠肺炎的总结会,疫情仍在继续,公卫人仍在奋战,座谈会是公卫人勇担重担、公卫学子绽放青春的集结号和加油站,未来公卫学子将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白衣执甲护卫健康。




(来源: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