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第一批试点药学博士生(Pharm.D)顺利完成 学位论文答辩
2020年5月,北京大学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应用型药学博士(Pharm.D)试点培养2位博士生顺利完成学位论文答辩,标志着我校第一届药学博士(Pharm.D)试点培养工作进展顺利。
2016年,为响应教育部和北京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北京大学医学部组织专家论证药学博士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专门拨付招生名额和专项资助经费探索开展此项试点工作,2017年正式开始试点培养应用型药学博士(Pharm.D)。应用型药学博士旨在培养服务于患者合理用药专业领域引领型人才,即具有扎实的药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好的医学知识,系统的临床药学实践技能,较强结合临床需求的科研与创新能力,适应我国临床药学事业发展的高素质、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结合我国临床药学学科实际需求和我校临床药学理学博士与药学硕士培养经验,北京大学药学博士培养坚持理论、实践及科研的有机融合,强调培养学生临床实践中发现合理用药的科学问题,通过创新研究并将研究结果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制定并不断完善药学博士培养方案。构建了以高级药物治疗学、药物临床评价、医药政策专论、临床研究方法、药学实践临床思维与技能训练为核心、已有校内课程为补充的药学博士课程体系,创新模拟教学理念在药学教育中的应用,重组药学实践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强化药物治疗进展、临床评价、生物信息、临床研究方法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培养。在过程管理和评估方面不断细化培养细则和质量评估体系。在培养关键节点强化教授会制度、培养过程采用导师组责任制和全组定期实践与学术研讨会制度,提升不同实践医院和不同实践专科之间的横向交叉融合,引导药学博士培养以临床用药问题为导向的实践与科研训练。临床药学实践既是药学博士生的主要学习任务,也是培养其临床药学实践技能与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研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药学实践分4个实践阶段,以轮训(综合培养)为基础,专科培养为主,并以过程管理和临床服务效果等结果指标双重评价、分级考核与分阶段考核相结合为具体实施办法。参考临床医学阶段考核制度,药学博士试点培养将临床药学实践阶段考核与博士资格考试、毕业考核相结合,培养其扎实的药学实践基础与临床用药技能。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在学校和学院的指导下,创新性构建了包括北大医院、人民医院和北医三院药学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系主任例会制度,定期讨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并及时落实在培养过程当中。
首届毕业答辩的2位Pharm.D在通科临床实践基础上,完成基础实践考核(博士资格考试),并分别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两个临床实践与研究领域——神经内科专业帕金森病患者药物治疗管理和心血管专业抗血栓药物个体化治疗与精准用药领域开展深入实践与研究,推动药学服务的深入和合理用药研究的应用价值。2位Pharm.D在实践领域和科研领域均取得可喜收获:在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管理实践与研究中,易湛苗博士在翟所迪教授团队指导下,首先通过医师药师联合门诊的模式建立了帕金森病患者的药物治疗管理流程,通过循证证据构建支持患者的分析评估,并利用复杂干预措施开发和评估的框架进行药物治疗管理结局评价,有效保障了帕金森患者的合理用药,并发表多篇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论文,荣获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
易湛苗博士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刘志艳博士在崔一民教授导师团队引领下,首次开展药师牵头的全国多中心抗凝血药物药效学同步研究,为血栓性疾病治疗方案优化和个体化治疗奠定理论基础,并且将研究服务于临床,优化临床抗凝患者个体化用药服务并发表多篇研究论文,积极配合导师和临床团队将研究成果进行临床转化,1项出凝血试剂盒研发工作正在开展中,该生获得2019学年博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奖学金。2位博生毕业后将在附属医院药剂科就职,未来将成为临床实践教学师资,为实践教学工作贡献力量。
刘志艳博士线上完成学位论文答辩
北京大学应用型药学博士(Pharm.D)试点培养工作积累了一定经验,2018年在学校和药学院鼓励导师跨二级学科招生,培养交叉人才精神指导下,学系从临床药学专业以外增聘Pharm.D导师,目前共有博士导师10名,在读Pharm.D17名,预计2021年有5名毕业生。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将进一步完善应用型药学博士交叉试点培养工作,努力完善具有北京大学特色和品牌的应用型药学博士(Pharm.D)研究生教育体系,探索和创新符合专业学位特点的运行机制,为未来我国药学博士(Pharm.D)专业学位授权点设置探索宝贵经验,为我国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层次合理用药专业人才。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