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再获两项国家级规范化培训基地

2021年9月9日,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国家级规范化培训基地研讨会在中国残联举行,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卫星,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胡向阳、康复部副主任冯力,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曹跃进等领导出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贾美香主任医师、程嘉主任医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上宣读了第一批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国家级规范化培训基地名单,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获批孤独症康复基地和精神残疾康复基地,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囊括两项国家级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单位。

此前,中国残联面向社会遴选国家级规范化培训基地,按照“统筹规划、条件公开、自愿申请、合理布局、择优选择”的原则,选择具有全国领先的康复服务、教学、科研能力的医疗、教育、科研等机构。经自主申报、专家评审、组织审批、社会公示,从全国200余个申报单位中遴选确定了第一批国家级培训基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教授在大会上发言,他提到,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高度重视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工作,积极与中国残联合作推动儿童孤独症患者和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设有康复中心,挂靠有孤独症康复协会等机构专门从事康复工作。2017年,中国残联、北京大学双方达成一致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设立北京大学-中国残联精神残疾康复合作中心。多年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通过开展孤独症康复专业人员培训、孤独症患者康复、精神康复培训、建立UFE(User and Family member Expert)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模式试点项目、编写相关课程等多渠道,扎实推进精神康复工作。未来将依托医院在精神疾病患者康复领域的技术优势,将先进的理念和技术通过国家级规范化培训基地这一平台进一步推广,提高全国精神卫生服务水平。

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张卫星在总结发言中对全国同道、尤其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对残联和残疾人事业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提到,多年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团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多措并举,为国家残疾人康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对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工作提出三点意见:一是要提高认识,提升服务理念,切实增强做好残疾人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责任感、使命感;二是要积极主动作为,着力推动康复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康复服务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三是要大胆开拓创新,各国家级规范化培训基地与中国残联携手推进康复大学建设和残疾人康复学科建设与技术进步,努力在新的征程上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是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囊括国内第一批诊断孤独症的医疗专家,至今引领着国内孤独症康复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一直以来致力于孤独症诊断和康复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代表着国内一流的孤独症医疗及康复水平。近年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医学继续教育学院等共同搭建A-PKU儿童康复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已初步形成从上岗阶段的从业能力培训、进阶培训、专家型培训以及继续教育等全方面的人才成长体系,旨在培养建立适应新阶段孤独症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康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升孤独症康复服务质量,满足广大孤独症及其家庭日益增长的康复服务需求。此外,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长期从事精神障碍评估、生活自理训练、情绪管理训练、社交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家庭康复指导等多项工作,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

未来,医院将进一步加强、规范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推动康复专业人员培养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精神疾病患者康复效果,改善其家庭生存质量,高质量做好师资培训、大纲和教材编写等工作,为十四五期间开展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化培训提供技术支撑。

(北大六院 李怡雪)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