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北京大学-诺辉健康学术前沿论坛召开

2021年9月18日,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以下简称“癌症研究院”)和诺辉健康在医学部联合举办第一届北京大学-诺辉健康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癌症研究院院长詹启敏院士,诺辉健康执行董事兼CEO朱叶青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北京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领导和专家、诺辉健康以及北京大学师生近百人参加了论坛。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科研部部长、癌症研究院副院长张宁,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吴虹,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癌症研究院副院长张宏权,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李明主持了本次会议。

詹启敏代表癌症研究院对诺辉健康朱叶青及其他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首先他祝贺诺辉健康癌症早筛今年2月份成功在香港上市。他指出,癌症早筛对于肿瘤的防治、诊断、治疗以及健康管理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癌症研究院未来与诺辉健康的合作会推进癌症研究成果的转化。目前我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攀升,癌症不仅对国民健康构成重大威胁,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负担。此次学术前沿论坛,将为从事肿瘤诊断和研究的专家、同仁们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学术意见、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的平台,通过资深教授专家分享学术前沿成果,结合各附属医院丰富的临床实践,推动肿瘤基础及临床诊疗研究的步伐,从而为人民群众健康事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朱叶青在致辞中表示,诺辉健康源自北大,三位创始人均为北大校友,是中国最早专注在癌症早期筛查领域的公司,已研发出科学有依据,临床能验证,市场有前景,用户能接受的癌症早筛方式,打开了中国癌症早筛合规化和商业化的大门。公司上市以后,坚持推进癌症早筛理念,与科研临床专家合作,希望真正推出在科学、临床、市场、用户接受方面都能认可的癌症早筛产品,降低癌症的发病率的死亡,改变更多人的生命轨迹。同时,诺辉健康参与成立诺辉创投基金,专注高科技生物分子诊断领域,期待能与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专业的科研机构合作,搭建科研与市场之间的桥梁,促进科研创新成果转化。

在随后的主旨报告环节,詹启敏对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食管癌的临床转化及数据库平台建设等方面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为深入研究食管癌发病机制、药物研发及个性化治疗方法、开发新技术、新模型提供了科学依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付卫教授作了《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微观解析宏观现象以指导临床实践》的专题报告。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研究员、癌症研究院副院长张泽民分享了肺癌免疫治疗中的单细胞动态变化的研究的最新进展。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教授、首钢医院院长顾晋以探讨结直肠癌诊疗中的科学问题为题分享了其研究成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王鹏远探讨了多维度液体活检在结肠癌肝转移监测及肿瘤早筛领域中的应用。癌症研究院副院长、人体组织与组织胚胎学系主任张宏权从蛋白质酰基化修饰的角度探讨了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诺辉健康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首席科学家陈一友就多组学标志物在癌症早筛中的临床应用展开探讨并展示了诺辉健康的研究成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妇产科主任王建六分享了钙离子通道在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的研究。

在下午的论坛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院长季加孚从胃癌临床诊治的发展和研究等方面分享了胃癌综合治疗的中国探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就胃癌精准药物的最新临床试验研究做了主题报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叶颖江介绍了结肠癌临床问题和结肠癌生物学外科手术的发展。BIOPIC、ICG、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白凡探讨了形态正常人体组织中的体细胞突变的最新研究进展。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及基础教研室主任张志谦探讨了肝癌干细胞干性的微环境调控。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申占龙介绍了直肠癌外科手术的发展历程和前沿研究。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统计科学中心研究员席瑞斌分享了单细胞基因融合检测相关前沿研究。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研究员舒绍坤以《探索溴结构域家族蛋白作为肿瘤新靶点》为题作了报告。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副研究员邓觅围绕肿瘤免疫治疗中的髓系细胞免疫检查点作了主题报告。

最后,詹启敏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他强调,要坚持科技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战略方向,将癌症的研究和诊治作为一个平台,在此基础上与工学、理学、光学、电子、纳米技术、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学科相互交叉融合,从而推动癌症研究和诊疗技术的进步,带动各相关前沿学科的发展,以此来服务社会,惠及民生。此次论坛是产学研结合的学术探讨,未来还会设立更多基金和奖项,鼓励更多年轻科学家攀登学术高峰。

(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