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征文】让医学有温度,让教学有深度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热烈庆祝党的百年华诞,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和伟大成就,以文字的形式总结回顾北大医学与中国共产党的紧密联系,反映建党100周年来的时代变迁和人民生活变化,激励师生员工坚定理想信念,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创建“双一流”工作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医学部开展以“牢记初心使命 书写时代芳华”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北医新闻网选登优秀征文,以飨读者,同时欢迎广大读者积极投稿。

沈宁教授,主任医师,中共党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援鄂国家医疗队队长,北京大学国家援鄂医疗队和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高级专家组成员。她是医院同事口中的沈院,是学生们尊敬的沈老师,更是许许多多医护学生心中的“女神”。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伊始,谁都不知道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敌人、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武器进攻、不知道要用什么样的铠甲防守。在这样的情况下,2020年2月1日,沈宁老师接到医院紧急通知,当天出发驰援武汉。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沈宁老师表示:“其实我觉得大家都害怕,不能说不害怕。但是我觉得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到达武汉的第二天,沈宁老师就与相关专家前往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调研了解情况。第三天,沈宁老师再次与相关专家实地调研,就各项工作认真梳理筹划、沟通细节,讨论并制定了《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入院病人初步处理流程和原则》。当天晚上8:30,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新病区正式启用。作为队长,沈宁老师带队第一批进入了危重病房。

2020年的元宵节,就在大家都在欢庆团圆的时候,北医三院援鄂医疗队独立接管的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新病区正式启用。启用前,沈宁老师带队分三个时间段,分批次带队员前往新病区熟悉环境、跟进设备情况,为新病房运行做足了准备。

2月19日,湖北省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援鄂医疗队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的情况。沈宁老师出席发布会,介绍北医三院国家援鄂医疗队情况,并就如何切实提高重症患者救治回答记者提问。

援鄂期间,作为北医三院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队长,沈宁老师带领专家组深入临床一线制定了患者收治及分层救治的流程和方案,率先开展新冠肺炎患者支气管镜检查,积极开展机械通气、床旁血液滤过等,全力以赴开展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切实提高了重症患者的救治水平。

作为北京大学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和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高级专家组成员,沈宁老师根据自身学识和经验,参与讨论和修订国家重型及危重型诊疗方案,参编《新冠肺炎相关专科问题的处理》,参与制定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nonsevere and sever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an evidence-based guideline国际指南,并通过参加新闻发布会及在线交流等多种形式,分享抗疫经验。与此同时,她探索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构建新冠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模型,为救治体系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贡献了力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救援中,沈宁老师以身作则、冲锋在前,深入临床一线,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协调医护配合,严防院内感染,提高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2020年9月17日,沈宁老师入选中央文明办2020年2月至7月敬业奉献类“中国好人榜”。

2021年2月7日,沈宁老师荣获2020年度“感动海淀”文明人物称号,她的颁奖词这么写道:“国有召,士必应,白衣执甲的她,义无反顾地挺立成一面坚实的墙。病毒在前,人民在后,危险在前,国家在后,伴着青丝坠地的声响,她和她率领的‘战士们’,已经把自己默默连接成了一道攻不破的长城。”在抗疫战斗中,沈宁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医者的神圣职责,充分发扬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以及“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时代精神,充分展现了“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为国家尽责任”的精神品格。

这已经不是沈宁老师第一次参与疫情救援了。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31岁的沈宁老师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救援中,已经成长为呼吸与危重症专家的她,驰援武汉,使命必达。17年,世事变迁,不变的是沈宁老师刚踏进神圣医学殿堂时,目光坚定、握拳宣誓的那份初心,“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沈宁老师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无私奉献,与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饱满深厚的爱民情怀一脉相承,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在武汉抗疫期间,沈宁老师火线入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无论作为群众还是党员,沈宁老师都充分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北医三院援鄂队员们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疫长城,不舍昼夜,冒着被感染的风险、顶着巨大的压力,竭尽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默默守护着人民的健康,是值得广大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广大医务人员是最美的天使,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的名字和功绩,国家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将永远铭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不忘初心,全力以赴,医者当如是,共产党员当如是。

沈宁老师提到,患者面对未知的新冠病毒都很恐惧,但是医护人员若能给予患者贴心的关爱,是治愈疾病非常好的良药。医务工作者当如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所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永远保持一颗仁爱之心。救死扶伤不只是挽救生命、祛除病痛,尊重患者的主观感受,给予心灵抚慰尤为重要,人文关怀必不可少。医者仁心,医学是有温度的,它不是冷冰冰的,而是温暖而炽热的,亦有春风拂进、阳光洒入。

半亩方塘长流水,呕心沥血育新苗

沈宁老师谈到:“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我虽然经历过紧张、焦虑、沮丧和失落,但更多的还是看到新增病例逐渐减少、科学救治流程推广应用、患者康复出院时的喜悦。作为一名援鄂医疗队队长,我见证了队员们的成长与担当和武汉人民发自肺腑的感激。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教师,我看到了自己学生的迅速成长,感受到医学教育的责任与使命。”身为教师的沈宁老师,呕心沥血传承医学,启迪莘莘学子,让这方塘中的活水不断长流。

在武汉前线抗疫的临床实践中,沈宁老师积极进行教学活动,结合住院医师培养的要求,发挥自身示范作用,一直深入重症病房一线,培训住院医师感染性疾病防控知识、心理健康诊疗知识,注重住院医师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得医疗队的年轻医生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医疗队“90后”党员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其中写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你们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拼搏奋战,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沈宁老师认为,少年强则国强,未来是属于年轻一代的,未来可期,医学可期。

作为北医三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沈宁老师一直致力于同其他高校、科研院所探索医工交叉的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与产学研结合,激发医学创新新活力。

作为研究生导师,沈宁老师在学生和年轻医生群体中可谓有口皆碑。当学生之间聊起沈宁老师的时候,所有人都一致说,“好,沈老师特别好。”具体好在哪里呢?是沈宁老师亦师亦友的亲切感,也是对科研一丝不苟的严谨心;是对课题不遗余力的支持,也是对生活点点滴滴的关心。

“很难说出具体是哪里让我印象深刻,”有学生这样描述沈宁老师,“要是细说起来,小事可以说个三天三夜。有段时间,临床和毕业的双重压力让我有点喘不过气,晚上睡不好觉,被沈老师察觉后,她果断放了一周的假给我,让我精神抖擞地重回工作岗位。”她坚定地说:“谁问我沈老师怎么样,我都会说,好,特别好。”

沈老师的科研型博士同样有类似的经历。“我的课题特别麻烦,”师姐说完这句话自己先笑了,“也不是麻烦,就是临床做过的人不是很多,所有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我一个只会按电脑开关机键的电脑白痴,突然让我接触编程方面的东西,我真的是两眼一摸黑。幸亏遇到沈老师,每次我遇到问题的时候,她都会想尽办法帮忙解决。标本不够联系临床科室,生信不会联系专家,从北医基础、中科院、甚至是美国找来专家来教我。有次课题、生活、党支部工作,几座大山压得我差点崩溃,沈老师知道后,在开会的间隙给我打电话,一件件跟我梳理解决,后来还专门发了信息来问我有没有好一点。当时真的感觉,有这么好的老师在背后支撑着,还有啥过不去的呢?”

沈宁老师虽然是一名年轻的党员,但她的人格魅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人。无数患者在门诊见到沈宁老师都会夸一句:“听说您是武汉抗疫的英雄!”每当这时,沈宁老师都会说,“都是我应该做的,没什么值得夸奖的。” 沈宁老师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作为我们的导师、作为研究生二班的副班主任、作为北医三院的教学院长,一直秉持着“让医学有温度、让教学有深度”的理念,践行着医者与师者的使命担当,为医学的发展鞠躬尽瘁,无时无刻不在引领着我们做优秀的医学生,身体力行着党员的职责和操守,建设守护我们亲爱的祖国。

(北医三院研究生二班 杨萍)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