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如虎跃 再展宏图 北医三院召开2022年工作研讨会暨中层干部培训会

会场

瑞雪皑皑,新春将至。1月22日上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会议中心礼堂,召开2022年工作研讨会暨中层干部培训会。与会人员脚踩瑞雪,热情洋溢,早早到达会场。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韩启德院士,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所长董尔丹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金昌晓等党政班子全体成员出席会议。各分院区有关领导,院本部中层干部,各研究所、研究中心、质控中心和多学科合作中心正副主任,各科处室及研究中心的名誉主任、名誉所长、特聘专家,第三期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及青年学术骨干齐聚一堂,共谋发展。

付卫作报告

付卫副院长以“医院高质量发展中的医疗质与量”为题,总结2021年医院医疗主要工作,提出2022年规划和目标。2021年,以服务百姓为出发点,院本部和分院区各项医疗指标稳步提升。付卫副院长从三方面对工作进行回顾:一是设立专项,聚焦要点。围绕死亡病例审查、肿瘤规范化治疗、单病种、CMI、器官移植、互联网医疗、国考指标等开展多个专项提升计划,持续提高服务水平。二是平台建设,综合施策。医院在手术平台、急诊平台、重点建设平台上精准发力,打通急诊-专科-分院区联动通路,提升各类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效率。相继完成多个病房改造,筑牢疫情防控和守护患者生命线。三是落实三基三严、核心制度。通过医务讲堂、季度医疗工作例会、医疗早餐会等,加强沟通协作,完善考核体系,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与安全。

2022年医院将以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核心,开展四方面工作。第一,提高现有资源使用率,加强分院区同质化管理。第二,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探索拓展“医疗+互联网”服务和MDT服务新模式,创新打造多个特色团队。第三,形成覆盖集团内的同病、同诊、同治。第四,对标对表,在DRG支付方式改革下寻找差距,统筹落实。

沈宁作报告

沈宁副院长以实施北大医学“新时代”教改,探索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教学模式为切入点,介绍了医学本科生教育取得的成绩。谈及构建本博融通一体化科研能力培训体系,她认为,该体系精心设计的课题不仅吸引了优秀人才,培养了其科研能力,也助力二级学科的科研创新能力。

此外,她介绍了“教授茶座”等特色教学活动;详细分析了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进修医师生源概况等方面取得的进展、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举措。沈宁副院长表示,将以教育教学中心为载体,提升现代化医学模拟中心的能力建设,把思政建设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学位论文质量和评审管理,设立教学门诊教学病床试点,持续深入推进“新时代”教改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宋纯理作报告

宋纯理副院长以“科技创新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题作报告。他回顾了2021年重要成绩及工作。2021年,医院竞争性科技项目取得新突破,获取重大项目能力持续增强,科技领军人才培养成绩显著,发明创造能力提升,专利储备和转化量增长。医学创新研究院发挥重要平台支撑作用,助推医院科研工作不断发展。积极构建创新联合体,探索开放式创新模式,与中关村科学城共建临床医学概念验证中心,与多家企业合作成立院企联合研发中心,积极推进北京市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设。

宋纯理副院长还分析了医院科研工作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坚持开放式创新,做有组织的科研,加强平台建设、加强临床研究、加强项目建设、加强科技创新的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

韩启德作报告

韩启德院士来到会场,全场响起热烈掌声。韩启德院士对2021年医院各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北医三院坚持实干兴院,每一项成就都是全体三院人共同奋斗的结果。“北医人有‘厚道’的传统,三院还有‘家’文化。三院这些年的快速发展,团结、和谐、向上的氛围作用巨大”。

随后,韩启德院士对医院整体发展提出指导,内容高屋建瓴、内涵丰富,鼓舞人心、催人奋进。针对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他认为,医院发展要对标国际,打破思想局限,发挥自身禀赋,在改革和创新上取得根本性突破。具体来说:一是医疗上,关注患者就医感受。借助最新信息技术应用,将门诊语音系统与电子病历有机结合,通过各种辅助手段延长医患面对面交流时间,提升医疗质量。二是教学上,夯实医学生和医院人才培养基础,开展学制教育改革,通过完善制度规定,释放各级医师的活力潜力,使人才脱颖而出,改变人才培养格局。三是科研上,提升投入产出比,每个科室都要能提出临床问题,敢想敢做原始创新,通过集体协作,相互找办法,将创新真正落地落细。

王健全作报告

王健全副院长以“高质量、精细化,提升医院绩效水平”为题,结合过去一年医院运营情况,详细阐述了2022年将要面临的各种现实挑战,对重点工作进行部署。王健全副院长表示,北医三院作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医院集团化、多院区运营迎来改革时机。聚焦构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体系,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趋势,提升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新效能,2022年,医院将进一步开展DRG支付方式改革的精细化管理,加快推进健康医学中心工作,探索分院区差异性、同质化管理机制建设,积极拓展商业健康保险合作。

应对疫情不定期、常态化特点,通过持续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推动医院运营管理科学化,助力疑难危重症诊断治疗技术攻关、医疗空间七天有效全开放和紧密型医疗集团网建设,使医院各项服务更加智能、安全、高效、便利。

李树强作报告

李树强副院长从后勤大数据、疫情防控工作、冬奥保障工作、为百姓办实事、重点工作等方面介绍了医院后勤工作。2021年,三院后勤部门付出了辛苦努力,为医院发展、疫情防控和冬奥保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坚持为百姓办实事,改善餐饮服务,帮助患者及时找回失物,增加职工停车位。完成感染疾病科、健康医学中心、机场院区老门诊楼、实验动物中心等多处工程改造,崇礼院区创伤中心楼竣工。加强医院安防体系建设和医院安检工作,加强能源资源精细化管理,推进集团化发展分院区后勤管理工作。稳定推进海淀北部医疗中心、顺义院区、秦皇岛医院分院区建设。医院后勤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同行的高度认可。

李树强副院长提出2022年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加强后勤信息化建设等医院后勤工作计划。

李春作报告

李春总会计师以“政策驱动、数据赋能、提质增效”为题,从三个方面回顾了医院财务概况。第一,财务指标提升科学合理,保障了医院运营、科研、教学、管理等各领域工作有序展开。第二,建立财务一体化平台和全面、多维的“数字经济”数据库,为医院和科室制定精细化管理方案,提供决策支撑;DRG支付改革下,根据DRG成本分析,阐述了医院成本管理与质量和安全的关系,结合实践,详细分析了建立基于“临床路径下费用管理”的必要性和重点关注方向。第三,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是国家的政策要求。医院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正稳步推进,将嵌入到预算管理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等各个方面,其必将成为提升医院整体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会场

在下午的专家讲座环节,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司长许树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平文,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王凡教授分别作精彩报告。

许树强作视频报告

许树强司长通过视频形式为大会作报告,深入阐述了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和核心要义,介绍了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的建设目标和任务要求。通过“三个转变”,实现“三个提高”、“三个化”、“五个新”。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提高待遇,推动医院发展“人性化、功能化、智能化”。构建新体系,构建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有序就医和诊疗新格局,推动学科发展创新、技术、服务模式创新,对核心资源科学配置,精细管理、有效利用,提升医教研等核心业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激活新动力,建设新文化。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应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设高水平的临床学科,开展前沿科技创新,打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

张平文作报告

张平文院士以“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动北大医学高质量发展”为题,首先分析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良好的时代背景。结合北大发展战略规划,张院士认为“医学学科大有可为”,医学是加快北大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引擎,医学学科具有独特性和明显的学科交叉性,北大具有医学人才优势,医学科学创新与成果转化具有天然优势,研究型医院是医学学科建设、科学创新的重要阵地。在“如何做好有组织的科研”上,他提出医院应找准发展瓶颈,厘清表象和根本,建立“学术创新链”,面向人民健康,做好产业转化。张平文院士还介绍了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法规、政策、北大相关体制机制,成果案例。

王凡作报告

王凡教授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核医学分子影像与肿瘤精准诊治领域的研究历程与心得体会,认为医学研究源于临床,最终也应回归临床。王凡教授团队为解决现有PET、SPECT在临床肿瘤诊治方面的局限性,开创性地建立了新型特异性肿瘤显像剂99mTc-3PRGD2,是我国第一个核医学放射诊断一类新药,也是国际上第一个用于SPECT显像的广谱肿瘤显像剂。王凡教授详细介绍了该新药在III期临床试验中的研究情况,团队建立了一套99mTc标记体系,解决通过SPECT进行全身肿瘤检测的技术瓶颈,将使更多患者受益。此外,王教授团队还研制了靶向HER2的分子探针,提高对HER2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核医学分子影像引导下的抗PD-L1治疗,为传统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手段。

随后,几位质控中心负责人进行工作汇报。

刘从容作报告

病理质控中心主任刘从容从探索多学科联合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全院病理同质化管理,支撑多院区发展,多项服务提升疑难疾病诊治能力,引进新技术打造优势学科群,带动影像学科诊断水平的全面提升、筹建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LDT)等方面汇报中心工作。

崔丽艳作报告

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主任崔丽艳介绍,中心工作目标为规范、同质、标准,核心为质量与安全,并从建立实验室质量指标体系,多举措促进医疗质量、技术能力双提升,重大突发传染性疾病应急监测能力提升等方面汇报了中心工作。

孙永昌作报告

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与改进中心主任孙永昌从确定共性质控指标,制定《重症监护病房高风险技术操作授权、定期评估和再授权管理制度》,高风险技术操作规范及考核标准、心肺复苏职责分工标准化流程、加强脓毒症质控等方面汇报了中心工作。

崔立刚作报告

超声医学质控中心主任崔立刚从人员资质、仪器使用、质控指标建立及监测,图文报告规范化管理、院内超声质控体系建设,推进院区间同质化管理,加强质控培训及考核等方面汇报了中心工作。

董尔丹院士,北医三院原院长陈明哲教授、陈仲强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詹思延发表了与会感言,对医院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22日晚,与会人员分为七组进行热烈讨论,从医疗、教学、科研、学科发展、同质化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医院发展建言献策,并由各组代表汇总汇报。

金昌晓讲话

北医三院党委书记金昌晓对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出五点建议。第一,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将医院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加强党的领导;第二,重点学科应找准定位,结合现状与长远发展,进行学科建设规划,要有公立医院的使命担当,突出公立医院公益性,做好冬奥保障等工作;第三,以支部为单位,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患者就医体验;第四,加强在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思考与探索,探索长效发展路径;第五,领导干部应肯定每一个人,通过文化激发潜能,尊重每一个人。

乔杰讲话

乔杰院长在总结讲话中,对标高质量发展的“五个新”,指出各学科应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体系中,探索学科发展未来的方向。在新趋势下,提升临床专科的能力,完善临床专科评估体系。医院高度重视医学技术创新,各个学科应结合科室情况进行思考。进一步在现有基础上提升服务能力,进行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未来,医院应加强精益管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助力医院发展。进行人事改革,激活新动能。加强党的领导,建设新文化。从科室层面打造能够符合高质量发展医院需求的环境,推动高水平的临床学科发展。北医三院人团结一致,探索创新,结合医院自身情况,因地制宜,进行体制机制改革、空间调整,促进了医院整体发展,在医院未来发展中,乔杰院长希望大家保持这样的三院精神,推动医院发展。

乔杰院长以几个重点专科的建设历程为切入点,鼓励大家坚持不懈,稳扎稳打,要有更高的站位和长远的目光,“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努力推动学科发展。注重学科交叉,在交叉融合中寻找新的发展点,提高疑难疾病诊治能力,提高学科影响力。发挥分院区的潜能,提高同质化管理水平,推动医院整体发展。完善医教研评价体系,激发医院发展活力。

北医三院地理位置“贯通”南北,巧夺“天工”,北医三院人团结、奉献、求实、创新,我们将携手共进,擘画未来,为建立国际顶尖现代化医院努力奋斗,腾如虎跃,再展宏图!



(来源:北医三院 郭婧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