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在《柳叶刀》撰文介绍以北医为代表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成果和愿景

2023年1月14日,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在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之际,在The Lancet(《柳叶刀》)在线发表通讯文章“Medical education reforms in China”(《中国医学教育改革》)。

5012b16e048e466b86a0472353949d07.png

301f566673f54434a746201556de560b.jpg

乔杰院士指出促进“创新转化”、“全球化合作”和“人文关怀”是深化推进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方向,并以北大医学110周年的发展历程为例,向国际社会分享介绍北大医学在上述方面先试先行的成果经验。

首先,医学院校应积极推动将医学创新成果转化为国家政策和临床实践。北京大学医学部(以下简称“北医”)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是中国政府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办的第一所专门传授现代医学的国立医学院校。在过去110年间,北大医学始终坚守这一理念。首任校长汤尔和教授起草《解剖条例》并最终促成该条例以法令形式颁布,这是中国现代医学史上的第一部法律条文。与此同时,现代医学教育中的科学思维和方法论也极大促进了我国传统医学的创新发展,其中最举世瞩目的例子就是:北医杰出校友屠呦呦教授带领团队从中医传统方剂得到启发并成功提取发现青蒿素,屠呦呦教授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过去十年间,为进一步加快医学创新成果转化,在科技部、国家卫健委等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北医建立了若干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此外,北医还与生物科技、信息技术、医疗器械等高新企业合作共建了一系列校企联合创新平台,并针对这些企业资助研究项目成立了一个独立的监督委员会,成员包括大学管理者、研究人员、临床专家、患者、法律专家、伦理专家等利益相关各方,以监督和评价是否存在来自资助方的任何潜在干扰,如:科学诚信问题、研究成果的过早转化等。

其次,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全球治理,应加强重视全球卫生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北医自2007年组建成立了国内第一所全球卫生机构以来,从早期的以学习国际规范为主逐渐转变为制定中国特色的全球卫生发展战略。2019年,北医牵头成立了“中国—东盟高校医学联盟”,包括来自10个东盟国家的22所医学院校和21所国内医学院校,旨在推动区域及全球范围的医学教育和研究合作。在此基础上,于2022年积极筹备组建“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进一步推动公共卫生领域的交流合作。这些多边合作框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如:缺乏有经验的师资和研究人员、基金支持渠道少、对合作方的本土文化背景了解不足等。因此,政府应提供更多的政策性支持和经费投入,以提高在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卫生服务等领域开展全球卫生合作的整体能力。

此外,在人口老龄化和新发传染病威胁的社会背景下,应始终将“人文关怀”视为医务工作者的核心价值之一。叙事医学和人际沟通技巧已被纳入并成为医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模块,然而,在已经排满的课程表中再额外增加更多的人文课程也是不现实的。北医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将人文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生态系统建设之中。例如:最新改造扩建的医学图书馆,配备了最新的电子信息技术和立体书库物流技术,还陈列展示了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科学价值、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象的历史材料和记录。这种现代科技和传统文化的结合,更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学习热情。

文章最后指出,我国目前正处于实现深化社会改革和推动全球化的关键变革期,希望以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为契机,深入探讨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道路。在未来的医学教育改革中,应重视加强不同学科、不同文化和不同国家之间的团结协作。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2)02629-0/fulltext

【扩展阅读】

2022年是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2022年11月26日,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在北大医学高质量创新发展论坛上发表讲话,将北大医学的办学精神总结为:“大学之道,明德在先;北医之道,厚道为蕴;医学之道,尚仁为本;北大之道,出新为常”。北医之人,秉承厚道二字,终其一生探索医学之奥秘,守护人民之健康;北医之校,传承厚道二字,育医学之大家,创医学之顶峰。

新闻链接:

https://bynews.bjmu.edu.cn/zhxw/2022/92bdfa31d7fe48f9a883b1676c5eb55c.htm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