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国防教育,厚植爱国情怀”医学人文学院赴山西大同开展思政实践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医学人文青年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重任,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于7月5日至8日组织师生赴山西大同开展以“深化国防教育,厚植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思政实践。学院党委副书记韩英红,医学部国内合作委员会办公室综合室主任、研究生2班第二班主任王鹏,学办辅导员带队,应用心理学研究生党员等担任助教,2023级本科生等参加。

深入火热军营,学习强军思想

7月5日下午,实践团一行乘车抵达中国人民解放军32133部队军营。在官兵代表和师生们的见证下,部队首长高安栋和学院党委副书记韩英红共同为“北京大学思想政治实践课教育基地”揭牌。之后,师生们兵分两路,一组同优秀官兵代表座谈交流,一组由心理学研究生为官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别开生面的座谈交流会上,师生们认真聆听着官兵们的典型事迹和真情流露,深刻体会着中国军人那份炽热的爱国情怀与不畏艰难、勇于奋斗的崇高品格。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这些讲述者中,不乏与学生同龄、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士兵,在军营的熔炉中铸就了他们独特的魅力与风采,令同学们钦佩不已。

在不远处的营帐内,应用心理学2023级硕士研究生曾卓正在分享心理健康知识,经典的击鼓传花游戏充分调动了官兵们的兴趣与热情,体验到了自己的多样情绪以及伴随产生的不同身体反应。以此为切入点,曾卓介绍了心理学中经典的情绪分类方法,就多种具体情况给予了调适心理的建议,并带领大家体验了正念进食、蝴蝶拍等情绪调节技巧。讲座结束后,研究生们还同部队心理服务队骨干互动交流。

追寻红色足迹,锤炼坚定信仰

7月6日下午,师生们来到大同红色记忆馆。走进大门,庄重肃穆的气息扑面而来。展览全面回顾了从1921年到1949年大同地区党团组织的发展,再现了党领导大同人民抵抗日寇侵略、赢得民族独立、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壮举。在展厅中,通过精心布置的场景复原,师生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白求恩大夫当年在前线不顾个人安危,为士兵们进行手术的感人场景。这一刻,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在每个人心中熠熠生辉,激励着大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7月7日上午,师生们走进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这里,是历史的伤疤,也是民族的痛楚。坑洞内,一具具矿工的遗骸静静地躺在那里,无声地控诉着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在广场上,师生为死难矿工默哀,并为他们敬献花圈,寄托哀思。面对党旗、团旗,党团员们分别重温入党誓词、入团誓词。誓言在空中回荡,不仅是对党的忠诚与信仰的表达,更是对历史的铭记与对未来的承诺,我们要将这份悲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珍惜和平,努力奋斗。

流连千年古都,坚定文化自信

7月6日上午,师生一行缓缓步入闻名遐迩的云冈石窟,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来到北魏的辉煌盛世。一尊尊雕像历经千年风雨,仍以其无与伦比的雕刻艺术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光影交错间,师生们的心灵被这份跨越千年的艺术魅力深深震撼,沉醉于这份不朽的文化瑰宝之中。

7月7日上午,师生们来到大同市博物馆,馆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静静地诉说着历史上大同的风雅与智慧,令师生们赞叹之余,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

走进基层一线,感悟乡村振兴

7月7日下午,师生们来到了大同杨家窑村。在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生动的案例、详实的数据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师生们对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目标任务以及实施路径有了深入了解。展览详细呈现了杨家窑村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包括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如何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如何引进和培育乡村产业等。这些鲜活的例子让师生们深受启发,对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之后,师生们参观了乳业工厂、兰花基地等。乳业工厂作为杨家窑村的亮点项目,其现代化的生产流程、严格的质量控制以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成效,引得师生们惊叹不已,了解到乡村振兴在产业兴旺方面的具体实践。

在总结交流会上,师生们的情绪依然高涨,大家畅谈古今对比、中外交融,围绕强军兴军、赓续红色血脉、文化自信自强、心理健康教育、高质量发展等,用真挚的语言分享着收获体验,回味着此行师生结下的难忘情谊。韩英红副书记肯定了同学们的优异表现和深刻体会,通过躬行实践,大家对国情社情军情有了进一步了解,从先进集体和个人身上汲取了奋进力量,坚定了未来努力的方向,勉励同学们要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华章贡献青春力量。



(来源: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