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预科“半日医生”门诊体验顺利完成

——医学预科同学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参访回顾

【编者按】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方略,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始终保持开放姿态,医学预科办公室多年来积极践行理想信念教育与“三早”教育(早接触临床工作、早接触科研、早接触社会),深入临床和科研一线开展系列活动,旨在将职业精神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贡献北医力量。

5月16日-17日,在医学生预科办公室主任杨歌、专职辅导员轩文萍的带领下,57名同学前往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开展医学新生“半日医生”体验活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薛冬、副院长吴楠、教育处副处长陈扬霖、教育处国桓、研究生会主席冯碧聪以及学长学姐代表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薛冬副书记首先对医预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表示关心,他简要介绍了肿瘤学的发展前景以及重要地位,并鼓励同学投身肿瘤医学实践,解决这一重大健康问题。吴楠副院长从自身经历出发,讲述医学人文与科技相结合的特点,传递自己选择医学的初衷,希望同学们“在每一步往前走的时候,无论专业技术走得多远多深,要牢记对病人一定要有仁爱之心”。随后,医学生预科办公室主任杨歌、教育处副处长陈扬霖分别介绍了医学预科学生的基本情况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概况,陈扬霖副处长重点介绍了肿瘤医院的多学科诊疗、运转效率、教培职能、临床研究等特色工作。

肿瘤学科普知识介绍环节,特别邀请到胸外科优秀主治医师、自媒体博主黄淼医生为同学们讲述一名肿瘤医生的成长与蜕变。他以一位患者的诊断历程为例,用幽默诙谐的方式展现了作为医生对病人的全面分析与人文关怀,带领同学走进最真实的临床工作。在提问环节,黄淼医生就同学们提出的诊断的细节、目前肿瘤药物的现状、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如何戒烟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在研究生会学长学姐的带领下,分组进入不同诊室。第一次身穿白衣坐在诊室中观摩与体验肿瘤科医生的临床日常,经过一个下午的门诊深度体验,同学们深刻地感受到医生职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了“北大医学、济世报国”的初心。

“看到患者怀疑病情时的不安,确诊后不知所措的慌张,康复后的感激喜悦,芸芸众生在黑暗中紧紧抓住白衣的曙光。”在胸外诊室体验的黄家和同学在见证了几十位病人后生发出感悟。作为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居榜首的肺癌是胸外科最主要的病症,吕超医生对每一位患者都进行详细的问询与全面分析,针对现状给出最真挚也最现实的方案,“即使现实残酷,也需要引导患者用温和的方式面对,这是医生的职责所在”。

“经过近四个小时的观摩,我对一名临床医生的向往不减反增:老师的自信从容、幽默诙谐,在加快问诊节奏的同时也舒缓了诊室紧张的气氛;患者的乐观和对医生无条件的信任,让即使是作为旁观者的我也感动不已。在实现治病救人的光荣使命的同时又能收获满满的温暖,这样的职业怎能不让我倾心?”赵远航同学如是说道。

本次活动是在医学生预科办公室积极推行“三早”教育理念下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为低年级医学生较早地树立临床专业思想、感知医疗卫生事业使命、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增强博爱的医学人文素养,树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使命感,为今后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启蒙医学职业精神搭建实践平台,为建设一流学科、推进教育强国提供重要推力。




(来源:学工部医学生预科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