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临床科学家培养计划(2024年期)总结会召开

2025年8月20日上午,北京大学临床科学家培养计划(2024年期)总结会在医学部逸夫楼209报告厅顺利召开。本次会议聚焦2024年期培养人的成长成效评估与专项发展规划,通过“明向・领航”“砺行・致远”“聚力・创新”三大环节,系统总结培养建设成效、共商共议培养路径优化。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存玉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俊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樊瑜波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副所长朱冰研究员,中科院动物所曲静研究员,北京大学设备部部长王志恒教授,医学部副主任王嘉东教授、焦宁教授,医学部各学院、医院的负责人及专家代表,临床科学家培养计划导师代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2024年及2025年临床科学家计划的培养人与各单位专项建设的联络人等百余人参会。会议由医学部副主任王嘉东教授及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徐明教授共同主持。

全体合影

乔杰常务副校长为大会致辞。她指出,北大临床科学家培养计划自2022年酝酿启动以来,已成功实施三期,累计资助临床科学家近百人次。项目推进过程获得了校内外广泛关注与支持,起到了良好的行业引领示范作用。面对全球医学研究范式变革与我国医学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临床科学家作为“临床实践与科技创新的桥梁”,其培养质量关系到顶尖医学学科建设的进程与高度。北大医学始终以“培养兼具临床洞察力与科技突破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依托该培养计划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全力推动“医学+X”深度融合,为人才成长搭建跨领域协作平台。在学校托举及个人努力的作用下,北大中青年临床医师在学术成长周期中稳步进阶,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未来期待各附属医院与医学部、本部强化管理协同,重点在脱产期间的时间保障、工资收入、职称晋升等关键环节,为培养人构建完善的政策与机制支撑,助力临床科学家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乔杰常务副校长致辞

王嘉东副主任主持会议

会议对北京大学临床科学家培养计划建设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听取了2024年期22名首期获批培养人和4名延续资助培养人的总结汇报。与会专家对各培养人开展的工作进行了专业评分和精准点评,既肯定阶段性成绩,也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为培养人后续科研与临床实践指明方向,助力项目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

2024年期培养人总结汇报

与会专家点评

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大会评选出了7位“北京大学临床科学家培养计划(2024年期)优秀个人”。其中,张月苗医生荣获一等奖,刘超、连斌、杨辰龙医生荣获二等奖,金汉、杨瑞莉、周健医生荣获三等奖。

颁发优秀个人证书

会议讨论环节,与会专家聚焦临床科学家培养的关键需求,围绕校内共享资源机制优化、人才激励机制完善、专项执行与实施机制细化、跨学科学术交流拓展、统筹性资源平台布局五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专家们结合实践经验与行业前沿,提出一系列兼具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建设性意见,为破解培养过程中的资源壁垒、机制瓶颈提供了新思路。

专项发展讨论

本次会议通过总结评估与规划展望,不仅全面检验了2024年期临床科学家培养计划的实施成效,更凝聚了培养“临床科学家共同体”的共识。北京大学临床科学家培养计划持续深化“医学+X”内涵式发展,为我国临床科学家的培养探索兼具“北大特色”与“国际视野”的“中国路径”。未来,北大医学将持续优化培养生态,让更多“懂临床、善科研、能创新”的临床科学家脱颖而出,为推动医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顶尖医学学科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医学部学科建设办公室)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