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学获批五家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近期,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公示了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拟认定结果,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第三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的申报基地成功入选。
获批基地名单
实验室名称 | 主任 | 依托单位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姜辉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重大慢病精准诊治及全周期治疗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王俊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医学前沿创新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乔杰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口腔医学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邓旭亮 |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
消化系统肿瘤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潘凯枫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姜辉
依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由姜辉教授领衔,核心研究团队包含院士、国自然青年基金(A类)获得者等国家级人才。
围绕泌尿系统和肾脏疾病,聚焦能量医学、机器人手术、远程医疗、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等医学前沿研究领域,在大数据研究和平台建设、临床与转化研究方面发挥优势,研究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基地依托单位国际合作历史悠久且基础扎实,与多家世界顶尖科研院所和医疗中心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合作网络覆盖美、英、德、日等多个国家,持续产出重大研究成果。
基地立足国家“健康中国”战略与科技自强目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创新合作枢纽,未来将持续产出具有国际显示度的突破性成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坚实的医学科技支撑,助力提升我国在世界医学领域的话语权与引领力。
重大慢病精准诊治及全周期治疗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王俊
依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由王俊院士领衔,汇聚院士团队及核心科室资源。
围绕重大慢病精准诊治及全周期管理研究领域,开展高水平、多维度的科研工作,致力于提升我国在肿瘤等重大慢病诊疗领域的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
秉持全球视野,积极与世界领先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并深化合作关系,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携手攻克肿瘤等重大慢病领域的关键难题。聚焦重大慢病的早期诊断、精准治疗、预后评估和全周期治疗,开展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创新研究。吸引国际优秀人才加入团队,通过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等方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重大疾病专业人才。
努力成为北京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力量,为服务国家“四个面向”战略需求及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推动我国重大慢病诊疗事业迈向新的高度。
医学前沿创新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乔杰
依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院士领衔,下设生育健康维护、骨科精准诊疗两大分支机构,拥有院士、领军人才等高层次团队。
团队牵头中美、中德等国际与地区间合作项目10余项,主编2部英文专著,编写国际指南和专家共识2部。牵头举办北大-哈佛脊柱论坛、亚太生殖医学学术年会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与在京企业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产学研”结合的交叉研究和创新医械研发,形成“基础研究在全球、应用转化在北京”的生态圈。
未来,基地将进一步吸收丝路健康国际合作联盟等国际合作平台,发挥妇产生殖医学、骨科等国际知名专科引领作用,与国际机构深化合作,开展联合研究、学生交换项目等,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创建“北京培训范式”,成为世界科学前沿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全球创新要素汇聚地。
口腔医学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邓旭亮
依托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由邓旭亮教授领衔。
基地面向口腔医学国际科技前沿和人民对于口腔健康的需求,聚焦口腔生物材料和装备研发、数字化口腔医学、再生医学、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等前沿领域,目标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国际科技合作,开展高水平联合科技创新,引育国际化人才,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
未来,基地将在与高水平口腔医学院校建立重点实质性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以科研项目为牵引,以人才为核心,提供高水平研发平台,推动创新研究水平、成果转化与产业化进一步发展,并为国内其他口腔医学院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共同提升我国口腔医学科技水平的国际影响力。
消化系统肿瘤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潘凯枫
依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由潘凯枫教授领衔。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在消化系统肿瘤防诊治领域具有很强的临床和科研实力。潘凯枫教授团队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和国际消化系肿瘤联盟合作开展了世界最大规模根除幽门螺杆菌干预项目,并进行长期随访和分子标志物研究,探讨消化系统肿瘤发生机制和动态演变,获得国家科技部和自然基金委国际合作专项资助。
2017年作为中方唯一合作伙伴与慕尼黑工业大学共同申请获批“上消化道肿瘤联合重点实验室”,是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BMBF)批准的唯一生物医学领域重点实验室。2018年作为重要成员参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建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与比利时、美国等的深入合作,提高消化系统肿瘤预防、早诊、治疗领域的创新与研发能力。
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是指符合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点领域方向,具有较强的国际合作基础和能力,在全球科技合作交流中作用突出、实效显著的科技园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科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北大医学五家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将围绕北京高精尖产业、未来产业以及首都重点关切领域开展国际合作,聚焦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综合办公室)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