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院第二期博医雅学大讲堂举行,奥运冠军李雯雯分享体育精神

【编者按】为帮助北大医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培育人文精神、开拓前沿视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举办博医雅学大讲堂,邀请各行业领军人物、北大杰出校友、科学与医学大家分享,通过多维度的跨界对话,激励北大基础青年以仁心仁术守护生命尊严,以创新锐意攀登医学高峰,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力承千钧,心守纯粹”,4月26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于科技楼报告厅举办“博医雅学”大讲堂第二讲,邀请到东京及巴黎两届奥运会女子举重冠军、两项世界纪录保持者李雯雯进行讲座。北京大学医学部团委副书记杨晓征,基础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孙傲伊、团委书记杨岸蒲、辅导员侯雨杉以及90名师生参与本次活动。

活动现场

李雯雯作讲座

“俯身托举山海,昂首问鼎苍穹”,李雯雯以训练日常、职业成长与心理调适为脉络,讲述了她的冠军故事,同时也介绍了举重国家队现有的科学训练体系。演讲不仅让同学们大开眼界,更是深化了同学们对奥运精神的理解。谈及伤病低谷期坚持科学康复训练的经历,她以“成功从来不是天赋的眷顾,而是日复一日的努力与积累”勉励学子,激励青年学子既要有追求卓越的远大理想,更要具有稳扎稳打、永不言弃的治学精神。

座谈环节

座谈环节,基础医学院2023级博士生翟洢颉同学担任主持人,代表同学们向李雯雯提出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

“一腔热血”贯穿了李雯雯的整个运动生涯,成为她逐梦举重赛场的永恒精神底色。年幼因自身条件未被早期选拔体系青睐时,她凭借不服输的劲儿积极争取,最终走上举重道路;在竞技征程中,她始终将“让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高高飘扬”作为核心信念,把为国争光的使命感转化为每一次试举的爆发力;面对异乡集训引发的水土不服与身体不适,她以钢铁意志突破生理极限,终将困境转化为竞技突破的基石。

谈及训练过程的心理调适,她表示教练团队像家人一样,伤病恢复期间,她也不会急于举起杠铃,而是先解决伤病,与教练和医疗团队商议,分阶段制定适应性训练计划,稳扎稳打,逐步恢复竞技能力,最终通过了巴黎奥运选拔考核。李雯雯以自身经历寄语基础青年:“锚定长远目标,勿困于阶段性成果;直面挑战,脚踏实地推进,时间自会馈赠答案。”

活动现场

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的话题从竞技体育的科学训练延伸到运动医学的临床应用,从奥运赛场的心理调适谈到医学科研工作中的压力管理。在交流中,同学们不仅体会到了奥运冠军背后的拼搏故事,更对运动医学的发展前景和医体融合的创新实践有了全新的认识。

交流环节

此外,活动现场还特别设置了沉浸式体验环节,两位同学在李雯雯的指导下,系统完成了动态拉伸、关节激活在内的热身训练,并通过抓握、提拉等分解动作完成试举,在实践中感受到了竞技体育中力量与技术相融合的独特魅力。

现场体验

活动的最后,孙傲伊代表基础医学院全体师生向李雯雯赠送纪念品,表达了同学们对李雯雯深深的谢意与真挚的祝福。

向李雯雯赠送纪念品

李雯雯的分享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连接竞技体育与医学实践的窗口,她以奥运冠军的亲身经历,展现了“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这种追求卓越、永不言弃的体育品格,与医学领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信念交相辉映。

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将会以“扛得起杠铃”的坚韧,去面对未来医学道路上的挑战,在医学征途上既做追求卓越的“单项冠军”,更成为心怀大爱的“全能医者”,为新时代医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全体人员合照

(基础医学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