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医学高质量科技创新人才论坛(2025)暨第四届北京大学屠呦呦青年学者奖、第七届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奖颁奖典礼召开

2025年10月31日,北大医学高质量科技创新人才论坛(2025)暨第四届北京大学屠呦呦青年学者奖、第七届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办。部委及医学部领导、院士专家、青年获奖者与百名师生齐聚一堂,庆祝北大医学办学113周年、研讨医学科技前沿热点、共商科技人才培养大计、树立青年科技人才榜样。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陈宝剑,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张礼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顾宁,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董尔丹,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肖渊、焦宁,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副书记朱树梅、王军为出席论坛。论坛由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王嘉东、科研处处长王坚成共同主持。

1d2928dc5b3e437a80f77dd0f2e3e447.png

论坛合照

如炬卓见

张礼和院士致辞

张礼和院士致欢迎词。他提出青年学者要以二十届四中全会以及“十五五”规划建议为指引,勇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攻克核心关键技术的历史重任。同时,他回顾了屠呦呦先生以科技创新突破医学难题、造福人类的卓越历史,希望青年学者能传承屠呦呦精神,“一是家国为本的担当。胸怀国之大者,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科研与民族复兴同频;二是执着求真的坚守。围绕国家和人民的需求,在专业领域内深耕细作,厚积薄发;三是敢为人先的创新。打破陈规与界限,在跨界融合中探索未知;四是淡泊名利的纯粹。在研究中坚守学术良知,力戒浮躁,维护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榜样如光

第四届北京大学屠呦呦青年学者奖颁奖现场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赵颖、北京大学药学院董甦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高翔宇获得第四届北京大学屠呦呦青年学者奖。

第七届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奖颁奖现场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郭宇轩、北京大学药学院张力勤、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邓健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孙露露获得第七届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奖。

星耀典范

顾宁院士做报告

顾宁院士以“血管信息与健康工程的初步探索”为题做了分享。他回顾了自己从材料学转向医学的科研历史,并针对中国心血管病高发问题,从血管信息与健康工程医学、高性能磁性微纳材料及仪器、心血管医学先进诊疗技术三个方面,系统解读了他在血管信息与健康工程的探索与实践,为青年人才的成长提供借鉴。

董尔丹院士做报告

董尔丹院士以“浅谈科学发展规律,助力青年人才成长”为题做了分享。他以科技创新链需要有组织推进为切入点,从全球科学研究概览、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我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国际医学发展状况与趋势、我国医学领域取得的成果及存在问题、自由探索及有组织科研等方面系统剖析了科学发展规律,为青年人才成长指明了方向。

踵事增华

董甦伟教授做报告

北京大学屠呦呦青年学者奖获奖者代表、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董甦伟以“糖多肽聚集的机制研究和佐剂应用”为题做了分享。他聚焦糖多肽研究关键科学问题,基于化学合成的均质样品开展研究,从如何获得、有何功能、可做何用三个维度进行了探索,为糖链功能的阐释和药学应用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

孙露露研究员做报告

北大医学青年科技奖获奖者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研究员孙露露以“菌源代谢物与肠道功能稳态维持”为题做了分享。她介绍了团队在挖掘菌源功能代谢产物及干预靶标、解析调控肠道功能稳态分子靶标、开发代谢性疾病肠治新型干预策略的研究成果,为代谢综合征与结直肠癌的精准防治开辟全新药物靶点。

未来北大医学将以二十届四中全会“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部署为根本遵循,传承和弘扬屠呦呦先生研究青蒿素的开拓精神,锚定国家战略需求,强化有组织科研,激发青年学者创新活力,提升创新系统效能,推动北大医学科技创新事业高质量发展,用行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北大医学答卷。

(科研处)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