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五好”基层关工委建设评审专家组到人民医院调研

10月16日下午,北京大学“五好”基层关工委建设评审专家组一行在北京大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孙丽带领下,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现场调研。调研会于综合行政楼大报告厅举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王建六,关工委副主任、老专家代表魏丽惠,党委副书记邵晓凤等关工委委员及青年代表共同参会。会议由医院离退休工作处常务副处长、关工委秘书长胡春香主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关工委”)自2013年成立以来,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了“党政主导、关工委主动作为、‘五老’倾情奉献、青年广泛参与”的工作新格局。面对医院百年底蕴所积淀的宝贵“五老”资源,关工委着力搭建多元化平台,推动其政治、经验、威望优势转化为强大的育人动力。经过多年探索,工作已实现系统化与品牌化发展,特别是创新打造的 “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及其四大维度,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民”经验。

会议伊始,北京大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孙丽首先介绍了本次调研的目的。她表示,此行旨在深入二级单位学习调研,共同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促进各医院、院系间的交流互鉴。她特别指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系列品牌活动充分彰显了医院浓厚的文化传承与公益担当。

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王建六代表医院对专家组及各兄弟单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医院党委对关工委工作的高度重视与系统支持,并期待各位专家多提宝贵意见,助力医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实现新发展。

在工作汇报环节,党委副书记、关工委副主任邵晓凤以《银龄生辉映初心 赓续血脉育新人》为题,进行了人民医院“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工作专题汇报。汇报严格对标“领导班子建设好、‘五老’作用发挥好、制度健全执行好、积极探索创新好、活动经常效果好”的五大标准,系统阐释了医院在顶层设计、品牌创新、制度保障与活动实效方面的探索与成果。

关工委副主任、老专家魏丽惠在发言中回顾了亲身参与“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的点滴。她表示,“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为老同志发挥优势,贡献社会搭建了宝贵平台。在“送健康”到基层、“送科普”给大众的过程中,收获了巨大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她特别强调,这份归属感与热情的保持,离不开离退休工作处长期以来的精准服务和悉心保障,对此她代表老同志们表达了由衷的谢意。

在座谈交流环节,气氛热烈,发言踊跃。关工委委员李月东深情回顾了人民医院的百年发展历程,肯定了历代“人民人”的奉献精神,以及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对老同志工作一贯的重视与关怀。关工委委员黄迅结合自身多次参与赴沽源、石家庄等地的义诊经历,分享了深入基层服务的感受,生动阐述了“银龄行动”在践行医学初心中的深远意义。团委书记、关工委委员王光杰从青年视角出发,谈及在“老带青、青助老”的互动中,年轻一代深刻感受到了老同志对医院的深厚情感与对青年的无私呵护,不仅学到了精湛的技艺,更传承了医院的精神血脉。学生委员林铭浩作为青年代表,表达了要向老前辈学习,将个人成长融入志愿服务与医院发展的决心。

北京大学医学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孔凡红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人民医院关工委工作的创新性与实效性。她特别指出,将青年人充分融入关工委工作格局意义深远,并相信人民医院能在此领域取得更大成绩。

北京大学关工委副主任宋豫秦结合自身丰富的志愿服务经历,对医院“银龄行动”的扎实成效表示赞赏,并对其未来在弘扬志愿精神、服务社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寄予厚望。

最后,北京大学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孙丽作总结讲话。她对人民医院关工委扎实的工作基础、鲜明的品牌特色和显著的育人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她希望医院未来能进一步强化“双关”融合,构建长效机制,凝聚更强育人合力。

本次评审调研会全面展示了医院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成果与特色,为医院持续深化“五好”关工委建设指明了方向。医院关工委将以此次调研为新的起点,持续赋能“五老”,成就青年,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银色动能。

(人民医院)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