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融合重构科研范式 多模态成像解码医学新知——北大医学科研人员赴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专题参访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北京大学科技创新年"建设要求,6月27日,北京大学医学部科研处组织医学部13家单位的近50位专家学者,赴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开展专题参访活动。基础医学院、药学院、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第三医院、口腔医院等单位的科研骨干与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科研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索多模态成像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前沿应用和发展。

合影

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科研项目部负责人王珏教授首先介绍了中心概况和“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情况。该设施以原理创新和自主集成为牵引,通过研发并有机整合不同成像模态,打造在时空尺度和模态上无缝对接的、从分子到人的“一体化”生物医学成像技术集群,为生命科学研究和医学难题攻关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王珏介绍中心建设情况

成像科学中心PI代表宋坤研究员以其实验室的创新研究成果为例,介绍了利用大设施开展生物医学跨界研究的模式和经验,并对北大医学诸位同仁发出诚挚的合作邀请。

宋坤介绍研究成果

沙盘讲解及展厅参观

通过沙盘讲解和展厅参观,医学部团队对大设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随后,在各装置负责人和中心PI的引领下,医学部专家深入四大核心设施区:多模态医学成像装置、多模态活体细胞成像装置、多模态高分辨分子成像装置、全尺度图像整合系统,通过现场讲解与演示,直观了解了如何依托高精尖设备,创新性地融合光、声、电、磁、核素、电子等模态,结合信息技术,形成影像组,实现跨时空尺度的结构与功能成像,满足科研、医疗、教育和产业等方面的广泛需求。

“实地参观+实时讨论”的模式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灵感,热烈的讨论从参观过程一直持续到午餐会环节,双方围绕成像装置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场景、医学交叉合作前景、科研成果转化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并初步确定了未来的系列合作方向。

参观大设施装置

本次活动为北大医学与成像科学中心提供了高效直接的沟通机会,搭建了医学、工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多学科集群交叉的合作平台。未来,医学部科研处将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目标,持续策划并组织系列交流参访,精准对接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需求,积极营造协同创新的科研生态,为北大医学的高质量创新发展贡献坚实力量。

医学部科研处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