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首届临床医疗奖】尹玲:阳光灿烂的行医路

  Q1:您为何选择从医?为何选择现在的临床领域?

  A:我出生在河北农村,一个人口不足百人的小村庄,父亲曾经做过村里的赤脚医生,奶奶也曾帮村里的女人接过生,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长大读书以后,我对医生这一崇高而神圣的职业有了更加深刻地了解,“不为良相,宁为良医”的朦胧意念,促使我考上大学,第一志愿便填报了北京医学院。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我立志成为一名医生。

  为何选择做妇产科医生呢?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让我回想起1988年的春天,也是这样一个鲜花盛开的季节,我们北医82级的大学生要毕业了,大家都在计划着自己的未来,那真的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让人难忘。

  我之前的想法非常简单,从小热爱劳动,喜欢动手操作,自认为有一双灵巧的手,想成为外科医生。进入北大医院临床实习,把内外妇儿眼耳皮等科室都轮转后发现,普外、泌尿、骨科、胸科等都是男医生为主的专业,不太适合女生。

  当时对妇产科的理解主要是妊娠、分娩,女人大着肚子来了,最后一家几口、抱着小宝宝高高兴兴地出院了,因此,我认为妇产科是一个非常阳光的专业,很适合我的性格。

  我科研实习的时候,跟着我院妇科的刘书文老师,她的专业是妇科肿瘤,帮她整理一些肿瘤病人的随访资料,同时跟着她出门诊,刘老师是一个和蔼可亲又严谨认真的人,对病人和学生都非常有耐心,永远是笑着说话,且语气温和,她的言行深深地感染着我,我非常敬重她,这更加坚定了我做妇产科医生的决心。

  

  Q2:您认为“医生”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职业?“医生”与“病人”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A:“医生”就是对从事医疗服务的人群的一个称谓,和牧师、教师、军人、学生等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选择医生作为职业的这部分人,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因为医生服务的对象是病人,换言之,也就是深受病痛折磨、身心疲惫、需要帮助和呵护的人,不能像牧师或教师那样,面对的大部分是正常人群。

  医生对待病人,首先态度要和蔼,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同情心,特别是在医疗技术不够发达、许多疾病的病因不得而知且缺乏良好的治疗措施的时候,不能治愈疾病,但在心理和精神上要让患者得到抚慰。我们一定要牢记先人对医生这个职业富有哲理的概括:偶尔是治愈、常常是安抚…

  “医生”与“病人”是怎样的关系?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全社会都在谈论,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回答。

  我自己的体会是“医者仁心”,当我进入医院做实习医生,诵读希波克拉底誓言之后,就秉承着“患者至上”的信念,无怨无悔地走自己的从医路。我认为沟通与信任是搭建良好医患关系的前提。作为医者,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且要与患者及其家属有很好的沟通与交流,让他们知晓自己的病情和治疗状况,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当然,我们也有很好的医疗保护制度,该签署的医疗文书一定要签好。在面对疾病时,医护、患者、家属应该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要联起手来,帮助病人战胜疾病。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让患者放心地到医院就诊,让医者专心致志地为患者诊治,加之现代化的诊疗设备、高超的治疗手段和优良的就医环境,让患者的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期待着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明天更加美好!

  

  Q3:您有哪些创新医疗技术的实践?

  A:自从1993年开始涉足妇科内镜领域后,我十分关注内镜技术的发展,因地制宜地开展内镜工作。

  2000年受时任ISGE主席Dr Yap LK的邀请,我赴新加坡竹脚妇幼医院做访问学者,专修妇科内镜。2006年接任我院妇科内镜学组组长,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成立妇科内镜培训中心,全国招生、小班教学、手把手带教,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至今已为国内28个省市、自治区培养了内镜专业人才800余名,为我国内镜事业的普及与提高做出了贡献。

  2008年开始,结合学科特色,我在国内较早开展妊娠期腹腔镜手术,让妊娠期急腹症、附件囊肿扭转的病人避免了开腹手术,使微创技术应用于孕期,为妊娠期妇女带来了福音。

  2013年12月,我在科内率先开展单孔腹腔镜手术,目前已完成手术数百例,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得到许多年轻女性的青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高等院校的临床医生,医教研缺一不可。重视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也要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才能让自己不落伍。

  

  Q4对您影响最深的人或事?

  A:做妇产科医生转眼也快30年了,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身在北大医院这所教学医院,充分感受到妇产科这个大家庭的温暖。难忘的经历很多,在这儿我就讲一个小故事吧。

  在内镜技术还没有普及之前,应该是1993年前后,我们的老主任麦永嫣老师有一个很好的习惯,不管多晚,她都会转一圈儿病房再回家,这个习惯一直到她退休、不再做手术为止。

  记得那时我们有一个一轮的研究生,刚刚开始学做妇科手术,麦老师带她给一个40几岁、卵巢囊肿的病人做了一个开腹卵巢囊肿剥除术,术后6天拆线,伤口中间有两针没有长上,病人有些微词,我们都很紧张,那天麦老师到医学会开会,我们谁都没敢下班,一直等到6点多钟,麦老师回来,我们赶紧跟她汇报了这个病人的情况,麦老师带领我们大家到床旁查房,她说的那句话到现在我都记忆尤新:“都是我,没把伤口给你缝好,让你受惊吓了。没事儿,咱们先换几天药看看,如果不行,我再去给你做二次缝合。”

  其实,连病人自己都知道,她的伤口是我们那个一轮的研究生缝的,但麦老师作为科主任和上级医生,主动承担了责任,让我们和病人都深受感动,自此以后,那个病人什么都不再说,很好地配合治疗,她的伤口也很快愈合了。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是我们北医的师者,她们在用言行教育着她们的后代和患者,传递着北医人的这种精神。

  附我所作的小诗一首,谢谢!

  

  感恩与传承

  ---写在荣获北京大学临床医疗奖之际

  

  根植于北医的沃土

  生长于北大的殿堂

  三十载的斗转星移

  成就我五彩斑斓的从医梦

  

  师长的精心培育

  领导的大力支持

  患友的无私帮助

  铺就我阳光灿烂的行医路

  

  平平凡凡中成长

  风风雨雨里成熟

  洗去铅华的沉稳干练

  铸就我无怨无悔的医者心

  

  牢记着前辈们的嘱托

  传承着北医人的精神

  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

  我们教书育人我们任重道远

  

  人物简介:

  尹玲,1988年留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从事医、教、研工作至今。数次获得北京大学优秀医师、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妇产科疾病的诊治,擅长妇科宫腔镜、腹腔镜手术,能够熟练运用妇科内镜治疗宫外孕、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肌腺症、不孕症、盆腔炎性包块(输卵管积水)、盆腔粘连、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纵隔等。

(来源《北医人》杂志第64期)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