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首届临床医疗奖】元力:播撒光明,大爱无疆

  Q1:您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A:做一名你的患者能够充分信任你的医生。

  在当今社会环境和医疗环境下,这既需要过硬的技术,也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并且需要经常站在患者的立场,想一想应该如何做事与应对。

  

  Q2:您认为“医生”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职业?“医生”与“病人”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A:医生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服务于大众健康。健康关乎每个人的存在,确实责任重于泰山。

  但也应该意识到,生物医学科学还有很多不解之谜,生物个体也不同于机器,遗传特质和主观能动性等个体差异的存在,这些仍然是医学领域使用普遍性原理的壁垒。

  因此,医生所从事的这种服务性行业,不同于普遍意义的服务行业,不可以绝对以金钱的多寡来定义服务的水准。

  如今,医患关系受到太多乱象的扭曲,使得双方似乎长期站在对立面上。

  医生和病人应该是一种同舟共济的关系,来共同面对疾病,治愈疾病获得健康既是病人的福利也是成就每个医生最好的褒奖。

  这种关系的维系需要社会的正确导向以及医患双方的共同理解和努力。

  

  Q3:在抗震救灾、援疆援藏、保健服务中,您有过哪些贡献?有什么心得?

  A:一是参加扶贫工作。

  “健康快车”项目是由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主持的公益活动,以火车医院的形式,赴经济欠发达地区,免费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

  “健康快车”项目中,所有的医疗活动和人员业余生活均是在列车上狭小的空间完成的,每周工作6天,日均手术量30例。

  受限于火车医院客观条件以及不同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差异,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要尽可能使更多的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医生得付出比平时更多的努力、耐心和爱心。

  因此健康快车的工作是紧张、繁重并且单调的。

  我先后4次——2011年河南周口市、吉林松原市,2012年山西运城市以及2015年广西北海市——参与该项目工作,总计列车工作时间11个月,个人完成复明手术1700余例。

  在完成医疗任务之余,我充分利用学术讲座、带教手术等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协助当地医生熟悉并掌握白内障超声乳化等先进手术技术。

  通过参加“健康快车”公益项目,我们既为当地的白内障患者带去了光明,也为当地人民群众带去了党和政府关怀、带去了社会公益人士对弱势群体爱心,切实提高了基层医院的白内障复明手术水平。

  二是参加援外工作。

  2010年,我参加卫生部、北京市防盲办组织的援非“光明行”活动,赴被联合国定义为“世界上经济最不发达国家”的非洲马拉维共和国开展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

  时间紧、任务重,在1周时间内成功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300余例。

  为实现中国对非洲国家做出的政府间承诺,落实第5届中非合作论坛援非“光明行”举措,2014和2015年我先后2次参加中国援非“光明行”活动,赴吉布提共和国和博茨瓦纳共和国开展白内障复明手术。

  这期间埃博拉肆虐非洲大地,医疗队克服了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语言障碍、当地医疗资源匮乏、疾病种类复杂等诸多困难,日均40余例手术,2个月的时间成功使超过1000名非洲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工作得到受援国政府和人民的肯定及热情赞扬。

  我多次参与完成国家援非医疗任务,既充分展示了中国医生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国际主义精神,也为在外交层面提升国家形象做出贡献。

  

  人物简介

  元力,2004年获得眼科学博士学位,2005年获得德国海德堡大学生物医学光学硕士学位,期间曾在英国Moorefield’s Eye Hospital进行眼表疾病及角膜屈光手术相关学习和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为白内障及视光学,擅长各类白内障及人工晶体相关手术、准分子激光以及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等。多次参加中华“健康快车”项目,多次参加国家援外医疗队赴非洲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

(来源《北医人》杂志第64期)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