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首届临床医疗奖】黄永辉:守望医者仁心的精神家园

  Q1:您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A:医学是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中,自古便传承着“人命关天”的理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悬壶济世”的形象以及“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追求,在西方也有希波克拉底誓言讲到“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柬一切堕落和害人行为”,虽然中西方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异,但共同体现的是尊重生命、崇尚人道、以德为先的从医哲学,两者从本质上归于一理。

  医生是一种神圣的职业,生死攸关,责任重大。医生的职业理想,应是成为对生命怀着深深的同情和敬重的人,对职业怀着神圣的自豪和责任的人,应是对社会怀着无限的感激和理解的人,对文明怀着推进的动力和激情的人。医生必须以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济世救民的宏才抱负,践行医学为人的宗旨。

  我的职业理想原本应该是个单一不变的答案,可是在我数十年的从医生涯中,我的职业理想却随着我对医学的不断研究,和我对形形色色患者的医治过程中,而发生着改变。在我踏入医学大门的时候,我的职业理想看似很是高大,一心只想治病救人,当一名医术高超,技术精湛的临床医生。而当我一次次面临对疾病失去信心的绝望患者在我们手里被死神拉走时,我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那句篆刻在墓碑上久久流传并时时激励我们医者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为此我更坚定了我的职业理想不仅仅是需要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积累,不仅仅是追求精湛的技术水平,还常常需要用温情去帮助病人,安慰病人。为此我想我的职业理想也变得更加丰满,更加成熟了。

  

  Q2:您为何选择从医?为何选择现在的临床领域?

  A:我舅舅是华西医科大学消化内科医生,受他影响,我选择了报考医学院,也正是因为他对我的言传身教使我喜欢上了消化这个专业,尤其是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技术让我体会到了一个内科里的外科专业。它为传统的消化内科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它比单纯的内科治疗更具有操作感,成就感也更显著。

  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技术是最能够体现“介入”和“微创”两大临床医学发展理念的新兴领域。以“治疗性ERCP技术”及“早期消化道癌内镜下切除”为代表的内镜下微创治疗技术充分体现了疗效确切、安全、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并已经逐步替代了传统的外科手术,但同时一些新近应用于临床的治疗内镜新技术,如:消化道黏膜下隧道内镜技术、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尚存在诸多难以完全解决的临床问题及挑战,传统的治疗内镜技术,如:治疗性ERCP技术、消化道支架技术等也存在适应证的拓展及并发症的控制以及新型可降解材料的应用等诸多临床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为此,结合前瞻性的研究设计理念开展消化内镜微创治疗技术的临床研究将有助于解决如内镜下微创胆胰管取石技术、各种消化道及胆胰管支架技术、消化道癌或癌前病变的微创切除技术等面临的临床问题,使越来越多的消化道疾病的治疗向着更加“微创”的方向发展。开展消化内镜微创技术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不仅将有助于更加合理地制订各种消化内镜四级手术操作规范,更加精准地制订多种消化道疾病(如肝外胆管结石、急慢性胰腺炎、消化道早癌、贲门失弛缓症等)的诊治指南,还将使各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内镜技术更加广泛地造福于广大的消化道疾病患者,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Q3:您认为“医生”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职业?“医生”与“病人”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A:医学的特殊性在于医学和人类的关系最密切,决定健康和疾病的各种重要因素以及人类同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是复杂的,清代医学家吴瑭说“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在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医生必须精益求精。同时医生不应仅以治疗为目的,更应以关怀为己任。对病人的诊治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更需要有对人性的理解和包容。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最基本的信念。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

  传统的医患关系是指几百年来形成的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医患关系,是患者寻求帮助的基础模式。其特征决定了医患关系是医生主动、患者被动,医生权威、患者服从。

  而现代社会转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状态下,医患之间形成了医学技术、医学心理、医学伦理、医学法律多方位的交流。医者用医学知识和高科技救治患者,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患者是医学最佳的研究对象,是医者最好的助手,患者也是医者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

  医患关系如“人”字结构,互相支撑形成一体。病人不只是症状、体征、功能障碍、器官损坏和情绪紊乱的综合体,他们还是人,是充满恐惧或希望,寻找安慰或帮助人。

  因此医患之间的充分沟通和相互信任至关重要。这能够让医生获得更多的疾患信息,减少对各种辅助检查的依赖性,及时明确诊断,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Q4:您有哪些创新医疗技术的实践?

  A:在担任北医三院消化科副主任和胆胰疾病的学科带头人期间,我大力推进和创新各种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先后开展了内镜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胰腺癌晚期顽固性疼痛,气囊辅助内镜技术诊治复发消化道手术后发生或再发胆胰疾病,圈套器辅助超细胃镜实施经口直接胆道镜技术进行胆道探查或活检,超细胃镜经口胆管激光碎石术治疗难取性胆总管结石,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迟缓症,隧道内镜技术治疗大面积上消化道早期癌变等。

  部分内镜技术为医院乃至国内或国际首创,以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和术后恢复快的特点造福于广大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同时领导科室和专业组制定复发性胰腺炎的病因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的诊疗项目,成功进行了近百例ERCP下复发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治疗,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使越来越多的消化道疾病的治疗向着更加“微创”的方向发展。

  

  Q5:在现今的医疗环境、社会环境中,如何保持“初心”?

  A:伟大的医学教育家奥斯勒说过:医学实践的弊端在于历史洞察的缺乏,科学和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这三个问题在当今物质社会的影响下愈演愈烈。

  医生无法远离世俗的生活,行医作为一种职业,无法抹去谋生的烙印,但许多职业可以以利润为第一要义,以金钱为第一动力,而医学却不可如此。医学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人学,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要善于从繁重的临床工作中寻找到兴趣和情趣。要有整体长远的眼光和宁静淡泊的心灵。保持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面,认真实践,应用新理论,总结新经验,体会从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找到本质病因的乐趣,践行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的统一,怀着对生命由衷的敬畏,抵御世俗物质的侵蚀,守望医者仁心的精神家园。

  

  人物简介:

  黄永辉,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副院长。

  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及消化内镜诊治工作,擅长消化内镜微创诊疗技术,熟练掌握各种消化内镜三四级手术,如ERCP、ESD、POEM等。

(来源《北医人》杂志第64期)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