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首届临床医疗奖】姚宏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Q1:您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A:每个人都应该有职业理想,这是人生前进的动力。作家高尔基曾说过,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又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理想带给人向善的力量和拒恶的勇气,在职业生涯中,面对各种挫折、利益诱惑的挑战,需要胸怀理想。

  我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一名好医生、好大夫。或许有人会有疑问:为什么不是成为一名享誉全国甚至全世界胃肠外科领域的杰出专家呢?的确,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必须具有精湛出色的技术,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一定是位好医生。

  我认为,一名好的医生需要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艺术性的服务能力,有爱心、有同情心,敬畏生命,尊重病人,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维护病人的利益与幸福,维护医术的神圣和荣誉。

  

  Q2:您认为“医生”应该是怎样的一个职业?“医生”与“病人”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A:医生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职业,是生命的护航者,是一门高标准、严要求的职业,既需要学习精深的专业知识、掌握不断更新的专业技术,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人文素养、人文情怀。医乃仁术,医者必须具有仁爱之心。医生不应仅以治病为目的,更应以关怀为己任。真正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毕生的奋斗目标。

  医生是职业分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医生是一个持久被需求的职业,而且是人人需求。这一职业使我们接触各类人,面对人生百态与生老病死,使自己的阅历更丰富,生命更丰满;这一职业给我们带来为他人解决健康问题的满足感与救治生命的成就感,是我们追求的最高人生价值。选择这一职业,我们有神圣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全国政协委员朱庆生曾说:“医生和患者是鱼和水的关系,相互依存,谁也离不开谁。医生依靠病人生存,依靠病人来提高、发展自己,医学的发展也离不开病人。”医生和病人应该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相互理解与相互支持,并肩作战,共同对抗疾病这一敌人。作为医生,我们应当是病人最佳的同伴,应当时刻准备施以援手。

  目前医患关系恶化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医疗体制不够完善、基层医疗卫生缺失、社会诚信度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待完善、全民医疗保险体制需要健全、病人与家属对医疗的期望过高、医患信息沟通不对等、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存在一定问题等等。但是,不管有多少客观原因,医生都不应对病人态度冷漠,这是医患关系的毒药,并且对于极少部分的非理性病人,这可能会引起一些极端行为。医生的责任感和包容心有助于缓解、改善医患关系。

  任何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帮助与关爱都是人性本身的需求。只要我们在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过程中,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真诚,多一点共情,让病人和家属感受到尽力与真诚,就没有那么多难以逾越的障碍。我们要有信心,改善医患关系我们医务人员掌握主动权。

  

  Q3:您有开展哪些先进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

  A:2011年以来,负责组织、开展和协调北医三院的“手术命名标准化——医院信息系统(HIS)、手术麻醉信息管理系统(AIMS)以及电子病历系统(EMR)之间的信息沟通、整合与应用”管理项目。

  通过论证和实施该管理项目,实现了HIS、AIMS、EMR等信息软件系统之间的有效关联,极大地加强了各“信息孤岛”之间沟通,最大程度上增加了对手术相关医疗大数据信息的利用度。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我们累计创建“标准化命名术式”2661种,目前临床使用率约45%,增强了医院对手术分级、医师技术档案的管理力度,也使手术实施更趋规范,规避了潜在医疗风险,该管理项目获得“北医三院2013年优秀管理项目一等奖“。

  

  Q4:在抗震救灾、援疆援藏中,您有过哪些贡献?有什么心得?

  A:作为原卫生部派遣的首批国家抗震救灾医疗队,2010年4月15日我进入“4.14青海玉树地震”的救灾现场,这是我国首次在高海拔地区实施抗震救灾。我担任“北医三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党支部书记兼副队长,成功转移、救治受灾藏族群众300余名。“北医三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牵头并组织来自国内多支医疗队,创建了“联合巡诊制度、多学科协作讨论制度、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科室手术医师合作组制度”等抗震救灾特殊情况下的医疗队间合作机制(简称“格尔木抗震救灾合作体制”),受到卫生部医政司领导以及《健康报》、CCTV等媒体的高度关注。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组织召开“抗震救灾前线党支部会议”,号召党员在抗震救灾中发挥“模范与堡垒”作用,在抗震救灾中火线发展预备党员两名,临时党支部以及本人受到原卫生部、北京大学及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表彰。

  2011年8月~2013年2月,受中组部委派参加“中央第七批援疆工作”,担任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科研)副院长。在医院管理方面,协助该院建立《医院科学研究绩效评价体系》、《医院科研奖励办法与细则》和《医院重点学科管理和评估体系》,为该院的科学研究以及学科发展“建章立制”,助力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建设;此外,又协调建立了北医三院和该院的长期对口援助机制,签署两院之间的长期合作协议,实现对口帮扶和“援疆“的制度化、长期化。医疗服务方面,积极带领当地医生致力于医疗技术创新——腹腔镜微创手术,开展11项新手术填补该院历史空白,其中6项技术填补新疆空白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Q5:在现今的医疗环境、社会环境中,如何保持“初心”?

  A:现今的社会环境、医疗环境确实存在不少问题,诚信缺失、腐败现象、医患矛盾加剧、暴力伤医事件频发等等,恶劣的从医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医务工作者对社会和体制的抱怨。在当前社会的复杂条件下,如何保持选择行医的初心,信心、追求、坚持最重要。

  我们要相信自己能够排除种种误解和不信任,要能顶住各种压力,坚守道德、与人为善、保持理性。我们要安顿好内心,摒弃浮躁,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一职业,就要放下功利心,坚定信心,认认真真地服务患者,勤勤恳恳地教书育人,安安静静地读书,踏踏实实地搞科研,脚踏实地坚守在追求梦想的路上,经受起各种挫折或诱惑,适应社会,学会选择,梦想终将照亮现实。希望医学同道能够少一些焦虑,多一些放松,保持强大的内心世界,继续努力与担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人物简介:

  北医三院普通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副导师。

  兼任北医三院干部保健处副处长,临床营养治疗专家组副组长。

  主要工作或研究领域:结直肠癌及结直肠肝转移的综合治疗和研究;胃肠道肿瘤的腹腔镜微创手术;甲状腺疾病的微创及美容手术。

  (来源《北医人》杂志第64期)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