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首届临床医疗奖】王宏宇:医生的最高评价是患者的认可

  Q1:您为何选择从医?为何选择现在的临床领域?

  A:我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因此,医生这一职业从小对我就不陌生。至于后来走上从医的道路实属偶然,父母的意志起了很大的作用,高考时在父母的要求下报考了医科大学,大学毕业后开始成为一名医生,青年人从事医学行业会对自身有很多的约束,学业的繁重自不用说,但就要求需拥有的少年老成的行事和职业风格,都是极大的考验。最初的行医的基本定力来自面对患者时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在任何情况下,只要面对患者时始终坚持认真负责和耐心,久而久之职业将我的性格也改变了,我的个性较粗,并不具有良好医生的天然性格基础,但作为医生职业道德的要求和面对患者疾苦状态的责任,形成了今天的职业习惯和职业性格。对自己日常生活的事情可以随便和粗心,但只要面对患者时就一定要认真负责。大学以后又继续完成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学习,逐渐医学也变成了自己终身的职业。

  选择和喜欢心血管专业是在我大学四年级开始进入附属医院见习和实习后逐步确定的。轮转到心血管科时,第一次接触每周一次的教学大查房,其中两位学识渊博的老师,当然也是全国知名的心血管专家李运乾教授和刘卓敏教授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看到许多来自各地的疑难疾病患者慕名向他们求治,为患者解除病痛后全家的感激之情,感到做一名心血管专业医生特神气和有成就感,我内心也特别羡慕,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及同情心,通过自己的医学知识帮患者解除病痛时的成就感深深影响了我,毕业后在两位老师的推荐下我选择从事了内科学心血管专业,从此选择救治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自己的职业。

  我从1990年大学毕业行医,至今已有26年,期间正值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工作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大,人群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口健康的重要因素,随之而来的是这类疾病患病人数越来越多。而心脑血管疾病也是众多疾病中变化最快,致死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前一分钟患者可能还在谈笑风生,后一分钟可能偏瘫卧床、心梗发作、甚至死亡,疾病瞬息万变、错综复杂,因而对于医生要求更高、更严,对医生的挑战也越大。从大学毕业后开始从事心血管专业工作,到1994年至2000年完成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习,以及后来2000年至2002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博士后工作,让我系统掌握了针对心血管疾病的内科治疗和介入治疗技能,尤其是针对全身血管功能的深入研究后,突破了传统心血管内科医生的局限,提出了关注全身血管健康,血管疾病综合防治的理念,最终确定了今天我自己的专业领域——“以血管为核心的心脏和血管医学专业”。

  

  Q2:您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A:我的职业理想是做一名值得患者信赖的、能为他们解除病痛、挽救生命、维护终身健康的好医生;培养出合格医学专业人才的好老师;大众健康的积极传播者。

  评价医生成就的最高标准是患者的认可。作为北大的一名医生,我们同时还肩负科研和教学的任务,通过多年的临床训练和诊疗实践,练就一身疾病诊治的本领,当看到患者解除病痛时,也是自己达到理想目标的时刻。自己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看到患者疾病诊治成功后的幸福感。然而,临床医学专家只是在医院里诊治已经患病的人群,黄帝内经上说:上医治未病。因而一名出色的临床医学专家也要懂得健康管理,懂得防范于未然、未雨绸缪,懂得如何用血管疾病发生的机理来早期检测、早期管理这部分人群,真正做好疾病的预防,为国家和家庭节省庞大的经济负担和解除患者精神压力。

  

  Q3:您最得意的一个诊疗案例?

  A:14年前,我随人民医院下乡的专家队伍来到了门头沟区医院,结识了一名当时55岁左右的男性患者张某,他也成为我从医以来最得意的一个诊疗病例。

  这位患者患病情况并无特殊,有常见的高血压病和糖尿病史,由于工作劳累精神压力大,长期失眠焦虑,针对上述疾病自己也到各个医院就诊,但没有经过规范和系统的诊疗。主要因为长期有不典型胸闷、胸痛的症状,药物治疗效果差,向我咨询有何先进的办法。由于他的父亲在70岁时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后转至人民医院经抢救无效去世,此事对他本人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总认为自己有冠心病家族遗传病史,也会发生严重的心脏病并威胁生命。

  在此之前,该患者已经就诊于北京阜外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宣武医院和北大医院,行CT冠脉造影确定冠脉多支病变,其中前降支狭窄75%以上,求治于各大医院的全国知名专家后结论是均要求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否则会有生命危险。而该患者对于支架、搭桥非常排斥,坚决拒绝行支架、搭桥治疗。我接诊后,通过系统的问诊、查体,并完善血管功能检查,发现患者血管功能分级为轻度动脉硬化,也就是患者虽然存在冠脉三支病变,但因其良好的血管功能,使得其心脏供氧尚能满足机体需要。

  因而,对该患者实施了以“血管功能”为核心的临床诊治及健康管理,通过每年一次的血管功能检测、血管超声检测,对患者的血管功能进行分层、分级,并用以指导患者的康复锻炼、药物治疗,通过系统的诊治后,患者目前身体状况保持良好,心脏和血管功能稳定,患者伴随冠脉多支病变已经生活了14年,无心绞痛发作。

  因而,正是通过这个案例,也证实了以“血管功能”为核心的防治理念的重要性,也是未来心脑血管疾病诊治的趋势。

  

  Q4:在抗震救灾、援疆援藏、保健服务中,您有过哪些贡献?有什么心得?

  A:2002年底,我有幸被选派作为组长带领北京大学人民保健组参与“十六大”的保健任务,这也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次参加中央保健工作,当时又紧张又觉责任重大。这应该感谢医院和科室对我的信任,保健任务不同于普通医疗工作,保健对象都是国家高级干部,他们肩负着更多工作任务,精神压力更大,更需要保健,为他们保健服务也是医生工作的一部分,我带领我们的保健组圆满完成了“十六大”保健任务,并受到中央保健局的表扬。以后又多次被选派执行保健任务。

  2002-2010年我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工作期间,作为保健组长多次参加了全国两会、钓鱼台宾馆等中央保健任务,均圆满完成任务并多次受到表彰。

  2003年北京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为医院的医疗队长之一全程参加。作为一名医生正式国家需要的时候,应挺身而出,负责任和担当,荣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抗击“非典”英雄称号。

  

  Q5:取得现在的成绩,您都付出了哪些努力?给年轻者一些借鉴和提示吧。

  A:医生需要终身的自我职业发展,成长周期较长,因此,能取得一些成绩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对医生成长与发展最重要的几个方面,供年轻医生参考:

  一、同情心和医德。青年医生职业生涯最初面对的主要问题是适应这一特殊的职业,在自己业务能力有限和社会阅历有限的情况下为社会各阶层患者服务,因此,对患者的同情心、责任心、包容心与职业道德是作为医生的基本素质,也是自身职业成长和发展的源动力。

  二、坚持。职业医生的成长发展到最后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最少需要近20年的时间积累,这要求我们能够耐得住寂寞,坚持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信念,才有可能成为临床医学专家并最后获得一些成绩。坚持是人生必备的成功信念,医生尤其如此。

  三、机遇。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都与我们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国家富强安定,是我们能发展事业的前提,身处在今天的时代是我们的幸运。另外就是导师的指引,这也是我们在职业学术领域成长另一重要因素,我今天的成绩与我的两位导师龚兰生教授和胡大一教授的引领有关。同时,北大和北医的环境和学术氛围也为我们成长和发展提供了众多机遇。

  四、努力和勤奋、认真的精神。医生面对的是生命,而生命只有一次,因而作为医者,首先要有勤奋、认真的精神,一丝不苟的对待每一位患者和每一个疾病变化,精益求精的追求医学知识,不断去挖掘疾病深处的特点,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五、扎实的知识。这是为患者服务的前提,在医学理论知识全面的基础上,你的临床实践才能是对患者有益的和权威的,始终站在学术前沿才能让我们始终工作在患者床边并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服务。

  六、终身的学习和工作。人类探索生命科学的路漫长而艰难,今天对于生命过程和疾病的认知我们仍有局限,许多患者的疾病问题我们并不能完全解决,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了解最新的治疗策略,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解决他们的问题。医生这一行业比任何其他职业都更需要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和看病查房到老”是所有医学大家的共同特点。

  

  人物简介:

  王宏宇,男,医学博士,心脏和血管医学专业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疾病社区防治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管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医学》、北京大学《血管探秘》课程发起及组织者。

  主要从事冠心病、高血压及血管病变早期检测和早期预防,血管疾病临床药物和介入诊治,血管生物学及其相关转化医学研究工作。

(来源《北医人》杂志第64期)

编辑: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