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海峡两岸医学生交流活动暨两岸医学生论坛闭幕(图)

第三届海峡两岸医学生交流活动暨两岸医学生论坛闭幕(图)

       橙色的卫衣映衬着年轻的脸庞,沉静的思考、欢快的笑声和雷动的掌声都是送给可亲可爱的老师、同学的礼物。4月4月上午,作为第三届海峡两岸医学生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峡两岸医学生论坛闭幕式在逸夫楼举行。

  台湾阳明大学校长梁赓义、学务长姜安娜和王子娟等老师,台湾大学医学院韦树仁、宋杰炳等老师,中国医药大学杨美芳、吕凌帆等老师,医学部领导王宪、李文胜,国合处处长孙秋丹、教育处副处长李红,面对面名师代表医学人文研究院王红漫教授到会,和参与论坛的两岸师生共同回顾、总结论坛成果。北大医院学生李浙民担纲闭幕式主持人。

  本次论坛设立医学生与人文关怀、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医学教学方式与理念三个子议题组,各组别的两岸师生通过深入交流、主题演讲、案例研究、亲身实践等特色活动,了解两岸医学教育异同,共同学习借鉴,从医学生的角度对现行医学教育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闭幕式上,各议题组推选两岸医学生代表共同进行了汇报展示。

  医学生与人文关怀议题组的两岸学生,在面对面名师张大庆教授的带领下从两岸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入手,了解各自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医患环境和社会医疗体系等内容,并通过课堂展示、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了案例讨论,探讨了人文关怀等相关话题。他们介绍了台湾师生进行大体老师纪念活动及参观医学部解剖陈列室、实验室的体会。两岸学生代表共同宣读了《两岸医学生“携手医学路,常怀人文心”倡议书》,表示愿做到仁心为本、德先术先,心怀后仰、求真求情,关爱病人、关注人文,身体力行、甘愿奉献,以修精湛医术,养博大仁心,做一代大医。

  医学生的社会责任议题组从两岸医学院校志愿服务类学生社团着手,了解两岸医学生服务社会的现状,在王红漫教授的指导下,探讨了医学生承担的社会责任及服务方式,通过志愿服务透视医学生社会责任。同学们通过短剧再现了参与阳光爱心诊所社区义诊的现场,引发全场爆笑,掌声不断。他们表示志愿服务在心中埋下了一颗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种子,期待两岸学生有更多的合作,一起参与到社会服务中来。

  医学教学方式理念课题组以“传统医学教育与PBL”为主题进行了交流,医学部主任助理、教育处处长王维民作为面对面名师参加了讨论。他们从比较两岸医学相关专业在学制、特色、PBL教育等方面的差异性入手,了解了彼此医学教育教学方式与理念的特点,探讨了不同教育模式的优势与不足。汇报中,他们结合学习情况提出了建议,并介绍了参观北医三院的体会。

  在自由发言环节,来自台湾大学牙医专业、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的两位同学简述了参与医学生的社会责任议题组和医学教学方式理念议题组讨论的心得。

  “乐见珍惜两岸莘莘学子以和谐为则,乘理想而行,珍惜国民健康,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王红漫作为教师代表借用梁启超的名言,勉励同学们牢记“少年强则中国强,重在教育,美在少年”。

     梁赓义对论坛进行点评。他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强调了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要通过连贯的、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提升医学生素养,培养医学生同理心。他并提出医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医学生更是被服务者,希望同学们以奉献社会为己任。他肯定了PBL教学的作用。他说,要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知识是教不完的,有教完、学完的观念就永远跟不上时代。他鼓励同学们审视自我,关怀社会,不仅做一个聪明的人,更要做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医学部学生团队蒋子涵同学向梁赓义校长赠送团队书法作品“群贤毕至”,并对其在两岸医学生交流活动中发挥的推动作用表示感谢。

  王宪在点评中回顾了两岸医学生交流活动的历程,充分肯定了交流活动的作用。表示两岸同学展现了自己的特色与风采,老师们看到了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学生的成长。她砥励同学们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成为华人世界的中流砥柱,为整个社会的进步服务,为中国的发展尽责,做自己命运的掌控者。

  海峡两岸医学生论坛在两岸师生的掌声与欢呼声中圆满闭幕。

(宣传部 刘璐/文 杜伟钊/摄影)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