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声】顾晋:医联体的“紧密”就是真正成为一家人

  

  从近两年各地医联体建设情况来看,主要依靠医院自觉性和内部约定的“松散型”医联体居多。作为连续3届履职的“老代表”,今年我将关注重点放到如何让医联体更“紧密”上。

  首钢医院从2014年开始打造医联体,下辖四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可以说,我们真正成为了一家人,进而避免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式的利益分配问题。

  紧密型医联体如何实现?我认为,专家、学科及管理下沉是基础,而实现这些基础性建设的前提,是统一的医联体管理、运行和利益分配机制。实践中,首钢医院通过医联体模式将呼吸、心血管、内分泌和肿瘤等常见病诊治的专家下沉到社区,同时还将患者需求较大的口腔科、中医科、按摩康复等学科下沉,提高了患者选择社区就医的积极性。

  此外,信息化是医院运营和临床业务发展的现代管理工具,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的联通,是紧密型医联体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条件允许,应尽快在三级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间实现资源、信息等互联互通,为常见病、慢性病患者下沉到社区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能够让疑难杂症患者顺利转诊到三级医院,从而优化各级医疗机构的患者结构。

  想要有效促进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基层就诊,还要强化医保的经济杠杆作用,医保报销比例应向社区进一步倾斜,真正引导病人分级诊疗。

  想让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可复制、可持续,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是根本。通过在云南省调研,我感觉,当地实行的“县招乡用”模式值得借鉴,呼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各地可以参照云南经验,给予社区医生上级医院的编制和身份,以此来保证其提供稳定的高质量服务,为进一步做实医联体,夯实人才基石。

  (统战部摘自健康报2018年3月6日)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