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声】吴明:用同向激励机制树立正确导向

  对于医联体建设,我们应该看到医联体服务的对象人群,有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和患者,他们对于健康的需求不尽相同。那么,医联体应该如何满足这些不同的需求呢?我认为,既要“分”,又要“合”。所谓的“分”是指,医联体内部各成员单位的功能不同,功能不同就会适应需求的不同。而“合”是指,为不同需求的人提供不同服务的过程是一种协作,最终的目的是形成有序的医疗服务提供和利用,进而维护、改善和增进健康。

  医联体建设的顶层设计明确提出,要建成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其中利益共同体是关键。如果不能形成利益共同体,不管是紧密型还是松散型医联体都难以为继。为此,应建立起同向的激励机制。这就要求,首先,政府层面的医保支付、定价、财政投入等,都应该围绕医联体的建设目标进行设计。比如,政府财政的投入应该致力于激励大医院减少甚至放弃普通门诊,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疑难重症治疗上来。

  其次,对基层工资总额进行突破,也是一个重要的激励手段。在医联体建设中,应该对基层充分放权,尤其是收入分配的权利。事实上,基层亟需解决的问题不仅是能力,更在于改变病人看多看少一个样的现状,调动起医疗人员的积极性。一旦基层医务人员有了积极性,就会主动提高能力,就会想尽办法吸引一部分病人留在基层。

  此外,还应建立起三级医院通过控制成本获得利益的激励机制。目前,三级医院主要是通过做大收入获利,这就难免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竞争关系,如果在这种背景下建立起紧密型医联体,不利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因此,必须改变三级医院的运行机制,不是做大而是做精。

  (统战部摘自健康报2018年3月10日)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