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声】霍勇:医生集团使资源流动 执业标准亟待建立

  为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流通,推动分级诊疗的落实,近几年,多点执业开始推行,但不规范的医疗行为时有发生。而国外经验表明,医生集团是一个很好的医生资源流动平台。从2015年开始,我国的医生集团开始得到行业内的关注。“医生集团的出现,为医生的多点执业、自由职业创造了新的平台基础,有望成为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之外的另一种医生资源组织形式,有助于解决我国看病难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大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说道。

  在霍勇看来,医生集团的优势主要表现在风险把控强、平台可帮助医生专心在擅长领域发展、对于医生而言时间灵活收入有保障,且有助于树立医生个人品牌。

  不过,霍勇认为,从我国目前医生集团发展的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例如,目前我国医生集团的性质无清晰定位,既不具备医疗机构的疾病诊断功能,也不能成为集团医生的执业注册主体;不具备医疗机构资质的医生集团与合作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仍然存在财务通路问题;政策壁垒依然存在,政策虽允许跨省执业,但备案手续仍相对繁琐,各省备案手续要求不同;而且目前医疗行业对医生集团的发展态度不明朗,有些公立医院对医生加入医生集团持反对态度;现在还缺乏落实多点执业政策的操作细则等。

  因此,针对以上问题,霍勇建议,首先应建立医生集团的执业标准,就像律师执业一样,如何执业,如何在执业过程中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这一标准除了强调医生和医生集团应该如何做,更重要的是评估医生做完之后的效果,这将直接影响服务质量。

  其次,霍勇认为,应在政策上对医生集团的定位进行明确,明确医生集团具备医疗资质。他表示,医生集团要具备和国家发展、社会发展、深化医改需求一致的方向,不能仅强调医生集团的营利性,更要强调公益性。医生集团要助力国家的分级诊疗,着眼于县域及基层医院定位,帮助县域医院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作用。

  另外,还需加强对医生集团的监管。在国内,大部分医生集团是在2015年以后成立的,各种医生集团的运营模式也不尽相同。在医生集团标准尚未确立的前提下,对医生集团服务质量、合规合法性的监管就尤为重要。但霍勇强调,在目前的属地管理体制下,各地的医疗监管体系是割裂而非统一的,因此,对医生集团进行监管的同时,也是对全国统一医疗监管体制的探索。

  除此之外,霍勇还建议,应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发展。医生集团仍属新生事物,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简化审批程序、加强监督管理,通过制定政策对医生集团的发展进行指导和约束。

  (统战部摘自中国经济导报  2018年3月8日)

  编辑: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