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泠:最专业的团队 提供最优质的护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前线专访

婀娜的背影,曾被刷屏无数。纤瘦的身躯,穿上防护服,就成为了战士。义无反顾步入隔离病房,坚定而执着。她被前线百名护理兄弟姐妹们称为“定海神针”;她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贴心管家”;她带领护理团队用专业护理为重症新冠患者带去生的希望,她就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王泠主任护师。

王泠主任说:“医院有100名护理兄弟姐妹奋战在抗疫前线,作为护理工作的大家长,我有义务保护好他的安全,更有责任和他们一起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提供高效救治和优质护理贡献力量!”

“我是个护理老兵,必须做出表率!”

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身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的王泠就一直忙碌不停。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1月26日奔赴武汉前线,她更是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武汉前线护理人员的防护安全、工作开展,后方医院日常临床护理工作、一千多名护士的凝聚与管理,她都得放在心上。

当得知医院组建第三批医疗队并将独立接管重症病区时,她毅然报名前往。“三批医疗队共有100名护士在武汉前线,我必须和他们在一起才能安心。”2月7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第三批援鄂国家医疗队百人团在姜保国院长的带领下抵达武汉。2月8日,医疗队独立管理的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启用,当晚便开始收治患者。

从出发前协调组织、工作安排,到抵达武汉后人员培训、物资筹备、流程制定,王泠忙的马不停蹄,只睡了短短3个小时。当商讨进入隔离病房首发阵容时,她坚决表示:“我必须去!”

万事开头难。中法新城院区新冠肺炎重症病房是一个由外科病房改造的隔离病房,大家对于传染病病房工作流程尚未熟悉,甚至护理工作中常用的输液泵都和平时习惯的型号及操作方法都不一样,再加上危重患者治疗量大,护士们心里的弦都绷得紧紧的。“年轻护士们多,第一次进隔离病房容易紧张不适应。我是个护理老兵,必须做出表率。我在,他们就踏实了。”

王泠平时心率是60多次/分,刚穿上密不透气的防护服就已经大汗淋漓,稍微一动,心率就达到100多次/分。即使这样,她无惧危险,以身作则,坚持和大家一起接收新入院病人,一起治疗核对、生活护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护士们笑称,王主任就是我们的“定海神针”!

“最专业的团队提供最优质的护理!”

护理在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救治当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此次出征武汉的护理团队以重症监护、急诊监护、呼吸监护这样重症护理经验丰富的资深护士为主。

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病情危重、变化迅速,常常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手段非常复杂,护理工作难度极大,对护士的专业技能要求也非常高。既要严格做好人工气道的管理、肾脏替代治疗、俯卧位通气护理等等,又要积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这对于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然而隔离病房污染区的护理工作跟平时完全不同,不仅要做治疗护理、生活护理还要做患者的心理护理和感染控制,甚至垃圾的包装清理、腹泻患者的粪便处理,都需要护士完成。严密的防护服对护士的生理和操作技能都是巨大的挑战,再戴上三层手套、N95口罩和护目镜,在污染区工作更是难上加难,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气道护理这样熟稔于心的常规操作,受到装备对体感的影响,都会带来操作中的不便和困难。

“我们的护士们克服种种困难,始终敬业执着。护理团队中年轻护士们多,看到这些‘90后’的孩子们迅速成长,堪当大任;看到‘80后’、‘70后’的护理骨干们乐教善授、以身作则,我觉得特别欣慰。”王主任肯定的说道。

“有效发挥专科护士的专业价值!”

此次派出的护理队伍,集合了造口伤口、静脉治疗、重症护理、呼吸治疗等在内的专科护理人员。作为国内知名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家,王泠带领这支复合型护理团队为重症新冠患者提供了专业、个性化的综合性护理。

一位截瘫新冠重症患者,令人记忆犹新。这位老爷爷不仅患有新冠肺炎,还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等慢性疾病,而且伴有膀胱造瘘。入院时患者右侧坐骨结节处和左髋部出现严重的压力性损伤已经破溃。王泠第一时间查房,并亲自为患者清洁压力性损伤处皮肤。

由于护目镜起雾视线不清,需要离创面更近些才能看清。长期饱受腰病痛苦的王泠弓着腰凑近创面,一点点地将坏死的白色组织去除,厚重的防护用品使动作变得缓慢,整个过程持续了20多分钟。当全部操作结束,为患者换上了新的纸尿裤,王泠已经累到直不起腰来。

走出了病房,王泠主任立即和全体护士商讨制定该患者压力性损伤护理常规,要求必须严格交接班,查看患者的皮肤;每2小时为患者翻一次身;每4小时更换一次纸尿裤。孙丽冰、马蕊和王茜三名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承担起了该病人的专科护理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老爷爷日渐好转,治愈出院。

专业性不只体现在患者治疗,也体现在为队员们开展针对性治疗。身为中华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的王泠,一直高度关注前线医护人员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

当得知第一批医疗队医护人员由于防护用具长时间佩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压红和破溃,重症医学科护士柳红英甚至出现脓疱感染,她格外焦急,立刻给前线医护人员快递去敷料,并在微信群里从裁剪、贴敷一步一步教大家如何进行治疗。

她带领北京护理学会伤口造口失禁专业委员会护理专家们为全体前线医护人员撰写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务人员使用头面部防护用具相关压力性损伤防治建议》,为减轻或预防防护用具引起的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提出了专业化建议。

此次奔赴武汉前线,更是带上了足够敷料,不仅为了临床治疗,更是为每位队员提供义诊和专业治疗。

她在繁忙工作之余,起草了《新冠肺炎防控中医务人员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新冠肺炎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护理》等团体标准和经验介绍,将专科护理经验面向更多医护人员推广。

“有效发挥专科护士的专业价值,对于提高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救治效率极其必要。”在武汉抗疫最前线奋战了一个多月的王泠,对此体会最深。

“严格管理,护理质量控制绝不放松”

作为资深护理管理专家,王泠在选派医疗队护理团队时反复斟酌,最终形成“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护理骨干”这样的三级架构,便于质控管理和工作落实。

在每班次的护理人员安排上,更是着重构建重症护理梯队,通过“管理团队质量管理和督导——护士长重点把关——骨干护士传帮带”的三级模式,有效提高护理队伍整体重症护理水平。

每天或隔天,她都坚持去病房指导护理工作;中午与医院领导等几位核心人员讨论工作方案;下午五点再与临床一线的医生、护士长讨论具体工作安排等,保障临床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每天,每天,王泠的工作发条时针都上的满满的。

她带领护理团队严格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患者护理规范》,并根据规范进一步细化实行精细化管理。

医疗队护理坚持沿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规范的每日交班制度、危重症床旁交接班制度、护士长每日督查制度、医生护士长联合查房制度等,保证重症患者护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同质化,同时也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理模式落实到武汉前线。

规范专业的诊疗护理,给患者极大的信心和支持。王泠记得病房刚启用时收治的一位老奶奶,听到护士们和蔼耐心的问候叮嘱,看到医护人员规范条理、严谨细致的操作,多日来积压的恐惧和压力一下释放出来,紧紧握着护士的手大哭起来:“遇到你们真的是太好了!我有救了!”

“大到血液净化、机械通气气道护理,小到静脉穿刺消毒半径、固定持针器姿势,都和在医院时一般无二。三查七对、预防跌倒坠床措施、压力性损伤管理,都执行的一丝不苟。

“不论在什么时候,我们的护士一出手,都是最规范的流程、最精准的操作。这让我感到非常的欣慰!”王泠主任由衷地赞叹道。

“服务好每一位队员是我的责任!”

王泠除了作为护理专家指导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常规和工作流程,由于公认的细心负责,她同时被委以服务保障组的重任。

无论是医疗及生活物资保障、还是餐饮和生活服务,无论是捐赠物资接收管理,还是每天各组不同班次出发前的防护物资发放,王泠主任带领护士们将物资管理的井井有条。

2月15日,武汉下了近年来最大的一场雪,气温骤降,王泠主任和后勤保障组紧急协调,克服诸多困难,最短时间里把一件件羽绒服送到每位队员手中,让大家在最冷的夜晚可以温暖地上下班。每班次的队员上车前,王泠主任都亲自站在门口督促检查,确定每位队员穿的足够保暖,才让其上车。“王主任,不仅仅是我们的贴心管家更是知心姐姐,她的的笑容总让我们觉得春天来了!”队员们笑称。

为了配合感染防控工作,王泠主任选拔资深护士、护士长作为感染防控护士,并和他们一起配合感控专家共同监督、帮助每一位医务人员把控工作区内感染防控细节、穿脱隔离服细节等,甚至包括物品放置、垃圾清理,逐一检查,无一不操心。不管是刚开始不熟悉流程,还是长时间工作疲惫的时候,她总会耐心的叮嘱:“大家务必注意防护!绝不能放松!”“在这130多人的大家庭里,服务好每一位医疗队员,是我的责任。”王泠主任坚定的说。

阳春三月,欣欣向荣。3月18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又送走了4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愈出院,一共有57名患者出院。“有57名患者出院,就有57个家庭团圆。这让我无比开心!我们一定一如既往、全心付出,坚持到最后的胜利!”电话那边的王泠主任悦耳的声音,流露出温暖的笑意。

就是这些防护服下最美的天使,在平凡中把握生命轮回的航舵,在忙碌中感受呵护生命的快乐,在点滴中书写捍卫健康的神圣,在坚守中迎来华夏大地的春天。




(来源: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