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攻艰克难 坚决打赢防控疫情阻击战 ——北医三院抗击新冠肺炎纪实二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牵动着每一个国人的心,更牵动着每一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人的心。作为中国医疗“国家队”,北医三院责无旁贷,第一时间做出积极响应,全院上下高度重视,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担负起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重任。

红色火炬点燃希望

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迅速凝聚起14亿国人团结一致共抗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在最危险的地方,共产党员奋不顾身、用行动践行初心,“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发挥火线上的中流砥柱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全力以赴救治患者,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

一声令下,北医三院的白衣战士们立即响应党的号召,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前线。疫情面前显忠诚,迎难而上显担当,最危险、最繁重的的任务,医疗队中的党员们总是冲锋在前。一个党员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一个党员就是引领众人在黑夜中向上向前的熊熊火炬,划破长空,点燃希望。北医三院援鄂医疗队坚守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新冠肺炎重症病房,随着援鄂队员从20名壮大到137名,经医院党委会研究讨论,成立临时党总支,49名党员组成的7个临时党支部,迅速成为了医疗队的核心,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战友,让他们坚定必胜的信念,燃起战斗的勇气,顽强拼搏,日夜奋战,做守护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一个又一个,队员们纷纷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要求“火线入党”。一个月里,医疗队临时党总支收到70余份入党申请书,在武汉前线,同志们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铿锵誓言,掷地有声。

预备党员发展大会上,掌声热烈,党员同志们对火线入党的几位新同志表示热烈祝贺,这掌声饱含了鼓励、肯定和期许。刚刚被接收为预备党员的沈宁副院长激动地说:“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光荣入党让我终身难忘。我深知自己担负的责任和使命,今后都将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以赴救治病人,带领团队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为打赢这场抗疫狙击战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人民健康服务。用行动诠释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精神,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特殊时期,不仅是对业务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党性的考验。

党委书记金昌晓通过视频连线参加了临时党支部的党员发展会,他对援鄂队员们说“今天的发展会神圣而意义深远,一定会永载三院发展的史册。”

2月28日我院发出为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捐款的通知,短短半天收到全院党员及部分群众捐款25万余元,疫情期间捐款累计超过30万元。

白衣作战袍逆行建堡垒

武汉疫情防控,重中之重,关系全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作为“国家队”义不容辞,第一时间派出劲旅冲锋陷阵,承担抗疫危急险重任务。

2020年2月1日下午,院长乔杰院士接到任务,3个小时后率队与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沈宁等北医三院第二批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赶赴武汉。第二天,进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与北大第一医院、北大人民医院一起,组建重症病房。乔杰任北大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领导组组长,沈宁任医疗队队长。

对于重症患者来说,特别是高龄有慢性疾病尤其是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加上肺炎这一打击,通常病情发展较快,病死率增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尽早去干预,阻断病情进展,救治关口前移,尽量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人命关天,分秒必争。

“很多危重症的患者是住不进来院,确实是感受到整体的紧张的气氛,感觉这个任务确实是挺艰巨的,这个压力是过去从未有过的。”乔杰说。

2月3日,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新病区正式启用。北医三院、北大人民医院医护团队第一批进入隔离病房。8点50分左右,新病区收治第一位患者。从病房改造到收治患者,仅仅用了30多个小时。

2月7日,来自北医三院34个科室的113人继续增援,总人数达137人。

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调集了委属委管医院及各省高水平医疗队到重症定点医院,整建制接管病区。

2月8日晚9点,由北医三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独立接管的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新病区正式启用。院长乔杰、副院长沈宁率领大家自制病历模板、病程模板、交班模板、临床路径、护理模板,行第一例床旁气管插管、第一例床旁气管镜、第一例中心静脉置管、第一例胸腔闭式引流术……各项管理与救治工作稳步开展。

医疗队把北医三院“三米阳光”的护理文化理念引入医疗队日常工作中,在医护与患者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把人文关怀带入隔离病房。提倡在工作场所中关注、关心、关爱出现在我们三米内的所有人,用护理人的行动,为患者加油鼓劲,消除恐惧,拉近彼此距离。危难关头,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营造温馨的氛围。

2月19日,北医三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负责病房内首位治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出院!“恭喜毕业!”病房的医生和护士笑着说,第一例患者治愈出院极大地鼓舞了在第一线战斗的医护人员士气,也让住院患者增添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北医三院独立接管的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B 11西病区主要承担重症新冠肺炎的医疗救治任务,截至3月9日,救治患者81人次,32人治愈出院。

2月19日夜间,黑龙江省新一批援鄂医疗队部分队员抵达武汉,北医三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感染防控专家、临时党支部书记袁晓宁对黑龙江省援鄂医疗队进行岗前感控培训,交流经验,共克时艰。

“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医疗队员夜以继日,在隔离病房大汗淋漓,又用体温捂干汗水,隔着起雾的护目镜,凭着高超的水平、丰富的经验为患者实施治疗,精心照料,他们必将不辱使命,怀着必胜的坚定信念,迎接武汉的动人春色!

凝心聚力坚守“北京防线”

武汉前线鏖战正酣的同时,北医三院的“北京防线”也一刻未曾放松。

继2月1日,乔杰院长带队驰援武汉后,金昌晓书记领导着院内的各项防控工作。每日例会上,院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在领导小组、工作小组例会上沟通信息,为抗疫工作作出决策和部署。

自2020年1月29日医院成立医疗专家组后,每日召开工作例会,对每一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都进行认真梳理、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通过严格把关避免了漏诊、降低了疫情传播风险、改善了患者临床转归。结合我院的确诊病例特点,对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更新及时进行全院培训。为病房和急诊发现疑似病例、医务人员感染等突发情况的处理提供专业意见。指导制定相关发热或怀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就诊流程、病房收治患者的管理、预检分诊标准、流行病学调查表、感染疾病科重症患者转运流程、感染疾病科院感防控措施、发热门诊患者复诊流程、发热门诊转折门诊复诊预约流程等相关诊疗流程等多项诊疗规范。

感染疾病科一月份正迎来流感高峰,急诊量达到日常急诊量的3倍以上。同时,武汉爆发不明原因肺炎疫情。感染疾病科对于“不明原因肺炎”、“冠状病毒”高度敏感,从2020年1月6日开始,发热急诊的流行病学调查表上增加了“一月内是否去过武汉”的内容,制定了《不明原因肺炎排查流程》。

1月20日,感染疾病科接诊并留观了一例武汉流行病学史阳性合并肺炎的患者,1月21日,该患者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成为北医三院第一例确诊患者。同日,医院成立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和防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医院开始对感染疾病科楼布局重新改造,并设立专门接诊流行病学史阳性患者诊室。为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医院紧急调配了无创呼吸机、遥测监护仪、移动氧气瓶、便携式血氧检测仪等各种设备。

同时,在医院指导下,感染疾病科根据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国家指南和院内制度,不断优化流程,逐步制定了符合科室实际的工作流程,梳理了科室规章制度近30项。

医院总体协调,大内科一期选派七位高年资医生,护理部派来三位经验丰富的护士,加入院内“前线”。自1月31起,所有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接受医院统一部署调配,从感染疾病科,呼吸ICU负压病房,到急诊科,医院不断增派人员支援院内抗疫一线科室。2月13日,医院设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急诊专家工作组,疫情防控期间负责统筹安排内科人员支援感染疾病科、急诊科、内科ICU/呼吸内科ICU等;负责加强急诊患者收住院管理,协同解决急诊人员密度高等事项。

儿科担负着救治普通患儿及新冠肺炎患儿筛查的重任。科室及时制定完善住院患者管理制度及科室应急预案。对于儿保42天复诊患儿,沟通延后或分时段预约。儿科门诊分区就诊。普儿病房采用患儿单间设置,医护和属地卫生护理员采取三级防护措施,加强对普儿住院患儿及家属入院及住院期间的管理,护士定期测量患儿体温同时加测患儿家长体温,牢牢守住疫情防控的儿科防线。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也积极投身到这场战役中。协助发热门诊救治重症患者,审核医院确诊和疑似病例,避免漏诊流入病房和社会造成二次传播。会诊二线奔走在全院各个病房,三线专家一夜十余次“仰卧起坐”为各个科室排除疑似病例。呼吸重症监护病房26张床位满负荷运转。凭着专科医师的高度职业敏感性,将一例5次核酸检测阴性、1次弱阳性的病人严密隔离在负压病房救治,最后在家人多例确诊后转到定点医院,最大程度地降低了院内暴露的风险。

困难面前,众志成城。危重医学科除危重患者的救治任务外,科内的两间负压病房仍承担起收治疑似患者的任务。

妇产科为保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防控工作,对产科就诊流程及就诊环境的进行梳理,对孕产妇进行分时段、分区域分流就诊。梳理孕产妇疫情防控及危重孕产妇救治及转会诊等工作流程。结合产房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调整产房病房布局,避免交叉感染。

由于疾病的特殊性,血液透析室是尿毒症病人的生命线,一旦在血液透析室出现疫情,就意味着200多名尿毒症病人生命安全面临极大风险。肾内科不断改进和优化流程,做好预分诊等工作,反复为患者解释疫情防护细节,保障了患者和医护的安全。

肿瘤放疗科、肿瘤化疗与放射病科建立了严格、科学的防控体系和流程,减少肿瘤患者聚集。

新冠疫情发生后,急诊科轻症患者减少,但重症患者依然需要及时救治。科室严格把关,力争做好源头管理,避免急诊病房和住院部的院内感染风险。对于一些疑难和危重病例现场会诊,保证疫情期间危重患者的救治质量。对急诊输液室和留观室的紧急改造,整合急诊病房。降低生活区域人员密度。制定“急诊留观来访人员流程”,对家属或陪护进行严格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监测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关键一步,面对疫情,北医三院积极落实国家“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原则,迅速响应,创造条件开展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医院从1月23日接到任务就积极筹备,检验科快速起草了实验室改造方案。乔杰院长、金昌晓书记、付卫副院长、宋纯理副院长、沈宁副院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到检验科现场办公,各相关部门联动配合,高效解决问题,积极筹备开展检测工作。2月6日,北医三院检验科正式开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检验科第一时间启动了获批的可同时检测六种呼吸道病毒核酸的芯片法的院内流程,不断探索更优方案,为临床诊断提供最准确的报告。为了提高检测的阳性率,满足临床需求,不断增加样本检测类型,除咽拭子和痰外,血液和粪便标本也将纳入检测范围。一个月内,检验科已完成核酸样本测试数逾300次。

CT检查是新冠肺炎确诊的重要标准。放射科1月22日第一时间成立应急管理小组,制定放射科岗位防控标准及操作规程,制定疫情期间放射科检查流程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医院在发热门诊配备固定DR一台,移动床旁X线机一台;启用美容门诊北侧CT4作为新冠肺炎筛查、疑似、确诊患者胸部CT检查专用机,减少交叉感染机会,放射科除相关专家参加院内专家组外,全力以赴,积极协调各岗位涉及人员。

药剂科针对疫情防控期间手卫生消毒产品用量激增,制剂室自1月31日开始,在确保安全和产品质量前提下,按照WHO推荐配方制作免洗洁手液,缓解了医院的物资压力。紧急建立儿科发热药房,为发热患儿提供24小时服务。

各院区、各科室根据院区和科室情况,分别制定了防控制度,并迅速落地,反复核查,不断优化,严防严控。

科学研究权威解答

无论是在武汉前线,还是在北京本部,在繁重的临床救治任务之外,北医三院高水平的医疗专家们还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科学研究,对疫情防控的关键问题、社会关心的焦点问题给出“北医三院答案”。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北医三院结合17年前抗击“非典”的经验,专家组牵头,多学科团结协作,系统总结我院新冠肺炎病例的实战经验,编写的《新冠肺炎相关专科问题的处理》一书,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书籍面向更多的的医务同行,共同面对此次考验。

2020年2月12日,妇产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乔杰院长特别受邀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就社会最关心的妊娠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是否存在母婴垂直传播问题,在线发表题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孕产妇的风险是什么?”的重要述评,与国际同道分享中国经验,提醒广大孕产妇做好防护,无须恐慌。

北医三院药剂科受中国药学会委托组织编写了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医院药学工作指导与防控策略专家共识(第一版)》,于2月7日在全球进行发布,为世界范围内抗疫工作的药学保障与服务提供了“中国经验”。为中国和全球医院药学部门工作人员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相关工作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充分体现了北医三院药剂科的社会责任感和中国医院药学工作者的担当,也得到了FIP的赞扬和高度认可。

北医三院药剂科主任赵荣生参与制定并组织编译的国际药学联合会《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暴发:适用于药师和药房工作人员的信息与试行指南》(中文版)在全球发布,用行动展示了北医三院药剂科的责任担当和行业影响力。

妇产科赵扬玉等在《中国使用妇科与产科杂志》发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孕产妇胸部影像学检查策略建议》一文,认为胸部X线及CT检查在妊娠期间应用相对安全,故在疾病诊断需要时,应积极完善相关检查。

超声诊断科王金锐教授参与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组织编写的《新冠肺炎超声诊断实用手册》(第二版)编撰工作,该手册的发行为急重症患者和不便移动患者的床旁及时监测、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反应提供了专业指导。

2020年2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孕产妇、婴幼儿和托育机构健康防护情况举行发布会。北医三院产科赵扬玉主任参加发布会,就疫情防控期间社会关心的孕产妇防护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2020年2月19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沈宁副院长参加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援鄂医疗队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有关情况,并就如何切实提高重症患者救治率回答记者提问。沈宁认为提高重症患者救治率,多学科的综合治疗至关重要;对于危重病人的分层救治也是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环节,要把最集中医护力量的床位留给最危重的病人,切实提高治愈率;将最初的支持对症治疗为主转化为积极的预测性治疗,能够更早期地干预,降低病死率;应积极推进新的抗病毒药物研发以及中医药在重症患者上的应用;心理支持治疗对疾病至关重要。

2020年3月4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和武汉同步举行记者见面会。乔杰与在武汉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学专家们一道,参加记者见面会,分享中国治疗新冠肺炎的做法和经验。

2020年3月8日,国务院召开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北医三院产科主任赵扬玉教授就疫情期间孕产妇相关保健问题做解答,认为对于确诊新冠肺炎孕妇,在妊娠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对于已经确诊新冠肺炎的产妇,建议采用人工喂养的方法。当产妇治愈出院后,完成了14天隔离观察,经过复诊以后没有问题,可以开始进行母乳喂养。

2020年3月8日,“三·八”国际妇女节,《新闻联播》播出的“一线抗疫群英谱”介绍了带领北医三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奋战在抗击疫情最前沿的女“战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领导组组长、北医三院院长、国家专业产科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乔杰。乔杰院士到武汉已经近40天了,除了积极组建病房,带领团队进行重症患者的救治外,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又身为妇产科和生殖健康专家,第一时间深入前线调研分析武汉地区孕产妇安全情况,指导工作。她及时总结孕产妇、儿童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验,纳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布的最新的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并特别受邀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就妊娠期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是否存在母婴垂直传播问题,发表重要述评,与国际同道分享中国经验。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要有勇气,更要有智慧。不仅是医生,也是科学家。一个个“北医三院答案”体现了北医三院人的严谨和科学的态度,更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作为“国家队”的担当与奉献。

三院力量!三院速度!

啃下“硬骨头”,完成“硬任务”,离不开后方的硬核保障,靠的争分夺秒的“三院速度”。

北医三院继2020年1月26日派出第一批国家医疗队,2月1日派出第二批后,2月6日中午,医院再次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任务组建第三批医疗队。医院各部门从人力到物资,立即行动。当天下午,集中为113名队员开展培训。

总务处、工会、医工处、药剂科等迅速联系厂商、零售商,在各种货品紧缺的情况下,不到5个小时,113名队员的防护物资全部准备齐全,生活物资全部准备妥当,分装完毕。

武汉形势严峻,在北京的三院人也心急如焚,时刻待命。出发的指令发出后,113名队员迅速集结,即刻动身前往首都国际机场。夜色中的告别感人至深,队员家属们纷纷从家里赶来,在车窗外挥手,送战士们出征。

急诊科付源伟医师的爱人也是三院急诊科职工,两人同时报名参加应急医疗队,付源伟接到出发任务的时候刚7个月大的孩子还发着高烧,身为父亲,他满怀愧疚与牵挂,但是身为医生,前线患者有需要,一声令下,他毅然踏上征程。

连夜出发,清晨起飞,2月7日,实地培训、分组排班,2月8日晚9点,医疗队迅速投入到新病区的工作当中。

2020年1月23日晚,医院接到北京市卫健委要求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通知。检验科迅速拿出实验室改造方案,院领导现场办公。在PCR实验室筹备过程中,医工处第一时间在货源紧张、运输困难的情况下购置到生物安全柜、全自动核酸提取仪、转运箱、离心机、高压锅等实验必需设备,迅速完成安装调试等工作。为满足检测需求,总务处连夜改造电路,安装新风系统,测算房间压力及通风情况,安装闭门锁。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迅速行动包括设备的联机、站点调整、软件系统的集成、条码的改造和字典调整等。感染管理科、医务处等职能部门协同检验科反复核对流程,培训人员、划分区域,确保实验安全。

短短10余天时间,检验科顺利完成改造任务,将原先的分子生物实验室改造为可以专门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战场,确保核酸检测在安全、科学的前提下开展,压缩确诊时间,为患者的救治赢得时间。

为了减少院内感染风险,保证患者就诊安全和职工健康,医院决定将关口前移,统一调整医院出入口,来院人员体温筛查点挪至医院南门入口处。保卫处、总务处、医工处等快速制定方案,仅1小时就解决了帐篷搭建以及测温设备临时用电问题,使医院的人员体温检测管控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防控疫情期间,根据疫情防控院感相关要求,总务处共完成11项房屋改造项目。在感染疾病科隔离病房改造中,紧急协调调集各方资源力量,仅用24小时顺利完成任务。

物资保障方面,在货源紧张的情况下,医院简化购置物资审批流程,全力确保物资供应。医工处、总务处紧急购置设备和防护物资和设备,为医院及援鄂医疗队工作抗击疫情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医院工会及关爱职工小组也活跃在关心前线职工的战线上,多次组织科室工会干部开展援鄂抗疫医疗队队员家属慰问工作,多次走进一线科室开展慰问工作,为在前方奋战的医务人员解决后顾之忧。对捐赠物品进行核验、接收,并以最快速度将物资发放到职工手中,传递社会各界对医务人员的关心和爱护。

精细化防控中的“小手段”和高科技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既要实现对疫情的有效防控,又要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院内在岗人数众多,患者情况复杂,人流量大,为了实现防控的全面覆盖,提高防控效率,加大防控力度。北医三院狠抓细节、严查漏洞,把防控细化到患者就医的每一个环节,深化到职工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为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更多采用“无接触方式”,保证安全,防止交叉感染。

医院南门作为非机动车及行人唯一入院通道,分为发热患者、普通患者、院内员工三个通道,有效进行了人员分流。临时搭起的绿色帐篷里,医学工程处经过反复比对和试验,最终从多种测温仪中挑选出来的红外热成像智能体温筛查比对系统,守住入院第一道“关口”,实现了就诊患者体温快速、准确无感监测。

门诊楼内,一排排自助机采取间隔开机方式有效防止患者聚集使用。同时,信息与大数据管理中心增加每日自助设备巡检频率,保障疫情期间的门急诊业务平稳运行。候诊椅减少,拉大座位间距及等候间距,并贴上了隔座等候的提示语。疫情期间患者减少,但医院仍多开窗口,缩短患者等候时间,窗口和刷卡立柱增设了药剂科自制的免洗手消毒液。“一米线就是生命线”,随处可见的一米线标识提醒患者有序排队,共同巩固疫情防线。

北医三院微信服务号、线上医疗服务app增加“新冠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承诺书”,实现纸质流行病学调查表电子化,并对自助一体机、微信以及HIS系统的挂号功能中“首次来院身份信息登记”模块进行升级改造,电子流行病学调查表贯穿门诊、住院全流程,方便医护在任意环节进行查看。同时,信息与大数据中心发挥专业优势,在微信企业号内面向全院职工增设疫情防控专题,在线上医疗服务APP上增加疫情防控专题以方便公众居家使用。在原有医院决策支持(企业号)上增加疫情相关指标,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收集国家卫健委、WHO、BMJ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新冠状病毒诊疗方案在临床辅助决策系统中开发“疫情防治”模块,将各诊疗方案分类挂载到临床辅助决策系统中。北医三院本部、分院区、援鄂医疗队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实时联通,确保疫情期间重要会议、远程会诊顺利进行。为援鄂队员开通VPN虚拟专用网络账号,方便队员远程访问科研管理与伦理管理系统。

集团化平台云影像功能与院内RIS系统直接对接,并在PACS系统中增加云影像调阅功能。放射科备班人员可以在家里远程调阅云影像进行阅片,及时协助同事处理院内工作。放射科第四检查室CT作为新冠肺炎患者专用筛查机后,医院紧急安装天眼隔室操作系统,使放射科医技人员可不用进入机房进行手动床旁摆位,最大限度减少了医技人员与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直接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医院建立防疫物资小组SOP标准化工作流程,保证每日大量防护物资发放准确、高效、有序,保证物资盘库精准、账实相符,并按时上报盘点数据。医工处针对不同设备为临床科室提供专用消毒方案,以指导全院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医务人员及患者安全。

疫情期间,医院进一步推进线上医疗服务工作,号召医生为患者开展线上服务,为患者提供线上咨询服务。截至2月底,全院近千名医师开通线上医疗服务咨询,占临床科室中级及以上职称医师总数的90%以上。

全员皆兵众志成城

韩启德院士曾经说过:“三院是个家”。“团结、奉献、求实、创新”,危难来临之际,每一个三院人都没忘记肩上责任。

春节假期期间,由科研处牵头,在全院招募疫情防护志愿者,短短两天内有300人左右的职工报名,包括职能处室、科研平台、临床和医技科室等部门,报名者纷纷留言,表达自愿参与疫情防护工作的强烈意愿和决心。不论是温度骤降还是大雨滂沱,志愿者们准时到岗,每日轮流值守在医院南大门,协助进入医院的人员测量体温,守卫着进入医院的第一道关卡。

从院领导到每一名医生、护士、卫生员,保护好自己,就是为医院多巩固了一层防线。全院上下严格落实每一项防控措施,“七步洗手法”、流行病学调查、“一米线”,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北医三院人深知,做好自己做好细节,才能保护三院大家庭,才能更好为患者服务。

医院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培训工作小组,负责全员培训相关工作。同步安排实际操作考核,确保疫情防控责任落实到人,全员掌握培训内容,教育处组织线上线下培训方式,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管理科、医务处、护理部等专家对全院5900余名职工及800余名医学生完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总务处多平台联动,对本院及各分院区总务处内的全体职工及外包服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及考核,确保培训不留死角。

在疫情来临时,老将冲锋,后生可畏,巾帼不让须眉,每一个三院人都展示出了自己的担当。

急诊科有11名医护在武汉,还有1人在援藏,看到科里的情况,65岁的刘桂花主任医师主动请缨:“如有需要,我随时可以上班,一、二、三线和医疗队都能参加。”

危重医学科,从第一批北医三院国家援鄂医疗队队长葛庆岗,到第三批队员,全科12名医护参加到武汉一线的危重症患者救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包括科室副主任、副院长沈宁等7名医护人员在武汉……

疫情就是命令,三院人冲锋陷阵、迎难而上,克服种种困难,正在一步一步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向最终胜利。

不论是身披白色战袍,成为北京到武汉一道耀眼的光芒,汇成一股温暖的逆流,还是守土尽责,不分昼夜,坚守“北京防线”。北医三院人必将团结一致、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来源:北医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