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专访安友仲:战略求全战术求精+诚毅细致攻坚犹酣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前线专访

“这个药饭后吃,您不要忘!咱们有信心,一定会好起来!”

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管理的重症隔离病房,一位80岁的老奶奶一定想不到,眼前这位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反复讲解的医生,是重症医学界响当当的大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此次北京大学援鄂抗疫医疗队专家组组长安友仲教授。

安友仲教授2月1日随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出征武汉,至今,年近花甲的他在武汉抗疫前沿、在重症救治一线已经奋战了二十余个日日夜夜。这二十多天时间里,从新冠肺炎重症监护病区改造方案研讨到现场考察调研,从重症设备物资到位到救治流程规范制定,安友仲马不停蹄多方奔走。夜里,与医疗队员们探讨危重病例、交流诊治经验,不仅从宏观角度制定重症救治战略,更从细节着手把控救治环节。

宏观视角 战略精准致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阻击战进入关键阶段。协调整合和优化救治力量,全力救治患者,加强重症救治能力,努力降低死亡率,成为医疗工作重点。以重症医学专家为主的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正是为了加强武汉新冠肺炎重症救治力量。

“重症医学专业,从诞生的第一天,就注定了与灾难、疫情和临床医疗生命支持与救治的密不可分,就注定了从事这个专业的医护工作者的责无旁贷。”安友仲作为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专家,抗击SARS、汶川救援、雅安救援、H1N1防控……在国家重大疫情或灾难之时,都会出现他的身影。

安友仲教授表示,任何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首先要做的是“检伤”,就是对患者进行分层。“国家提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疫情防控的关键,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早诊断,尽量迅速及时地明确病人的诊断,然后再将确诊病例进一步分层为轻症、重症、危重症,加强分级诊断,这是近期患者救治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也成为专家组团队的共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在专家组的带领下,对重症患者进行评估分层,全力救治。针对单纯新冠肺炎患者,对症强化治疗,拦截重症向危重症发展;针对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充分发挥多学科团队优势,进行综合诊治;针对危重症患者,发挥重症医护专家团优势,加强器官保护和生命救治,结合新冠肺炎特点,把握治疗关键环节,重点监测临床预警指标,通过关口前移争取抢救时间。

随着工作的开展,重症患者会越来越多,这对医疗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提高效率、保证国家医疗队的水准?”安友仲教授从到达武汉的第一天就在思考,忙碌工作之余,和大家讨论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提供给患者最佳的治疗手段与最优化的治疗方案,保证诊疗过程的精细化、标准化、程序化。

北京大学三家附属医院充分沟通,专家组团队和医疗队员一起,就结合指南细化诊疗细节,甚至就抗生素、激素、丙种球蛋白使用指征等常见问题进行讨论,制定统一原则,最终确定了《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入院病人初步处理流程和原则》。“我们共同制订疾病标准化处理流程,医疗队中不论是谁参与治疗护理,执行的都是‘国家队标准’。”安友仲教授坚定地表示。

毫厘必较 细节决定成败

重症医学的学科特征让它一直站在生命的前沿。这一前沿,不仅体现在重症医学以整体观审视患者,探寻疾病的发展规律,更体现在对器官、对局部的精细监测和干预,使整体的诊疗达到更高的境界。

抵达武汉后,安友仲主任最快速度了解全部患者病情,并进入隔离病房逐一查房,从器官功能支持、氧疗与呼吸支持、循环监测与支持、营养支持等细节方面进一步优化救治方案,给全队的诊治水平注入了有力的保障。

虽然隔着厚重的隔离服,但他喜欢跟患者床边交流,不仅解答他们对病情的疑问,科普一些小知识,还询问生活方面的困难,他细心的话语,温暖了患者,也改变了原本沉重压抑的病房气氛。“只是通过化验结果和影像学检查评估病人的轻重缓急是不行的。制定临床决策,必须到隔离病房里面亲自看看患者,患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提示着病情的变化。”安友仲主任强调。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第二版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作为重症医学专家安友仲主任参与了本次方案制定。前期积累的重症患者救治经验和丰富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为全国新冠肺炎诊治方案制定提供了大量细节指导。

安友仲教授指出,氧疗与呼吸支持是新冠肺炎主要治疗措施之一。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无创或有创正压通气的选择、规范氧流量、观察时间、氧合指标变化、有创通气撤机,ECMO之后的呼吸管理等细节都逐一细化,根据病情发展尽量提前干预、积极干预。

目前收治的大部分患者都已经病了很长时间,身体的代偿储备能力都已经消耗比较多,对氧的依赖性比较强。任何一个小小的缺氧打击,都有可能导致治疗失败。所以卧床休息、支持治疗、维持水电平衡、治疗基础疾病、肠内营养与血糖血脂监测、恢复期血浆治疗、糖皮质激素用量和时间等等的细节都决定着治疗的成败。包括氧合、心率等指标变化都作为器官功能评估的临床预警指标、病情恶化指标需要仔细斟酌。

重症患者救治是一场攻坚战,场场都是硬仗。细节决定成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正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搏斗。

不具备人文精神的哲学家不是好医生

如果没有做一名医生,安友仲教授很可能会成为一名作家,或是一名哲学系教授。曾是当地高考语文单科状元的他,从医三十余年,对生活睿智敏感,对知识广博积累,不仅思维缜密,更是腹有诗书。受益于大学研习哲学,多年的重症医学临床经验,让安友仲教授对医学本质有着更多思考。

“很多人说我是医生里的哲学家、是西医里的中医。其实医学是科学,更是思考与认识人体自身的哲学。我们不仅要把患者看成一个整体去认识、调理,更要扶正与祛邪兼顾,对‘症’支持与对‘因’治疗兼顾,全方位而又个体化地实施多器官功能支持。无论中医西医、无论全科专科,唯有救人才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的。” 丰富的经验、渊博的学识、豁达的胸襟,让安友仲教授在重症医学领域独树一帜。

谈到重症患者救治,安友仲教授总是能用整体意识分析对待:新冠病毒不仅会对患者的肺部造成损伤,随着病情出现进展,还会累及患者全身多个组织和器官,粪便中检出病毒核酸、心肌酶计数升高、凝血因子紊乱,这些现象都可以证明全身性损害的发生。导致患者出现病情恶化的,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但新冠病毒如何影响人类免疫系统还需更多研究来阐明。

重症医学之于其它传统学科的区别就在于它的整体观,而不仅仅是关注机体的某一个器官或者某一个系统,因为器官与器官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内在的紧密联系。重症管理的专业化科学监测、生命支持与救治,会尽可能地保护器官储备功能,为患者恢复自身力量抵抗疾病争取时间。

重症隔离病房老年患者数量较多,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基础性疾病,病情复杂,全身炎症反应可能更重。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犹如多米诺骨牌:对于危重症,把握共同病理生理机制,能准确预判即将倒伏骨牌的方向与位置,提前卡位,阻挡后续骨牌的倒伏。同时增强医疗队协同性,针对基础疾病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治疗原发病和累及特定器官的疾病,会最大程度发挥多学科协作优势。

“重症治疗精髓是器官功能平衡,关键是保持细胞代谢内稳态。越是重症患者治疗越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面对重症病人复杂纷繁的信息矛盾,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运用哲学思考指导临床实践逻辑与方法去救治病人。”

医学创造着生命的奇迹,但是面对一个个垂危的重症患者时,仍然有这样和那样的困惑,仍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重症医学面临的问题不仅仅危重,而且复杂,要实现重症医学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源于一代代重症医学人对生命的执着,更重要的是源于对生命的思考、对疾病研究的不懈探索。对生命的敬畏、对医学的思考,让年近花甲的安友仲教授更凭添使命感。

曾经血气方刚的“重症敢死队员”,而今双鬓华发,但出征时的英雄气概丝毫不减当年。“老夫聊发少年狂,赴汉口,跨长江;医亦凡人,匹夫尽责灭疫狼。”安友仲教授临行前即兴所赋诗句仍震人耳聩。

奉命于病难之间,受任于疫虐之际,凡为医者,侠之大者!期待 “战疫”取得胜利的那一天,期待英雄凯旋的那一天!




(来源:人民医院  采写:汪铁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