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吾师

吾爱吾师

   在我面临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是提前攻博还是读完硕士后去找工作?我有些举棋不定。她知道这件事后,主动找到我,了解到我的一些顾虑后,她耐心地帮我分析实际问题,最终我决定选择提前攻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关怀和鼓励下,我以优异的成绩转为郭应禄院士的博士研究生,当得知结果的那一刻,我激动的泪水模糊了双眼,而她则欣慰地笑了。对于这份恩师情、慈母心,我想,这样的结果,是对她最好的报答!
——学生:刘凌琪(导师:辛殿祺)
 
    我正在实验室里坐立不安,只见她笑眯眯地进来,打量了我一下说:“我发现高绪霞总是穿得很漂亮啊!”大家都笑起来。她靠近我坐下,又随意地问我:“学校的课都上完了吗?上了些什么课啊?”我发现她其实很和蔼的,心情就逐渐放松了,开始叙述我对课题的理解和思路。她在膝盖上摊开一个笔记本,不时地记着,不时地抬头看我,专注地听着,不住地点头,对我的理解错误给予幽默的批评和善意的微笑……从那以后,我越来越觉得她其实并不是很严肃,她平易近人,容易相处,就象春天的雨,温柔细腻。
——学生:高绪霞(导师:李晓玫)
 
    我并不是忘记了研究生面试那天的情景,只是不愿意回忆当时的尴尬,逃避吧,也许……微微颤抖地走出面试教室,和“面友”(编者注:面试时认识的朋友)握握手,只是模糊地记得,里面坐在左手边面部表情变化复杂的人可能就是我们将来的导师,那种表情——从开始听自我介绍的好奇到听到我们回答问题时候的鼓励、无奈、还有一点点气愤。走出门之前,他还是会微微一笑,算是宽慰自己也算是放松我们的心情。最后,他走出来,宣布我被录取了——附加一句,“赶快补补你的基础知识!”这句话,在那样的时间、那样的地点、那样的情形之下出现,我会记得一辈子……
——学生:栾兴华(导师:袁 云)
 
    就在我垂头丧气的时候,他帮我分析失败的原因,用自己的亲身经验给我点拨;当我查阅书籍、文献后对现有的培养方法向他提出质疑时,他并没有因为老方法的成功经验而立刻否定我的建议或置之不理,而是非常详尽地向我解释。有一段时间,他只要一有空就帮我一起制订新的细胞培养方案,甚至精细到每一个操作步骤、每一种试剂的使用,而且每次都是照顾我的时间而不顾自己休息。尽管那时在美国的工作十分繁忙,他还是尽可能抽出时间跟我交流实验心得,帮助我整理实验思路,并且用自己的体会不断启发我——虽然远隔千山万水,我却一点儿也不觉得孤单……
——学生:姜 茜(导师:姜玉武)
 
    每当我遇到困难和不解时,都会毫不犹豫地求助于他,根本不用顾忌我的问题有多傻,他总会认真地倾听,耐心地解答。无论是说话的口吻,还是看问题的视角,他离我们都如此之近,没有丝毫的距离感。他是我最好的榜样,点滴之间都对我有深刻的影响。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许多不如意,但他教我用微笑驱除失落,用微笑面对挑战,用微笑迎来希望!他让我看到原来人可以活得这么快乐,这么充实,这么简单……
——学生:胡 艳(导师:李海潮)
 
    来到实验室,不仅仅是来到一个可做实验的地方。这里是一个大家庭,他就是家长。有一次,我的钱包被偷了,买电脑剩下的钱和新发的工资全都丢了,还有银行卡、饭卡等等,这可把我郁闷坏了!他知道后,立刻塞给我三百块钱后说:“没事,想开点,就当破财消灾了。”后来他总也不放心,还向实验室的同学打听我心里没有想不开吧!同学们故意开玩笑说:“她没事,就是天天不吃饭!”他很着急,第二天在楼梯口遇到我,就开导了我一番,弄得我一头雾水,回到实验室才知道原委,不禁莞尔……
——学生:徐丽霞(导师:赵明辉)
 
    记得我硕士入学的第一天,她亲自辅导我选课。那天,她对我说的话让我终生铭记——“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无论你做什么都一定要实事求是!”她平时讲话的风格一贯是言简意赅,绝不拖泥带水,所以她这句看似简单朴素的话背后其实饱含了深意,也有她对我的期望。我想,在今后的人生中,这句朴实但含义隽永的话语一定会永远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学生:张婷婷(导师:郭晓蕙)
 
    他每年都招研究生,每当有研究生毕业时,都会有成摞的毕业论文等着他去修改。他每次都会耐心修改每一份论文,一字一句,甚至不放过一个错用的标点。在毕业聚餐时,我惊奇地发现他改用左手拿着勺子吃饭,后来才知道是因为他夜以继日地批改毕业论文,长时间用右手工作导致右臂疼痛,右手甚至都不能举到肩部以上了……每当我们写好一篇论文需要他修改时,无论多晚,他都会当日回复修改意见。他是我们学习成长阶段的同行者和引路人,不仅是我们学业上的老师,更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
——学生:王燕飞(导师:杜军保)
 
    他在学术上是“严父”,在生活中却是“慈父”。我的试验涉及很多环节,也涉及到很多仪器设备,不是在一个地方就能够完成的,而那段日子医学部要清理宿舍,如果我回到草岚子的话,我的大部分时间就要花在路上,不仅耽误试验不说,我的身体也吃不消。他在得知此事后,当天下午就给我解决了问题!我,只有感动……
——学生:李 珲(导师:那彦群)
 
    硕士第一年时,他多半时间在学校工作,我也在学校上课,每次在学校里见面我都很受鼓舞。或许是自幼多病,抑或是作息无常、缺乏锻炼的缘故,我的气色难得有好的时候,而且忙碌起来就更显得瘦弱,所以导师时常会关心地问道:“你怎么又瘦了?”一次,我带着粉色围巾显得脸色不错,他就很高兴地说:“哦,今天你气色还好!”尽管是在寒冬,我也由衷地感到一股暖流,因为只有父母和最亲的人才会在意我的气色。
——学生:王秋实(导师:刘玉村)
 
    她工作繁忙,可待人总是特别谦和,也特别热情,无论是谁,只要有了困难,都会热情相助。因为她在遗传性肾脏疾病研究方面的丰富经验,很多其它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遇到困难都会前来求助。她从来不会推辞,总是亲自或者安排我们耐心解答,直到带着问题来的人满意而归。我们这些作学生的,无论是谁遇到问题,她总是耐心讲解,直到我们弄懂为止。在我们的心目中,她是一位美丽、宽容、谦和、热情、敬业、爱家的完美女人!
——学生:张 炎(导师:丁 洁)
 
    记得有第一次,我在急诊接诊一名颞叶肿瘤的患者,由于经验不足,收集病史时我只注意了由肿瘤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我把患者带到病房,他一眼看到后便立刻暂停查房讨论,扶患者在身边坐下后对我说:“你看她双手抱头,表情痛苦,说明颅内高压的程度不轻。”再仔细询问病史得知患者近日有频繁的恶心呕吐,CT可见左侧颞叶水肿明显。他告诉我:“颞叶肿瘤的患者一旦出现颅内压增高,很容易发生脑疝,有生命危险。”于是,他立即安排患者入院,给予脱水治疗,同时加急做头颅MRI检查明确肿瘤定位后安排了手术。
——学生:汤 可(导师:鲍圣德)
 
    第一次见到她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既兴奋又紧张,心里充满了敬仰、羡慕与崇拜——我被她的学者气质深深地打动了。她第一次告诫我的话,使我久久不能忘怀:“你是我招收的第一个北京孩子,你的师姐考取硕士研究生时是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被我录取的。学无止境,你可要努力呵!”她的这番话既是鼓励,又是鞭策,也给我提出了奋斗目标,一直激励着我在读研究生的日日夜夜不断奋进……
——学生:刘 旸(导师:王薇薇)
 
    寒冬,车祸,头面部撕裂伤,失血性休克,五次手术……我一步步地走过。我清楚地记得,是他在第一时间赶到急诊室,陪着我做各项检查,奔波于急诊与一部病房之间;是他那双坚实的大手,把我推进手术室并告诉我要勇敢……手术后,当我得知自己的左侧面神经分支断裂而郁闷垂泪时,他耐心地鼓励我、开导我。术后第二天,他和师母送给我一束郁金香。在寒风料峭的冬天,橘红的郁金香火一般地绽放,燃烧着自己仿佛积攒了一个冬天的热情……在休息两个多月后,我又能幸福地从躺在病床上的病人变成走在病房里的大夫。我想,既然一束郁金香都可以在寒冬无畏绽放,我那坚强的生命——没有理由不绚烂!
——学生:林连君(导师:刘新民)
 
    从一个实习医生成长为一名研究生,她真的像园丁一样修剪着我不雅的枝桠,欣赏着自己并不算满意的作品,还不忘关切地提醒我:“最后一轮临床转科,主持医院护士节的活动又要准备答辩,一定要注意身体。”记忆中那闷热的午后,她调整好自己不适的颈椎,伏在书桌上一遍遍为我修改论文的场景历历在目。在我们的一番辛苦之后,论文终于要发表了——“杂志社的审阅费多少钱?”她问。“大概有四、五十吧……”我答。她慢慢弓下身子,从办公桌下面的抽屉里拿出一些钱,塞给我。“我自己有……”我一推,却没能推动她的手,就听到坚决的三个字——“你拿着!”
——学生:史 楠(导师:高燕明)
 
    他的敬业是出了名的,365天,没有一天不来病房,即使外出开会,也会电话询问病房的工作情况。好几次看到晚上七、八点钟,他一个人转房的情景。长假期间,他很少选择外出休假,而把时间用在看书、指导学生课题上,这种勤奋的精神,激励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每次看到他双鬓的银丝,我的心中总会念想:他现在取得的成绩,身后有着多么大的付出和努力!
——学生:谢学海(导师:杨尹默)
 
    面试结束后,在我迈出房门的时候听到他说:“不错,不错……”当时,我心中那种自豪和满足感简直无法形容——这四个字就是我的一笔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年,我只是一个从山东来京“赶考”的学生,可以说,对北京的所有事物都感到新鲜,甚至有些诚惶诚恐,这样的肯定无疑给我增添了无穷的自信与豪情!这些年,他的“四字评价”犹如一扇心门,永远为我开启,也永远指引我前进的方向,指引我追求新的生活目标!
——学生:陈 亮(导师:郭应禄)
 
    她经常会叫我们孩子,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我很贪吃,尤其喜欢吃红烧肉。每次有我一起吃饭,她总是会点红烧肉,尽管她的饮食比较清淡。每每这个时候,就是我嘴里和心里最舒坦的时候!感受着她对我的关爱,甭提有多幸福了!有一次,饭桌上有外人在,她怕我当着外人不好意思放开吃,就一个劲地给我使眼色,让我好好吃……现在我回想起当时她的表情,都忍不住乐,打心眼里感动……
——学生:杨金霞(导师:王学美)
 
    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他告诫我们要先学会做人:如果不能成为一个正直的人,拥有知识便不是一件好事。他对每一位门诊或住院病人都细致入微,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耐心地给患者讲解病情和治疗方法。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会经常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过节请我们吃饭、交流。他总是用自己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来感染我们,培养我们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工作态度。
——学生:赵亚元(导师:金 杰)
    他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诙谐幽默、思维活跃,跟他交谈是一种享受,幽默的语言、理性的铺陈、感性的抒发都恰如其分,让人如沐春风。在与他接触的时间里,影响我的不仅仅是他活跃的思维、严谨的治学,还有他处事旷达的心胸。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为人豁达,在细节上又多为他人着想吧!他很少直接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行事,但是他的言谈举止,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也许,他的风度、智慧,本身就是一种力量、一种典范吧!
——学生:张 凡(导师:涂 平)
 
    生活中的他,平易近人,从不摆架子,像一位平和的兄长,又像一位好朋友。他说,如果上网和打印有需要可以找他,如果生活中有啥困难也尽管找他,如果有问题要讨论可以随时找他,哪怕很忙,他也一定会腾出时间来。他让我大胆去写文章,多练练笔,不要妄自菲薄。他的教诲,如春天美丽动人的鲜花、夏日阵阵清凉的微风、秋天满园累累的果实、冬夜悄然飘舞的雪花,陪伴着我多彩的人生路程……
——学生:任 霞(导师:周应芳)
 
    他的口头禅除了“只争朝夕”还有一句——“文章写得怎么样了?”曾经,为了这一句,我和师姐师兄们“寝食难安”——没有完成“作业”的“小朋友”是没脸见老师的。我们就是这样,可又天天被他提醒着、催促着,这样的日子何其苦啊!直到有一天,大师姐挺身而出,为大家诉苦,才知,这是他和我们打招呼的方式,相当于老北京的“吃了吗?”多么独特的方式啊!虽然现在大家开着这句“招呼”的玩笑,但说句实话,从心底里,还是这句招呼在时刻提醒大家加油努力地学习工作,不懒惰,不懈怠!
——学生:郑日亮(导师:袁 云)
 
    他很认真地指导我选课,后来我告诉他在上课之余我想去科里听查房,想跟随他去看门诊,他说,只要你觉得不影响你上课的话当然欢迎!每次去听查房的时候,我除了能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外,也从他以及科里的其他大夫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他们经常在讨论病人的下一步治疗计划前先询问一下病人家庭的经济状况,尽可能用最小的花费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学生:周德凤(导师:谢鹏雁)
 
    他一脸严肃,目光中透着几分严厉。起初,我竟有些害怕,猜想他平时对人该是很严厉吧。于是,查房一路跟下来,我紧闭双唇只是默默听着,生怕被他批评。然而后来,我的看法却彻底改变了。我刚开始做住院医时,什么都不懂,经常犯错误,有一次病人意见很大,我着急得哭了,真是不知所措!他轻轻拍拍我的肩膀,笑笑安慰我说:“别哭了,别哭了,知道自己错了就改,以后做任何事情都要小心谨慎,切不可大意!”虽然后来他再也没有特别批评我,但是这件事却对我影响很大。我以前做事真的常常不考虑后果,觉得做错了还可以改正,但这正是医学的特殊之处——如果病人出了问题,也许就再也没有改正的机会……
——学生:毕 胜(导师:金 杰)
 
    我的家远在湖南,每逢假日,一票难求,所以我平时是不回家的。记得刚入学的第一个黄金周,忽然接到她的电话,让我去东四的一家烤肉店一起吃饭,怕我找不到地方,她还特地在网上查清了该店的具体地址、电话和公交线路后发给我。令我没想到的是,这是她的一个小型的家庭聚会,她竟毫不见外地把我叫来参加!每个长假,她都要给我数张电影票,怕我孤单,给我安排些活动,要我多和同学一起玩。她还关心我们生活中的其它事情,比如说和外界的交流,比如说个人问题,让我们感到十分温暖……
——学生:李 娌(导师:王学美)
 
(北大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