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光先生在北医讲述申奥背后的感人故事

孙大光先生在北医讲述申奥背后的感人故事

    2007年10月8日晚7点,北京2008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筹备组组长、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奥申委研究室主任孙大光先生应邀来到北京大学医学部,在逸夫楼631教室为志愿者们做通用志愿者第二期培训,讲述两次申奥背后的感人故事。医学部团委书记丁磊老师,医学部团委办公室主任、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秘书长李佳蕊老师出席了此次讲座。

 

    2001年的7月13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那一天,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从1993到2001,从摩纳哥到莫斯科,从2票之差到轻松胜出,这其中,奥申委成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而作为这一切的见证者,孙大光先生感慨良多。

 

    他说,两个日期,两种颜色,他终生难忘。

 

    1993年9月23日,在摩纳哥,申请2000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北京以43票对45票——2票之差的微弱劣势与第27届奥运会失之交臂。当时的会场上,悉尼代表队的一片黄沸腾了。孙先生当时注意到了一个细节:中国代表队高举过头顶的国旗、申奥的标语慢慢的降到了胸前,又降到了腿上,就好像有人指挥一样。澳大利亚人的欣喜若狂映衬着中国人的失落和失望。孙先生说,这个细节他难以忘怀,也同时记住了1993年9月23日这一天和悉尼代表队身着的那一片黄。他想,代表中国的一片红什么时候才能出现呢?

 

    1999年9月6日,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成立。会议提出了“反馈原则”,制定了申奥总体计划,确定了286项重要工作。

 

    孙先生说,申奥工作面临着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只有冠军,没有亚军。因此他要求:我们的申奥报告,不要世界一流的,而要世界第一的!为了这一信念,奥申委的工作人员们废寝忘食。“申奥委员会在新侨饭店成立,后面就是医院,当时我们还开玩笑说工作累了直接就去医院,没想到会成真。”“那时没有汽车,只能用出租车,后来发现还是不方便,我就批了800块买了两辆自行车,我们就是这两辆自行车起家啊。”“我们的电话是65282008,我们就是要2008这个数,还以为电话局不批,没想到他们很支持工作,马上就批下来了,我们就顺便把2009也拿下来了。”孙先生的幽默引来了现场的一阵阵笑声。同时,他的精神也深深打动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有志者,事竟成。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的国际奥委会全会第112次全会上,国际奥委会决定采取电子投票的方式确定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举办城市。投票是无记名的。第一轮,北京以44票高踞榜首;第二轮,北京以56票拿下了超过半数的选票。而此时,按照国际奥委会的有关规定,北京已经胜出,投票结束!当萨马兰奇主席说出“北京”两个字时,场馆内沸腾了,场馆内的红色沸腾了!中国的一片红终于出现了!2001年7月13日,中国的一片红永远的刻进了孙大光先生和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孙先生高兴地说:“真的,东亚病夫的帽子摘掉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我们中国终于在国际上站住了脚。‘923’到‘713’,我们准备了十年,就是为了这一天!”

 

    孙先生的热情宣讲感染了到场的每一个人,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胸中的一股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当孙先生结束讲演时,全场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是提问环节,到场的同学踊跃地提问,问题涉及申奥成功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以及孙先生本人是如何与奥运结下不解之缘的,等等,孙大光先生一一作了详细的解答。之后,孙先生提出了三个问题,现场观众进行了激烈的抢答,三位幸运志愿者把握住了机会,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拿到了孙先生亲笔签名的《中国申奥亲历记》,并与孙先生合影留念。

 

    最后,孙先生为活动题下了:“弘扬申奥精神,发展医学科学”12个大字。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相信,申奥的精神一定会激励着我们在剩下的300天里尽自己的力量为奥运会做出一份贡献,所有中国人必将为祖国的崛起而努力奋斗,那一片灿烂的红将永远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医学部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

医学部青年志愿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