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缺氧,战严寒——北大医院医疗队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图)

斗缺氧,战严寒——北大医院医疗队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图)

       2010年4月14日凌晨,青海省玉树市发生了7.1级强烈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牵动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灾情就是命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在卫生部的指导下当天就成立了抗震救灾医疗队共15人,于第二天中午12点乘坐中国空军伊尔76运输机随同救灾物资直奔灾区,下午6点30分到达玉树巴塘机场。
 
  
  玉树巴塘机场位于海拔4100米左右的青藏高原上,气压低,空气稀薄。当我们的队员从飞机下到地面上,开始感觉到呼吸不畅。地面上刮着6级左右的大风,气温很低,更加剧了我们的呼吸困难。由于飞机同时运达三十多吨抗震救灾物质,我们队员不顾高原缺氧,协同武警战士将物资从飞机输送至地面。大家的工作热情很高,但是身体很快就吃不消了:明显感觉到呼吸费力、心悸,静息时心率在120次/分左右,稍微一活动,就可达160次/分。但我们队员很快出现了明显的口唇、指甲紫绀。
 
  
  就在此时,救护车将大批伤员运至机场,这是从玉树运至机场的第一批伤员。我们的队员立即协同当地人员将大批伤员搬上飞机,我们的队员轮流上阵和休息。
   
  转运完伤员,我们又将物质运至机场候机厅,大家已经极度疲劳,又饥又渴,热水严重缺乏,只能简单吃点东西。尽管大家想把安全到达玉树的 消息告诉远在北京的亲人,但是手机没有任何信号;没有住的地方,我们就在地板上铺上一层褥子,盖上军大衣席地而睡。气温越来越低,地面上透出的凉气直逼脊梁,军大衣已经无妨阻挡严寒的包裹,大家只能挤在一起互相取暖。尽管我们是如此的困倦,但是剧烈的头痛和寒冷让人无法入睡,哪怕是身体任何一个轻微的动作,翻翻身,眨眨眼睛,都会使头颅胀痛明显加重,部分队员出现恶心、呕吐,玉树的第一夜是如此的漫长和难熬。
   
  我们每位队员都提前服用了诺迪康,但高原反应还是如此剧烈,队员平均的指尖经皮氧饱和度(SaO2)仅有70-80%左右。对于症状严重的队员,我们给予口服泰诺以助休息和止痛,亦予醋酸泼尼松片减轻脑水肿。在其他救援队纷纷出现因高原反应有队员返京的情况下,我们的队员坚定意志,科学应对,没有一个人从抗震前线后退。
  天终于亮了,机场又运送来许多病人,大家不顾一身的疲惫和严重的高原反应,开始积极地行动起来,建立了临时诊治中心,为灾区的伤员诊察病情,并给与相应的处理,尽管每一个动作都伴随着严重的头痛。手机的信号恢复了,可以向远在北京的家人和单位领导报一下平安了;随队携带的制氧机也安装好,并找到了电源,开始工作,大家轮流吸氧,对高原反应也稍有适应,便再次投身于地震伤员诊治的工作中……
 
 
  北大医院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医疗队   牟向东